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资料分析计算方法初探
1
作者 米晓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在观测降水量时,使用自记雨量计可观测到各次降水的完整过程。但是,由于仪器老化和超期使用,经常涉及到虹吸故障。探讨了对于出现虹吸故障时资料的分析计算方法。
关键词 降水观测 分析方法 降水资料分析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彧蓉 周建中 +1 位作者 杨鑫 方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100,共8页
为弥补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资料的部分缺失,探究再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性,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估ERA5和CFSR再分析降水数据集精度,建立了包含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Kling Gupta系数多指标定量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结合校正系数... 为弥补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资料的部分缺失,探究再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性,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估ERA5和CFSR再分析降水数据集精度,建立了包含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Kling Gupta系数多指标定量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结合校正系数法与自回归模型的组合校正法(C-AR);并将C-AR校正法与单一的校正系数法、AR模型以及校正系数法与最邻近抽样法组合的校正法(C-KNN)进行对比,探究C-AR组合校正法的校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ERA5和CFSR与实测降水数据在年、季尺度上降水趋势变化和年内分配规律上较为一致,且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均较好;②ERA5和CFSR在实测降水量多的区域均存在正偏差,而在实测降水量少的区域存在负偏差;③C-AR组合校正模型不仅可在量级上校正数据集,还可提升数据集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可多方面综合改善数据集精度,提高数据集适用性,校正效果要优于校正系数法、AR模型和C-KNN组合校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降水资料 ERA5 CFSR 组合校正法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白爱娟 刘晓东 刘长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2-859,共8页
采用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2002-2008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多卫星降水分析(Mun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TMPA)的夏季(6~8月)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的日... 采用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2002-2008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多卫星降水分析(Mun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TMPA)的夏季(6~8月)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高原中部与四川盆地两个特殊地形区降水日变化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中部与其以东的四川盆地在降水日变化上有明显不同,即两者的降水日变化具有不同的峰值时间,表现出从高原中部向外传播的特征,最显著的信号出现在高原东缘。同时涡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也发生变化,因此降水量日变化是各种物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地形对周边地区降水日变化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类似于热带地区海陆边界的影响,表现为高原中部的对流系统多在傍晚前后增强,随后向东传播,在后半夜到达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形成四川盆地显著的"夜雨",并可能影响到四川盆地以东长江流域的降水活动,这种作用类似于热带地区海陆边界附近的对流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降水日变化 TRMM多卫星降水分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