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降水条件对干旱矿区土壤表层种子库的激活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原 郭小平 +3 位作者 罗超 冯昶栋 任胜男 李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6-887,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煤炭开发产业逐渐西移,干旱荒漠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在干旱矿区水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针对土壤种子库(特别是持久土壤种子库)在天然降水条件下激活情况的研究依然匮乏。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新星露天煤... 近年来,随着国家煤炭开发产业逐渐西移,干旱荒漠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在干旱矿区水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针对土壤种子库(特别是持久土壤种子库)在天然降水条件下激活情况的研究依然匮乏。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新星露天煤矿周边0−5 cm表层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种子库中种子短期萌发试验的方法,对矿区周边持久土壤种子库在不同降水量处理下的萌发进程以及不同日降水量、年降水量对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日降水量对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存在差异,随着日降水量的增加,激活的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萌发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5 mm日降水萌发的种子数最多,10 mm日降水萌发的物种数最多;2)不同植物种子对不同日降水量的响应状态不同,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冷蒿(Artemisia frigida)在3~20 mm日降水均能被激活,而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等灌木种子需在10 mm以上降水量才能被激活;3)在50~150 mm年降水量范围,激活的种子数量占土壤种子库储量的16.46%~68.52%,激活的物种数占土壤种子库物种总数的25.00%~62.50%,二者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不同年降水量下,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露天煤矿 土壤种子库 萌发试验 降水激活效应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