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量:
17
1
作者
余荣
翟盘茂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9,共12页
根据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以5d及以内的降水事件为主,其强度主要分布在4—24mm/d;5d以上降水所...
根据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以5d及以内的降水事件为主,其强度主要分布在4—24mm/d;5d以上降水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其强度主要分布在12—24mm/d。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于5d的降水事件(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所占比例和强度在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长江以北地区。同时,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结构从2—5d持续性降水事件(短持续性降水事件)和1d的降水事件(非持续性降水事件)向长持续性降水事件转变,且其强度增加。而长江以北地区,以湖北为主,降水结构存在从非持续性向短持续性降水事件转变的现象,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强度也略有增强。因此,厄尔尼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事件更多地以持续性降水为主,不同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强度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厄尔尼诺次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与其相关的东南季风所输送的水汽也有所加强。同时,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环流形势稳定维持。受这些因子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持续性延长和降水强度加强。而这将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经济发展等带来较严重的影响,使防洪、防涝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持续性
降水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47
2
作者
贺冰蕊
翟盘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4,共8页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 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 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 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 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持续性
极端
降水
非
持续性
极端
降水
趋势
极端
降水持续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厄尔尼诺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不同持续性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彭艳玉
郜倩倩
刘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92,共18页
利用1961—2018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常规观测降水数据,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持续性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持续性降水变化的原因。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北异常雨带(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南部)主要是由...
利用1961—2018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常规观测降水数据,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持续性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持续性降水变化的原因。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北异常雨带(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南部)主要是由于短持续性降水频率和强度同步增大造成的,短持续性降水对该区域降水异常的贡献率超过80%;南异常雨带(长江流域)形成的原因则是长持续性降水频率和累计降水日数比例同步增多。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的异常雨带(华北南部、东北南部、黄淮和江淮地区)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短持续性降水量异常增大,其贡献占比约为60%,其次是长持续性降水,占比约为24%;短持续性降水的增加主要表现为频率增加和强度增大,而长持续性降水增加主要发生在雨带南部,是频率和累计日数比例同时增大的结果。两类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地区短持续性降水的变化对总降水量异常变化的贡献最大,在长江流域长持续性降水的增强对总降水量增加也有重要作用;异常雨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短持续性和长持续性降水频率的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夏季
降水持续性结构
降水
频率
降水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量:
17
1
作者
余荣
翟盘茂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5094)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LX16_0941)
文摘
根据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以5d及以内的降水事件为主,其强度主要分布在4—24mm/d;5d以上降水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其强度主要分布在12—24mm/d。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于5d的降水事件(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所占比例和强度在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长江以北地区。同时,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结构从2—5d持续性降水事件(短持续性降水事件)和1d的降水事件(非持续性降水事件)向长持续性降水事件转变,且其强度增加。而长江以北地区,以湖北为主,降水结构存在从非持续性向短持续性降水事件转变的现象,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强度也略有增强。因此,厄尔尼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事件更多地以持续性降水为主,不同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强度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厄尔尼诺次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与其相关的东南季风所输送的水汽也有所加强。同时,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环流形势稳定维持。受这些因子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持续性延长和降水强度加强。而这将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经济发展等带来较严重的影响,使防洪、防涝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厄尔尼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持续性
降水
结构
Keywords
El Nin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ersistent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47
2
作者
贺冰蕊
翟盘茂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5094)
文摘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 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 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关键词
中国
持续性
极端
降水
非
持续性
极端
降水
趋势
极端
降水持续性结构
Keywords
China
Persistent extreme precipitation
Non-persistent extreme precipitation
Trend
Persistence structure
分类号
P426.61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厄尔尼诺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不同持续性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彭艳玉
郜倩倩
刘煜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92,共1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5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21Z014)。
文摘
利用1961—2018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常规观测降水数据,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持续性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持续性降水变化的原因。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北异常雨带(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南部)主要是由于短持续性降水频率和强度同步增大造成的,短持续性降水对该区域降水异常的贡献率超过80%;南异常雨带(长江流域)形成的原因则是长持续性降水频率和累计降水日数比例同步增多。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的异常雨带(华北南部、东北南部、黄淮和江淮地区)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短持续性降水量异常增大,其贡献占比约为60%,其次是长持续性降水,占比约为24%;短持续性降水的增加主要表现为频率增加和强度增大,而长持续性降水增加主要发生在雨带南部,是频率和累计日数比例同时增大的结果。两类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地区短持续性降水的变化对总降水量异常变化的贡献最大,在长江流域长持续性降水的增强对总降水量增加也有重要作用;异常雨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短持续性和长持续性降水频率的明显增加。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夏季
降水持续性结构
降水
频率
降水
强度
Keywords
El Niño
Summer
Persistent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厄尔尼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余荣
翟盘茂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贺冰蕊
翟盘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厄尔尼诺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不同持续性降水的影响
彭艳玉
郜倩倩
刘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