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云降水物理飞机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郭学良
付丹红
郭欣
方春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104)
西北人影工程试验项目(ZQC-R182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基金(2020KJ016)
-
文摘
飞机观测是云中粒子相态、分布和转化特征的重要探测技术。我国云降水物理飞机观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飞机平台、机载测量技术、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认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现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区具有更高的过冷水含量,凇附增长起重要作用,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在层云区,当云厚度较小时,过冷水含量很少,冰雪晶的凝华、聚并增长起主导作用,并不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当云厚度较大时,过冷水含量较为丰富,凝华、聚并和凇附增长起主导作用,基本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我国北方冬季降雪过程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凝华-聚并机制,只有在水汽非常充足、云较厚的情况下,凇附增长过程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虽然在人工影响天气播撒效应、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验证、卫星及雷达遥感数据检验、对流云结构观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
飞机观测
降水形成机制
-
Keywords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aircraft measurements
precipit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412.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