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分析
1
作者 马永忠 黄英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了洞悉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的水分平衡态势,以1963—2022年辽宁省的日气象数据及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 为了洞悉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的水分平衡态势,以1963—2022年辽宁省的日气象数据及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给玉米、大豆水分需求带来的影响,并对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季有效降水和水分需求的时空演变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作物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481.6mm,其中西部为347.4 mm,中部和南部是514.9 mm,东部为636.8 mm。玉米、大豆全生育期的年均需水量分别为521.0、517.0 mm,未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玉米、大豆全生育期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分别为0.822、0.815,即降水能够满足80.0%以上的水分需求,平均缺水量为17.8%~18.5%。耦合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辽宁省东部,其次是辽宁省中部和南部,最小值则出现在辽宁省西部。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大豆耦合度(λ)≥0.8的保证率仅为28.3%、21.5%。耦合度的最高值出现在生长中期,其次是快速生长期,最低值出现在生长初期和成熟期。近年来,玉米生长初期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辽宁省玉米、大豆生长初期的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关注春季干旱的出现,特别是辽宁省西部水资源短缺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耦合度 有效降水 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植棉区降水与棉花需水耦合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崔日鲜 付金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最后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山东省...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最后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山东省棉花各生育阶段耦合度的分布图,并对耦合度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在0.692~0.847之间.全生育期耦合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部、北部低,由此向东、向南递增;播种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普遍较低,而蕾期和花铃期的耦合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季节;东营、惠民、德州等棉花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北部和西北部站点全生育期、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大于0.6和0.8的保证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播种期、苗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在多数站点趋于减少趋势,而苗期则有76.5%站点耦合度趋于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棉花 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 空间分布 气候倾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生长季降水与用水的耦合状况分析
3
作者 张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92-100,共9页
为了研究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水分平衡状况,以1963—2022年辽宁省气象数据和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展开分析,揭示区域气候变化给玉米水分需求带来... 为了研究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水分平衡状况,以1963—2022年辽宁省气象数据和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展开分析,揭示区域气候变化给玉米水分需求带来的影响,并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有效降水和水分需求的时空演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达481.6 mm,其中:西部为347.4 mm,中部和南部是514.9 mm,东部为636.8 mm。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水分需求为521 mm,未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向。玉米全生育期降水与水分需求的耦合程度平均为0.715,即降水满足了71.5%的水分需求,平均缺水量为28.5%。西部地区耦合度λ>0.8的保证率仅为28.3%。耦合度的最大值出现于辽宁省东部,其次是辽宁省中部和南部,最小值则出现在辽宁省西部。耦合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开花授粉期,其次是喇叭口期,最低值出现在生长初期和成熟期。近些年来,玉米生长初期降水与用水需求的耦合度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辽宁省玉米生长初期的降水与用水需求耦合度相对较低,故而有必要关注干旱的出现,特别是辽宁省西部水资源短缺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参考作物蒸散量 有效降水 需水 耦合度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秋平 杨晓光 +5 位作者 薛昌颖 闫伟兄 杨婕 张天一 B.A.M.Bauman 王化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56,共6页
基于4a的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利用1971年-2000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选取25%、50%、75%和95%保证率作为典型的湿润年、平水年、... 基于4a的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利用1971年-2000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选取25%、50%、75%和95%保证率作为典型的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和极枯水年,进行旱稻各生育阶段降水与作物需水的耦合度分析和补灌量估算。结果表明:旱稻出苗后总需水量平均为596.1mm,需水强度平均为4.3mm/d,需水强度峰值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4种降水年型下旱稻出苗后降水和旱稻需水的耦合度分别为0.82、0.71、0.50和0.39,所需的补灌量分别为106.6、171.1、296.0和363.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需水 降水保证率 耦合度 补充灌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陆静 朱文哲 高志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76,81,共6页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旱作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各生育期需水与降水耦合程度,基于绥德县2000-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作物在生育期(5-9月)的需水特征、气候干旱状况和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情况。结果表明: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全生...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旱作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各生育期需水与降水耦合程度,基于绥德县2000-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作物在生育期(5-9月)的需水特征、气候干旱状况和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情况。结果表明:玉米、谷子和马铃薯在全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同期降水量,谷子全生育期需水量分别显著低于玉米和马铃薯168.75和142.44 mm(p<0.05),3种作物需水量在6月份最大,分别占各自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12%、40.13%和27.46%,干旱在6月份发生频率最大,可达28.57%;3种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和月份呈现良好的3次多项式关系(R^2>0.80),在6月份最小(0.14~0.16),谷子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在7、8和9月份显著高于玉米和马铃薯(p<0.05);干旱现象在未来5和9月会持续,在6-8月会出现减弱趋势,3种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度趋势在未来5-6月保持不变,在未来7-8月增加。建议加大高附加值的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缩减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并在作物生育期采用集雨补灌和沟垄覆盖种植相结合的技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作物 需水 耦合度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延安市主要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和需水量的关系
6
作者 炎艺霖 戈文艳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9-408,共10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延安市主要作物水分供需特征,为该地区作物需水研究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延安地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2000—2020年),采用FAO-56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对该区主要作物(春玉米、春谷子、马铃薯和冬小... [目的]研究陕西省延安市主要作物水分供需特征,为该地区作物需水研究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延安地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2000—2020年),采用FAO-56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对该区主要作物(春玉米、春谷子、马铃薯和冬小麦)生育期内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及作物水分供需进行了研究。[结果]2000—2020年延安地区春玉米生育中期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最大,分别为247.85 mm和68.34 mm;缺水量以6.61 mm/10 a的速率增加。马铃薯生育中期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最大,分别为288.83 mm和89.53 mm;缺水量以5.75 mm/10 a的速率增加。春谷子在生育中期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最大,分别为248.29 mm和71.68 mm;缺水量以-7.0 mm/10 a的速率减少。冬小麦在快速发育期需水量最大,为192.98 mm,有效降水量在生育初期达到峰值,为31.14 mm;缺水量以9.94 mm/10 a的速率增加。主要作物即使在有效降水达到峰值的情况下,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仍然亏缺。[结论]应采取减少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春谷子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等措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或增加田间集水设施以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保障延安地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 有效降水 灌溉需水 陕西省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地区降水特性和作物需水耦合关系分析——以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康文钦 杜磊 +4 位作者 于利峰 侯智惠 许洪滔 赵俊利 侯安宏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83-89,共7页
【目的】为旱作农业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配套农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武川县200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春小麦2种作物在各生育时期的需水特征及作物需水和降水耦合情况。【结果】... 【目的】为旱作农业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配套农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武川县200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春小麦2种作物在各生育时期的需水特征及作物需水和降水耦合情况。【结果】马铃薯、春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分别为337.70和315.30 mm;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2.17%;春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需水量较大,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5.56%和21.28%;马铃薯、春小麦在全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同期有效降水量;在作物主要生育时期,马铃薯和春小麦需水和降水的耦合度λ<1,降水无法满足作物需水量;春小麦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与月份表现出良好的3次多项式关系,拟合程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9343。【结论】阴山北麓地区因降水结构和降水有效性不足造成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需水量耦合度低,即无法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解决旱作农业区作物生产需水与降水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需水 降水 耦合度 马铃薯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的湖南省防旱避灾种植制度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曲辉辉 杨晓光 +3 位作者 张晓煜 黄晚华 李茂松 李金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57-4265,共9页
季节性干旱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明确防旱避灾种植制度,可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南省代表站点1981-2007年的气候数据和作物生育期资料,依据干燥度和地形地势特点,划分不同类型区,并在各区域内选取代表站点和... 季节性干旱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明确防旱避灾种植制度,可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南省代表站点1981-2007年的气候数据和作物生育期资料,依据干燥度和地形地势特点,划分不同类型区,并在各区域内选取代表站点和代表性种植制度,采用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了作物系数。比较了主要种植制度的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及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保证指数,确定了湖南省基于自然降水的防旱避灾种植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基于自然降水资源的防旱避灾种植制度分别为:(1)湘中偏北湿润中低海拔地形复杂区和湘东北半湿润中低海拔山地丘陵区为麦-稻和薯-稻种植模式;(2)湘北半湿润低海拔平原区为油-棉、油-稻和豆-稻种植模式;(3)湘东偏北半干旱低海拔平原与盆地丘陵过渡区为油-苕、油-棉和油-稻种植模式;(4)湘东南较干旱中低海拔丘陵区为油-稻、麦-稻和薯-稻种植模式;(5)中南部较干旱中低海拔盆地区为油-稻和油-棉种植模式;(6)湘西北较湿润中高海拔中山低山区为薯-稻和油-苕种植模式;(7)湘西南较湿润中高海拔丘陵区为油-苕、油-稻、麦-稻和薯-稻种植模式;(8)湘西干旱高海拔山地丘陵区为油-苕和油-棉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 保证指数 防旱避灾种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棉花生育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崔日鲜 陈明利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55-265,共11页
基于山东省20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山东棉区棉花生育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7.7~701.9mm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西部、东北部少,由此向东、向... 基于山东省20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山东棉区棉花生育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7.7~701.9mm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西部、东北部少,由此向东、向南递增,东南部最多。棉花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与全生育期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棉花全生育期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在499.0~630.9mm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山东北部、东北部高,由此向东、向南递减,东南、山东半岛南部地区最低。棉花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近48年来,棉花全生育期、播种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的降水量在大部分站呈减小趋势,而苗期和蕾期则大部分站呈增大趋势,但仅10%站点的变化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棉花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作物需水量各有15、13、20、16和11个站呈减小趋势,而播种期则仅7个站呈减小趋势,且42%站点的变化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作物需水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棉花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源泉 杜康 +3 位作者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萌发期 降水 作物需水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冬小麦作物需水量特征研究
11
作者 索岩松 张燕 白寅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5,共6页
为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一步优化晋东南地区冬小麦作物的灌溉制度,利用阳城县1960—201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和降水量年际变化,以及典型灌溉年份(25%、50%、75%、95%保证率)两者的耦合性,计算了当地冬小麦... 为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一步优化晋东南地区冬小麦作物的灌溉制度,利用阳城县1960—201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和降水量年际变化,以及典型灌溉年份(25%、50%、75%、95%保证率)两者的耦合性,计算了当地冬小麦的灌溉用水量。结果表明:近60 a来,晋东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气候倾向率为0.593 mm/(10 a),需水量多年均值为586.09 mm;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9.827 mm/(10 a),降水量多年均值为213.66 mm;冬小麦在拔节—抽穗期需水量气候倾向率最大。4种典型灌溉年份(25%、50%、75%、95%保证率)下,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依次为0.43、0.33、0.28、0.18,自然降水均无法满足冬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需补充灌溉水量依次为261.74、427.45、554.34、674.66 mm。其中,除保证率25%外抽穗—灌浆期需补充灌溉水量占比最大,应分别补充灌溉水量为116.87、142.55、171.5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作物需水 降水 补充灌溉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智韬 粟晓玲 +3 位作者 党永仁 向友珍 崔晨风 田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30,100,共10页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能够为作物生育期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泾惠渠灌区实测降水和蒸发蒸腾等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能够为作物生育期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泾惠渠灌区实测降水和蒸发蒸腾等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通过频率计算和配线法确定灌区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的有效降水量;根据1988—2014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泾惠渠灌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种植结构数据,计算典型水文年份灌区总灌溉需水量,并分析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在不同典型水文年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泾惠渠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泾惠渠灌区在1988—2005年间,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都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月份作物总需水量和总灌溉需水量除6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在此期间,灌区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除在4、8、9月份呈下降趋势,而6月份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份基本保持不变。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所致,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但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后的作物需水量状况更符合区域有效降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需水 种植结构 作物需水 遥感 有效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四川盆地玉米有效降水和需水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3-141,共9页
作物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是科学确定灌溉时期与灌溉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基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04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981-2010年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 作物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是科学确定灌溉时期与灌溉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基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04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981-2010年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率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采用参考作物蒸散量法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相应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除乳熟到成熟期外,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到乳熟期的有效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除播种到拔节期外,全生育期和拔节到成熟期的缺水量以下降趋势为主。比较各区域典型地区玉米水分盈亏状况,盆地北部玉米水分亏缺程度最严重,而盆地西部最轻;比较玉米各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满足情况,播种到拔节阶段水分亏缺程度最严重。研究可为四川盆地玉米种植区的农业用水以及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 降水 四川盆地 玉米 需水 水分盈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彭曼公式的作物灌溉需水量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付晓刚 周亚红 +1 位作者 毕攀 马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域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有效降水 作物需水 灌溉需水 马利沟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与需水量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璐 高晓丽 +1 位作者 刘明 徐俊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8,22,共6页
选取贵州省19个地区1959-2011年间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且利用GIS分析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分布,明确了夏玉米的水分需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夏玉米... 选取贵州省19个地区1959-2011年间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且利用GIS分析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分布,明确了夏玉米的水分需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且各生育阶段降水量相差较大;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空间差异明显,初始生育期需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发育期和生育中期的作物需水量由西南向东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生育末期玉米需水量呈现中间较高,周边较低的分布趋势;玉米需水与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匹配,在各生育阶段都表现较为明显;在夏玉米生育中后期存在较为严重水分亏缺问题,为需水临界期,应及时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夏玉米 降水 作物需水 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义寨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计算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峰 姜楠 +3 位作者 冯跃华 王孟桢 高子乐 张泽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5-170,共6页
针对三义寨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的计算问题,采用参考作物法构建模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的修正公式进行计算。以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得出冬小麦全... 针对三义寨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的计算问题,采用参考作物法构建模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的修正公式进行计算。以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得出冬小麦全生育期(10月中旬至第二年5月下旬)的作物需水量2000—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395.494~796.776 mm,均值为579.425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160.090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453.291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773,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高;夏玉米全生育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作物需水量在1999—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187.581~716.762 mm,均值为359.310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295.776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149.768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371,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低;棉花全生育期(4月上旬至10月下旬)的作物需水量1999—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366.985~1 049.358 mm,均值为580.561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433.519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266.470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421,对灌溉的依赖程度为中等。将3种作物需水量按生育期叠加,灌区净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为3月,原因是冬小麦在拔节抽穗期对水量需求较大。4月、5月冬小麦处于关键的灌浆成熟期,棉花处于苗期和成长期,因此净灌溉需水量在各月中分别位于第3、2位。3种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均为增加趋势,有效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玉米和棉花的净灌溉需水量增加倾向率较大,主要原因是夏玉米和棉花的生育期与降水量较大的7—8月重合,因此受到降水量和气候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作物需水 净灌溉需水 有效降水 三义寨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苹果种植需水特征及降水适宜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邱美娟 刘布春 +4 位作者 刘园 王珂依 庞静漪 张晓男 贺金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以中国北方7个苹果主产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及周边100 m范围内210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最小湿度法对作物系数(K_c)进行逐日估算,并利用基于样条函数插值理论的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 以中国北方7个苹果主产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及周边100 m范围内210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最小湿度法对作物系数(K_c)进行逐日估算,并利用基于样条函数插值理论的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对逐日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苹果各关键生育期需水量和降水适宜度。结合苹果优势主产区地理分布确定降水适宜度阈值范围。利用相关数理统计方法明确苹果需水特征和降水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苹果全生育期降水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全年平均需水量大多数区域为500.0~800.0 mm,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平均需水量占全年平均需水量的比率分别为0.186~0.282,0.392~0.562和0.159~0.282。苹果全年、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降水适宜度阈值范围分别为0.49~2.07,0.25~1.70,0.54~2.25和0.46~2.65。各生育阶段降水适宜度处在阈值范围内的区域分别占85.4%,87.4%,85.6%和84.9%。苹果全生育期降水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域的31.9%,50.6%和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关键生育期 苹果 需水 降水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玉米需水和降水匹配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爽 丁一民 +4 位作者 朱磊 万愉快 柴明堂 丁朋朋 邹业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
雨热同期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热资源,但从需水机理的角度评估作物生长和降水过程匹配度的变化特征还有待深入。基于AquaCrop模型模拟了关中地区1978-2017年夏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灌溉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产量的变... 雨热同期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热资源,但从需水机理的角度评估作物生长和降水过程匹配度的变化特征还有待深入。基于AquaCrop模型模拟了关中地区1978-2017年夏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灌溉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在充分考虑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程度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作物需水与降水匹配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玉米生育期内累积降雨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降水过程明显后移,且更多的以暴雨的形式发生;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4.10 mm/10a和13.38 mm/10a,而有效降水量则以-10.28 mm/10a的速率减小;玉米生育期内需水与降水的平均匹配度为58%,且整体以-2.7%/10a的速率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降水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夏玉米的水分需求,延迟播种可作为提高作物需水与降水匹配度的应对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玉米 作物模型 降水模式 需水 匹配度 有效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作物需水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庭梧 吴玲益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8年第4期27-31,63,共6页
黄淮海平原,面积广大,光热充足,土壤肥厚,人口稠密.有数千年的农业耕作经验,是我国主要粮棉产地之一。但气候偏旱,年内降水集中,旱涝不均。70年代以来,因用水量大增,致地表迳流程缺,地下水也连年下降,缺水已成为这里农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黄淮海平原,面积广大,光热充足,土壤肥厚,人口稠密.有数千年的农业耕作经验,是我国主要粮棉产地之一。但气候偏旱,年内降水集中,旱涝不均。70年代以来,因用水量大增,致地表迳流程缺,地下水也连年下降,缺水已成为这里农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虽进行了水资源的研究,但尚无定论。鉴于目前用水情况仍以农田用水为最大,约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工业及城市用水尚不足20%,本文主要讨论本区各地农业需水。根据本区内外77个气象台站30年的记录及搬口等实验站的实测资料,计算出黄淮海平原各地主要农作物各月的需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主要农作物 需水 情况分析 农业发展 地下水 农业耕作 有效降水 实验站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需水规律及安全生产措施
20
作者 徐斌 陈再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5期80-81,共2页
通过对桐城市粮食作物生产条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了该市粮食发展的前景、措施和目标。对当地粮食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粮食作物 需水规律 降水 布局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