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四段走滑盐拱带特征及控藏作用
1
作者 陈怀毅 李龙 +3 位作者 白冰 岳军培 康荣 张兴强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基于莱州湾凹陷垦利17-1构造区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走滑盐拱带分布形态、形成机制、演化模式及成藏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四段盐类来源主要分为深层热液和陆源输入2类,采用有监督的KNN模式多属性识... 基于莱州湾凹陷垦利17-1构造区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走滑盐拱带分布形态、形成机制、演化模式及成藏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四段盐类来源主要分为深层热液和陆源输入2类,采用有监督的KNN模式多属性识别方法对盐拱形态边界进行刻画,识别出盐构造近乎南北向展布,通过截取南部、中部、北部地震剖面将盐构造形态分为整合接触非刺穿型、隐刺穿型、非整合接触刺穿型3类;②研究区走滑盐拱带为“走滑-反转-盐拱”三位一体的成因模式,重力沉积差异负载与走滑挤压耦合叠加作用下,盐拱构造形成了南北形态差异,盐构造主要经历了发育期—成熟期—再活动期3个主要演化阶段;③走滑盐拱带具有加速上覆烃源岩成熟、降低排烃门限以及良好的封盖作用,并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成藏,研究区南部垦利17-1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及以下地层多形成盐墙侧封型油气藏,中北部垦利11-2地区深层东营组与沙一段、沙二段多形成岩性上倾尖灭或构造岩性型油气藏,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多形成刺穿地堑式断块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盐拱带 热液成因 陆源输入成因 促进源岩早熟 降低排烃门限 封盖作用 控藏作用 沙四段 古近系 莱州湾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