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正形 徐少文 +2 位作者 顾晓民 李杭 汪善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应力分布与骨折相关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袁飞 任杰 +2 位作者 唐悦峰 申小刚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松。均行自T11椎体上终板至L2椎体下缘CT薄层扫描,将8名志愿者CT图像参数导入ABAQUS 2016软件中进行标准化,并进行有限元网格化构建。应用MIMICS 17.0、GEOMAGICS 15.0和PRO/ENGINEER 5.0软件处理,建立脊柱胸腰段有限元模型,测量模型相关参数,并验证模型有效性。在T11椎体上终板上加载竖直轴向载荷500N、附加扭矩10N·m模拟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使用ABAQUS软件对有限元模型7种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观察应力分布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309583个节点和428760个单元,包括4个椎体、3个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等结构。7种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数据无明显偏差,模型有效。T11~L2椎体椎弓根截面积分别为135mm^(2)、154mm^(2)、105mm^(2)、139.2mm^(2)。应力云图结果显示各运动状态下高应力区存在于椎体的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在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所受应力最大(617.4MPa),前屈状态下T11所受应力最大(200.7MPa),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所受应力最大(314.2MPa、574.4MPa、626.2MPa、641.3MPa、527.1MPa),且前屈体位时椎体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小,左旋转时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大。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发生骨折,前屈状态下T11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骨折发生时,前纵韧带在后伸、左右侧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后纵韧带在前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横突间韧带和棘间韧带在前屈、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结论:在构建包括重要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模型中,椎体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韧带均存在高应力区,不同状态下所受应力最大椎体不同,发生骨折的椎体和韧带损伤也不同;L1椎弓根截面积最小,最易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脊柱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术前护理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萌 纪凡 +1 位作者 倪兵 卢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前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REZ毁损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42例,...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毁损术前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DREZ毁损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个性化疼痛护理可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行DREZ毁损术前焦虑情绪及睡眠状态,有利于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增强治疗疾病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化疼痛护理 脊柱骨折 疼痛 焦虑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松解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尚晖 常巍 +1 位作者 王达义 温国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单纯椎间盘松解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41~65岁,... 目的探讨前路单纯椎间盘松解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41~65岁,平均51岁。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松解植骨矫形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并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术前和术后1年均进行腰背痛VAS评分和Odem评分,术中详细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胸腰段的后凸畸形Cobb角29°~45°,平均41.7°,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10°~17°,平均13.7°,术后矫正率为67.15%;平均手术时间(153±31)m in;平均出血量(712±43)m l;腰背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9±2.2)分改善至(2.5±0.7)分;Odem评分优22例,良12例。结论前路单纯椎间盘松解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柱后凸 椎间盘松解术 前路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亚急性进行性上升性瘫痪(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晶 吕国华 +3 位作者 康意军 马泽民 王冰 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出现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1年11月收治的3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9例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程转归、手术探查所见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于受伤后24h^...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出现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1年11月收治的3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9例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程转归、手术探查所见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于受伤后24h^72h瘫痪平面开始上升,持续进展1~2周后稳定于某一平面,上升到C5脊髓平面1例、C71例、T22例、T41例、T6~T71例、T7~T82例、T101例。9例均由不完全性瘫痪发展为完全性截瘫。二次手术探查时发现其肉眼病理变化为:脑脊液明显减少或消失,骨折平面以上的长段脊髓呈紫绀色缺血坏死状改变,脊髓萎陷变细,搏动消失。随访5个月~3年,1例随访5个月瘫痪无恢复,6例于伤后1~2.5年死于各种并发症,2例存活超过3年者瘫痪平面和程度无改善。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发生率约2.3%,预后差,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上升性脊髓缺血性坏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亚急进行上升瘫痪 合并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6
作者 付松 邵诗泽 +6 位作者 孙秀琛 王龙强 侯海涛 刘海军 王欢 黄相鹏 吕仁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骨折 短节固定 植骨治疗 后凸畸形 CAGE 椎间撑开 伤椎置钉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矫正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怀成 曾祥嘉 +2 位作者 王太平 欧勇 姜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方式.方法: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RF钉矫正治疗38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4年,38例均骨性愈合,除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方式.方法: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RF钉矫正治疗38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4年,38例均骨性愈合,除2例螺钉断裂椎体高度部分丢失外,36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33%~55%和76%矫正到术后的96%~100%.Cobb角由术前38°矫正到术后的3.4°.按Wo1ter方法椎管狭窄指数均减压到0.脊神经功能除2例未恢复外,均有两级以上的恢复,无大血管和腹腔内脏器官损伤病例.单侧神经病变加重1例.结论:本术式手术难度不大,损伤小,椎管减压彻底,椎体高度、脊柱畸形矫正满意,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无大的破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横断截骨 矫正固定 治疗 陈旧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汲长蛟 段向东 荆荣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方式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接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作为对照组,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 目的探讨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方式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接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作为对照组,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Cobb角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且术中失血量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腰痛182例报道
9
作者 时国富 李凤春 +1 位作者 阮成群 史相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52-552,555,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陈旧骨折 中药汤剂 通督补肾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华 王超 殷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TLCF)术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14例OTLCF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SMI诊断界值分为肌少症组及非肌...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TLCF)术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14例OTLCF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SMI诊断界值分为肌少症组及非肌少症组。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卡方检验对比两组在术后12、24、36个月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肌少症、骨折部位、年龄、性别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等级等多变量因素对OTLCF术后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患有肌少症及ASA等级较高的患者,术后36个月病死率较高。结论合并肌少症会增加OTLCF患者术后远期(36个月)死亡的风险。ASA等级较高的患者术后远期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5
11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5 位作者 郭华 许正伟 李辉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总分值(T,0~8分)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20.1个月。本组中T<4分者91例,行保守治疗,VAS评分由8.0±1.7分恢复至2.0±1.3分;ODI评分由69.5±2.8分恢复至38.1±1.5分。T=4分者132例,保守治疗57例,PKP/PVP手术治疗75例,VAS评分由8.2±1.4分恢复至1.9±1.2分;ODI评分由71.5±3.7分恢复至36.2±2.5分。T≥5分者158例,均行手术治疗,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1±1.6分恢复至1.8±1.3分;ODI由术前的70.5±2.6分恢复至术后的39.2±1.7分。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严重程度 评分评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5 位作者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_0)和术后1(T_1)、6(T_2)、12个月(T_3)评估腰椎JOA评分,同时分别于T0和T2评估患者伤椎复位情况,另外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 <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T0(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P <0.05),而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T2时伤椎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钉 脊柱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欣建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李晓炎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内固定器械的三维稳定性和对椎管的减压作用 ,为今后临床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3例中、重度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标本进行不同内固定器械的固定 ,判断和观察脊柱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椎管减压情况... 目的 :评价不同内固定器械的三维稳定性和对椎管的减压作用 ,为今后临床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3例中、重度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标本进行不同内固定器械的固定 ,判断和观察脊柱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椎管减压情况和椎间植骨的固定作用。结果 :Steffee,Kaneda器械可使重度爆裂骨折在屈曲、后伸及侧弯方向上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Harrington在后伸时可保持稳定 ,在前屈、侧弯时虽优于Luque ,但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 ;在旋转方向上 ,除Kaneda外的其余器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明显(P<0.05)。当椎间植骨后 ,除Luque外的所有器械节段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但轴向旋转也仅有Kaneda能阻止节段的活动。除后伸活动外 ,Luque器械与其余器械组对节段的稳定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严重爆裂骨折以前路减压、植骨及Kaneda最理想 ;Steffee即可保持节段稳定 ,又可使椎管间接减压 ;Harrington的稳定作用不甚理想 ,但对椎管减压最佳 ;Luque无稳定和减压作用 ,应避免使用 ;脊柱前中柱植骨可防止继发后凸畸形和器械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援建 陈智良 +2 位作者 赵谦 梅荣成 葛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总结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测量胸腰段脊柱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上一椎体同侧下关节突的相互位置,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使用RF及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 目的:总结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测量胸腰段脊柱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上一椎体同侧下关节突的相互位置,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使用RF及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拍X线片复查,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骨折椎体恢复正常高度,椎体滑脱得以复位。结论:通过测量胸腰段脊柱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同侧上一椎体下关节突的相互位置,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个体化选定胸腰段脊椎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是一个较好方法。术中入钉点处椎板后壁骨皮质部分的预先切除和正确的操作手法可以防止不良置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治疗 脊柱骨折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5 位作者 明颖 张义龙 李哲 孙志杰 王建华 孙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0)、术后1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评估腰椎JOA评分,同时分别于T0和T2评估患者伤椎复位情况,另外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T2及T3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T0(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P<0.05),而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T2时伤椎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钉 脊柱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矢状面代偿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恒才 朱锋 +5 位作者 邱勇 蒋健 何守玉 朱泽章 刘臻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7.2岁(30~70岁),DTK组、PTK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6.0±7.3岁、39.0±8.5岁和45.5±5.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三组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后凸角(K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矢状位平衡(SVA),比较三组之间以上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结果:(1) DTK组和对照组的TK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26.5°±5.8°、26.0°±6.3°和23.3°±7.8°,P<0.05),而DTK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DTK组的LL、SS(分别为23.1°±12.4°、20.4°±7.7°)均明显小于PTK组(分别为43.4°±7.8°、30.4°±6.6°)和对照组(分别为42.1°±8.5°、31.1°±5.5°)(P<0.001),而PTK组的LL、S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的SVA、PT(分别为62.7±17.5mm、26.1°±11.9°)均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16.7±7.1 mm、16.7°±8 6°)和对照组(分别为15.8±7.4mm、15.4°±6.6°)(P<0.001),而PTK组与对照组的SVA、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TK组与PTK组的KA(分别为46.7°±12.8°、46.0°±13.8°)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PTK组和对照组的PI(分别为45.5°±9.7°、46.1°±8.8°、45.1°±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患者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骨盆后旋转,并最终出现躯干前倾的矢状面失代偿;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患者仅表现为TK减小、以骨折椎体为中心的局部后凸,而未发生整体脊柱骨盆参数的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后凸 退变后凸 陈旧骨折 矢状面代偿 脊柱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林林 杨惠林 姜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爆裂性骨折占脊柱胸腰椎损伤的15%,其中以脊柱胸腰段最常见。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而联合椎体成形术可预防术后骨折椎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或丙烯酸骨水泥可加强前中柱的稳定,防止椎体高度的丢失... 爆裂性骨折占脊柱胸腰椎损伤的15%,其中以脊柱胸腰段最常见。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而联合椎体成形术可预防术后骨折椎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或丙烯酸骨水泥可加强前中柱的稳定,防止椎体高度的丢失,两者是否存在差别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椎体成形术 短节固定 脊柱 治疗 经椎弓根 椎体高度 矫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正形 吴琼华 +3 位作者 徐国红 顾晓民 李杭 凌志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 ,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 40例患者进行评定 ,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 目的 :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 ,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 40例患者进行评定 ,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 ,术后平均随访 1 5个月。结果 :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获 1~ 2级的进步。全部病例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或断钉。X线随访示 3 6例患者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有 3例术后 6个月后发生钉周脓肿形成。 4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T随访示椎管容积均恢复至正常的 80 %以上。结论 :AF内固定有多重的矫正力 ,能间接复位受伤脊柱 ,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 ,AF系统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等优点。作者提出的进钉点操作容易、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AF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杰 王健 梁智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4-1347,135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患者15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6... 目的比较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患者15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6)及对照组(n=76)。所有对象均行PVP治疗,观察组于PVP术中采取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治疗。汇总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受试者当时主观疼痛的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被调查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于术前及术后第3、6个月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病人腰椎骨密度(BMD)。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第3、6个月时ODI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腰椎BMD均逐渐增加(P<0.05),且两组术后第3、6个月时腰椎BM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但术后同时间点,两组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压疮、坠积性肺炎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5.26%(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74%(15/76),P<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将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病人PVP术中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黏度 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老年人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价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关键词 陈旧骨折 骨折 手术治疗 脊柱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