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矫正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怀成 曾祥嘉 +2 位作者 王太平 欧勇 姜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方式.方法: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RF钉矫正治疗38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4年,38例均骨性愈合,除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方式.方法: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RF钉矫正治疗38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4年,38例均骨性愈合,除2例螺钉断裂椎体高度部分丢失外,36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33%~55%和76%矫正到术后的96%~100%.Cobb角由术前38°矫正到术后的3.4°.按Wo1ter方法椎管狭窄指数均减压到0.脊神经功能除2例未恢复外,均有两级以上的恢复,无大血管和腹腔内脏器官损伤病例.单侧神经病变加重1例.结论:本术式手术难度不大,损伤小,椎管减压彻底,椎体高度、脊柱畸形矫正满意,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无大的破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截骨 矫正固定 治疗 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关节突阻滞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嘉伟 徐冠华 +5 位作者 李卫东 陈佳佳 张金龙 洪鸿翔 吴春帅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067,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L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OTVF伴DLP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n=40,男7例,女33例,年龄75.2±6.0(65~89)岁]和PVP联合FJB(PVP+FJB)组[n=40,男11例,女29例,年龄76.6±6.6(62~89)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d、1个月、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并完成7.2±2.6个月(3~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1个月时PVP+FJB组VAS评分及ODI较PVP组均好转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FJB治疗OTVF所致DL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折 骶部疼痛 骨质疏松 远隔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 被引量:25
3
作者 柳超 刘建 +1 位作者 王雷 田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跌倒伤14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5例;L2 4例。手术时均在骨折上下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通过体位结合撑开实现骨折椎体复位,然后在伤椎注入骨水泥。应用VAS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受伤节段后凸矫正及丢失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2.43±1.81分)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7±1.81分)与术前(7.67±2.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SF-36评分(123.5±22.3分)与术前(95.7±1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22.3°±3.6°,术后Cobb角矫正至5.2°±1.2°,末次随访时为6.0°±2.3°,丢失0.8°±1.5°;术前椎体高度(56.4±5.8)%,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至(95.3±2.9)%,末次随访时为(91.4±3.7)%,丢失(4.0±2.5)%。3例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无明显症状,无内固定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成形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公标 李咸周 +3 位作者 杜琳 邢宝华 权正学 安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测量Beck指数及Cobb角、椎管内骨块占位率,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内骨块位置变化。结果术中骨水泥渗漏3例,一过性血压降低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天及3个月VAS从术前8.29±0.56降至2.43±0.49、1.93±0.40(t=12.812,14.292,P均=0.000),Beck指数从0.49±0.06升至0.62±0.07、0.61±0.08(t=2.501,P=0.015,t=2.219,P=0.031),Cobb角从19.14±3.60降至11.49±2.36、11.98±2.30(t=2.693,P=0.009,t=2.538,P=0.014)。术后3个月椎管内骨块占位率从术前17.39%±5.04%降至9.29%±4.87%(t=2.015,P=0.048),ODI评分从78.29%±7.71%降至31.96%±6.75%(t=7.363,P=0.001)。结论通过全面术前评估,合理把握适应证,改进手术操作,该术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不会显著增加椎管内骨块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林林 杨惠林 姜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爆裂性骨折占脊柱胸腰椎损伤的15%,其中以脊柱胸腰段最常见。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而联合椎体成形术可预防术后骨折椎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或丙烯酸骨水泥可加强前中柱的稳定,防止椎体高度的丢失... 爆裂性骨折占脊柱胸腰椎损伤的15%,其中以脊柱胸腰段最常见。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而联合椎体成形术可预防术后骨折椎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或丙烯酸骨水泥可加强前中柱的稳定,防止椎体高度的丢失,两者是否存在差别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成形术 短节固定 脊柱 治疗 弓根 高度 矫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杰 王健 梁智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4-1347,135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患者15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6... 目的比较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患者15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6)及对照组(n=76)。所有对象均行PVP治疗,观察组于PVP术中采取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治疗。汇总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受试者当时主观疼痛的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被调查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于术前及术后第3、6个月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病人腰椎骨密度(BMD)。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第3、6个月时ODI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腰椎BMD均逐渐增加(P<0.05),且两组术后第3、6个月时腰椎BM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但术后同时间点,两组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压疮、坠积性肺炎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5.26%(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74%(15/76),P<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将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病人PVP术中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黏度 重度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老年人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姚振均 张弛 +1 位作者 阎作勤 陈峥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侧前方入路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为 (91±8) % ,手术后没有矫正度的丢失与内固定的失败 ;术前椎体前缘压缩为 (36 .5± 1 4 .8) % ,术后平均压缩 (8.1±1 1 .4) % ,术前椎管前后径压缩为 (46 .2± 1 2 .4) % ,术后平均压缩 (3± 4) % ,术后Frankel评分 1~ 2级及以上的恢复率为 91 %。结论 侧前方减压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侧前方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 神经损伤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松 邵诗泽 +6 位作者 孙秀琛 王龙强 侯海涛 刘海军 王欢 黄相鹏 吕仁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骨折 短节固定 植骨治疗 后凸畸形 CAGE 间撑开 置钉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应力分布与骨折相关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飞 任杰 +2 位作者 唐悦峰 申小刚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松。均行自T11椎体上终板至L2椎体下缘CT薄层扫描,将8名志愿者CT图像参数导入ABAQUS 2016软件中进行标准化,并进行有限元网格化构建。应用MIMICS 17.0、GEOMAGICS 15.0和PRO/ENGINEER 5.0软件处理,建立脊柱胸腰段有限元模型,测量模型相关参数,并验证模型有效性。在T11椎体上终板上加载竖直轴向载荷500N、附加扭矩10N·m模拟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使用ABAQUS软件对有限元模型7种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观察应力分布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309583个节点和428760个单元,包括4个椎体、3个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等结构。7种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数据无明显偏差,模型有效。T11~L2椎体椎弓根截面积分别为135mm^(2)、154mm^(2)、105mm^(2)、139.2mm^(2)。应力云图结果显示各运动状态下高应力区存在于椎体的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在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所受应力最大(617.4MPa),前屈状态下T11所受应力最大(200.7MPa),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所受应力最大(314.2MPa、574.4MPa、626.2MPa、641.3MPa、527.1MPa),且前屈体位时椎体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小,左旋转时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大。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发生骨折,前屈状态下T11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骨折发生时,前纵韧带在后伸、左右侧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后纵韧带在前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横突间韧带和棘间韧带在前屈、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结论:在构建包括重要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模型中,椎体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韧带均存在高应力区,不同状态下所受应力最大椎体不同,发生骨折的椎体和韧带损伤也不同;L1椎弓根截面积最小,最易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柱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雪生 詹碧水 +3 位作者 陈成冬 吴猛 周新华 周国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5-496,共2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卧床、支具、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腰背痛,近几年来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不断成熟及完善,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老年疾病 压缩骨折 药物治疗 经皮成形术 fracture 经皮成形技术 背痛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悬吊复位法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薇薇 张贯新 樊建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仰卧悬吊复位法 治疗 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冀旭斌 徐兆万 +5 位作者 隋国侠 王炳武 钟军 刘伟强 历峰 庄青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摄X线片,测量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把-5°≤上下终板成角≤5°视为骨折理想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伸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屈复位。对于复位理想及不理想者,测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矢状面螺钉角度(α,伤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β,邻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及连接棒预弯曲度(γ)等,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7例(86%)骨折复位理想,6例(14%)骨折复位不够理想。两组术前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矢状面螺钉角度(α、β)与连接棒预弯曲度(γ)的关系与骨折复位程度明显相关,-5°≤(α+β)-γ≤5°时骨折理想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伸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屈复位。结论: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椎体矢状面倾斜角度与连接棒预弯曲度的大小关系是决定骨折复位程度理想与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内固定 骨折 复位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中上段胸椎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勇 陈佳明 孙彦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骨折 植骨内固定 管减压 切除 固定治疗 前路 肩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正形 徐少文 +2 位作者 顾晓民 李杭 汪善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陈旧脊柱骨折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腰痛182例报道
15
作者 时国富 李凤春 +1 位作者 阮成群 史相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52-552,555,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陈旧骨折 中药汤剂 通督补肾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影像学参数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凯 李勇 +1 位作者 方忠 李光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0-807,共8页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分为复位组(45例)和复位不良组(13例),复位不良组加做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折相关参数,包括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术前节段后凸角、术前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术前椎管侵占率、术前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术前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复位组的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34.98±6.06)%、20.64°±3.04°及(46.65±15.99)%,复位不良组分别为(43.20±12.80)%、24.80°±3.71°及(64.70±18.90)%,复位组均小于复位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的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89.31±6.78)%]大于复位不良组[(65.8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后路间接减压术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A3型骨折 间接减压 影像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47-647,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诊断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 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中,腰1 椎体骨折患者例数最多,为33(29.7%);胸12 椎体骨折患者为28 例(2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诊断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 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层螺旋CT 检查.结果: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中,腰1 椎体骨折患者例数最多,为33(29.7%);胸12 椎体骨折患者为28 例(26.9%);腰2 椎体骨折患者为22 例(21.2%);胸11 椎体骨折患者为21 例(20.2%).本次研究中18 例爆裂骨折椎体患者有3 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滑脱,椎管中度狭窄患者9 例,轻度狭窄患者6 例.结论:多层螺旋CT 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中,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椎体骨折的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26例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永 崔松体 +1 位作者 王喜宾 刘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7-779,共3页
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作者对26例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8~68岁。损伤原因:坠落伤14例,
关键词 钉棒系统 内固定 骨折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腰背肌功能训练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柏龄 黄阳亮 +3 位作者 黎艺强 张远华 谢登辉 刘少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评价术后腰背肌功能训练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B组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 目的:评价术后腰背肌功能训练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B组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联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组内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组间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患者得到1年以上随访,A组23例,B组25例。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前分别与术后3天、1个月、6个月及1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VAS评分与B组相比较,术后1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ODI指数与B组相比较,术后6个月及1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系统性腰背肌训练能够提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肌训练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360°减压前中柱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严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光胜 胡敏 +2 位作者 余江 杨小忠 刘知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77-3978,共2页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压的彻底性.同时前中柱植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椎弓根螺钉保证了椎体高度最小程度的丢失。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后路 压缩骨折 骨内 神经功能受损 前路手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