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文坚 梁裕 +3 位作者 郑涛 张兴凯 曹鹏 龚耀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97-899,共3页
目的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 目的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月;术前VAS平均为7.5分,随访时为3.4分;不同骨折时间VAS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PVP治疗陈旧性VCF疗效满意;MR I对于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 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温冰涛 谭磊 +1 位作者 王尊亮 刘凡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eQuality数据质控、eInsight数据洞察分析5个核心模块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综合健康管理路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数据自动核查体系保证数据收集质量,同时利用数据洞察分析工具筛选出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可靠的再骨折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研究型数据库连续入组302例OVCF老年患者,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完成了部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管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据并实行了科学研究的目的。1年内发生再骨折的住院率为24.17%(73/302),病死率为5.62%(17/302),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结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OVCF老年患者的院后长期管理,获得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实现了科研与临床、治疗与康复的紧密结合。为老年OVCF治疗领域提供预后评价体系、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真实世界研究 数智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王彭禾 吴佳燕 +5 位作者 沈佳怡 宋东宁 朱广平 李刚 高春洪 童培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行初次单节段PVP的OVCF患者,共261例。根据PVP术后椎体正位X射线片中骨水泥弥散形态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91)大部分骨水泥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椎体中;B组(n=76)大部分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两侧,骨水泥不连接;C组(n=61)骨水泥大部分分布在椎体中央部分;D组(n=33)大部分骨水泥集中在椎体的一侧。观察4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及术后3 d、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D组(P<0.05),A组、B组术后1年复查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小于D组患者(P<0.05)。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或呈现两团块状分布时,不仅可以稳定骨折、减轻疼痛,还可以更好地减缓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后凸,并可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形态 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媛媛 邢超 +2 位作者 袁倩倩 张开贤 张旭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DMC)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局部肿瘤复发率。结果MWA及PVP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12例(12/77,15.58%)、B组19例(19/35,54.29%)见骨水泥渗漏,A组低于B组(P<0.001);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DMC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A组治疗后3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1),A组治疗后6个月DMC及ODI均低于B组(P均<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疼痛VAS评分、DMC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17.14%(18/105)]病变局部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32.35%(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VP联合MWA治疗转移癌致VCF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且短期局部控制肿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肿瘤转移 成形术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能分析
7
作者 王永杰 崔利宾 +3 位作者 袁鑫 路茜 陈学明 刘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7-78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阅片与人工阅片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能。方法连续收集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及20例无骨折但存在非特异性腰疼的患者的资料纳入了该项研究。根据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阅片与人工阅片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能。方法连续收集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及20例无骨折但存在非特异性腰疼的患者的资料纳入了该项研究。根据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分别进行人工智能软件诊断和3名不同年资的脊柱外科临床医生(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各1人)人工阅片诊断。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Kappa值分别为AI阅片:0.975、0.900、0.975、0.900、0.938、0.875;高级职称:0.950、0.900、0.974、0.818、0.925、0.819;中级职称:0.825、0.850、0.957、0.548、0.837、0.560;初级职称:0.750、0.750、0.923、0.429、0.751、0.390。结论人工智能的诊断水平与高年资医生诊断水平相当,明显高于中级及初级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辅助诊断 诊断效能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舒单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王立丹 王伟美 +2 位作者 张晓燕 马永阳 代宏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3-929,共7页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应用地舒单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在我院行PVP治疗的217例老...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应用地舒单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在我院行PVP治疗的217例老年OVCF患者,男性84例,女性133例,年龄60~80岁。按入院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比例分成对照组(n=73)、唑来膦酸钠组(n=72)和地舒单抗组(n=72)。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胶囊治疗(口服,1片或粒/d,治疗12个月);唑来膦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钠治疗(5mg静脉输注,12个月1次);地舒单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舒单抗治疗(60mg皮下注射,每6个月1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和Ⅰ型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水平、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失3例,唑来膦酸钠组和地舒单抗组各脱失2例,最终每组纳入70例患者,三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骨折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骨密度、血清β-CTX和PⅠNP、O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地舒单抗组改善情况好于唑来膦酸钠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地舒单抗组和唑来膦酸钠组的血清β-CTX、PⅠNP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5),骨密度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地舒单抗组治疗后血清β-CTX、PⅠNP水平低于同时间点唑来膦酸钠组(P<0.05),骨密度显著性高于同时间点唑来膦酸钠组(P<0.05)。地舒单抗组治疗后12个月骨折再发生率(4.29%)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7.14%)(P<0.05),与唑来膦酸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PVP术后应用地舒单抗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骨代谢指标水平,提高骨密度,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老年 地舒单抗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汤迟 周丹 +5 位作者 周鑫宇 历建伟 时汝梦 张亚楠 徐晓波 祝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9名及科室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2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有效促进了护士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临床管理行为的落实,同时对于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功能障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
10
作者 潘辉龙 张国如 +1 位作者 谢行思 韦永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8-836,共9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201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KP术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n=44)和非AVCF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VCF组和非AVCF组术后3个月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PKP术后AVC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预测价值。结果:AVCF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显著性高于非AVCF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非AVCF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低于AVCF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AVCF组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的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及PT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PI、TPA、LL、SS及TK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非AVCF组SVA与TPA、TK、TLK、LL、PT相关,TPA与TK、TLK、LL、PI、SS、PT相关,TK与TLK、PT、SS相关,TLK与LL、PI、PT相关,LL与PT、SS相关,PT与SS相关(P<0.05);AVCF组SVA与TPA相关,TPA与LL、PI、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TK、SVA、PI、SS、TPA及LL与OVCF患者PKP术后AVCF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初始骨折部位、椎体高度恢复率、糖尿病、术前骨折椎体数、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SVA(OR=2.633,95%CI:1.857~3.732)、TPA(OR=2.497,95%CI:1.684~3.702)、TK(OR=3.184,95%CI:2.699~3.755)、LL(OR=0.526,95%CI:0.438~0.631)、PI(OR=0.478,95%CI:0.320~0.715)及SS(OR=0.592,95%CI:0.500~0.701)仍与AVCF显著性相关(P<0.001);SVA、TPA、TK、LL、PI、SS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0],其中SVA预测AVCF的AUC值(0.826)高于其他参数,其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57,准确性为0.792。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AVCF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SVA、TPA、TK、LL、SS、PI对PKP术后AVC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术后3个月SVA、TPA、TK较小及LL、SS、PI较大的OVCF患者PKP术后AVCF发生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经皮后凸成形术 邻近继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任昶旭 王英杰 +4 位作者 张树宝 易宇阳 葛晓勇 杨进 王善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7-905,共9页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PVP治疗的482例OVCF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336例,年龄68.4±3.1岁(63~86岁),随访时间42.9±10.2个月(24~70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VF将患者分为AVF组和非AVF组,并记录AVF发生时间,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AVF发生率并获得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邻椎CT值、骨代谢相关检验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tPⅠN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影像学因素,包括骨折是否位于胸腰段、是否伴有上终板骨折、是否伴有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术前椎体高度、楔形角、后凸角;手术因素,包括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楔形角恢复、后凸角恢复、是否有骨水泥渗漏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7例(9.75%)患者PVP后发生AVF,AVF发生在PVP后17.9±14.7个月(1~5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上终板骨折组AVF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终板骨折组(P<0.001)。AVF组与非AVF组患者在性别、BMI、tPⅠNP、β-CTX、25-OHD、术前椎体高度、楔形角、后凸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楔形角恢复、后凸角恢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邻椎CT值、骨折是否位于胸腰段、是否伴有上终板骨折、是否伴有IVC和是否伴有骨水泥渗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OR=1.187,95%CI=1.084~1.300,P<0.001)、邻椎CT值低(OR=0.928,95%CI=0.892~0.964,P<0.001)、伴有上终板骨折(OR=3.514,95%CI=1.444~8.551,P=0.006)、伴有IVC(OR=2.804,95%CI=1.238~6.349,P=0.013)和骨水泥渗漏(OR=2.415,95%CI=1.134~5.146,P=0.022)是PVP术后发生AV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邻椎CT值低、伴有上终板骨折、伴有IVC和骨水泥渗漏是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AV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邻近骨折 上终板骨折 经皮成形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一例报告
12
作者 刘焱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VCF合并的情况在临床上相对罕见,针对这种情况的临床治疗指南并不多。对于SCM患者,尤其是当患者同时遭受OVCF时,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复杂性增加,需避免加剧脊髓损伤或引起新的骨折。本报告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探讨了PVP在此类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 骨质疏松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 人工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支付对某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住院费用和服务影响研究
14
作者 董琼 顾勇 洪佳慧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DRG支付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住院费用和服务的变化情况,探讨政策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出院患者中DRG分组为IB39(与脊柱有关的其他手术)、主要手术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的骨质... 目的:分析DRG支付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住院费用和服务的变化情况,探讨政策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出院患者中DRG分组为IB39(与脊柱有关的其他手术)、主要手术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1507例;根据DRG实施和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DRG改革前、后阶段,及耗材集中采购阶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不同阶段患者住院费用和服务变化情况。结果: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与DRG改革前相比,改革后人均总费用、耗材费、检查检验费支出、医保外自付比例和自费比例显著降低,耗材费是所有费用类别中下降最多的支出类费用。相比于DRG改革后,耗材集中采购阶段的总费用(回归系数-20984.5,95%CI-22754.2~-19214.8)和耗材费(回归系数-22660.7,95%CI-24146.0~-21175.4)人均支付金额显著下降。结论:耗材集中采购推进了DRG实施;DRG支付方式改革对减少住院费用具有积极作用,降低了患者就医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支付 医保支付 住院费用 骨质疏松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芳芳 马腾飞 +2 位作者 刘名名 黄洁 刘亚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椎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住...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椎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及手术相关信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通径分析模型,研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163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09±1.80天,中位住院天数为2.00天;CPI调整后平均住院费用为55312.68±9889.93元,中位数为53512.22元。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椎体数量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总通径系数为0.354、0.299,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其他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使用ICU、住院天数、入院年份和年龄分组,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42、0.134、-0.123至-0.026、-0.072至0.002,性别、职业类型、合并疾病数量、是否使用ICU和入院年份可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07、-0.003至0.010、-0.003至0.008、0.009、-0.014至0.008。结论 手术椎体数量是影响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是否使用ICU和住院天数。需采取综合措施,如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骨折风险、通过集采等方式进一步控制骨水泥等手术相关耗材的成本、术前合理评估并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合理控制住院天数等,从而降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残余疼痛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礼 秦大平 +8 位作者 李磊 杨芳芳 胡铁楠 权祯 张晓刚 高国栋 宋敏 徐斌 王志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疼痛,然而,许多患者在手术后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疼痛,甚至面临伤椎再骨折及邻近...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疼痛,然而,许多患者在手术后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疼痛,甚至面临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目前对于OVCF术后残余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存在不同的观点,但从术后残余应力的角度探讨其发病原因是一种新颖的思路与方法。残余应力是材料在去除外力后仍存在的内部应力。这种力的产生分为外部作用原因和材料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的内因。它的存在可能导致椎体强度下降,力学性能降低,进而影响PKP术后OVCF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本文从残余应力的角度探讨了PKP术后OVCF患者疼痛等症状未能完全缓解的原因,并从骨水泥等的分布情况综述了应力集中的弊端以及如何预防和平衡残余应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PKP术后OVCF患者的生活质量。残余应力的提出,不仅为OVCF患者PKP术后提供了一个新的防治策略,也将为其他术后残余疼痛及其他症状提供新的理疗思路。以此作为出发点,这将是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并对临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生物力学 残余应力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丽丽 张树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便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减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腰椎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疼痛 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娟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璐 项红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0,共7页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0和0.337(均P<0.001)。第2轮专家函询后指标变异系数均<0.200,最终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术后疼痛及饮食管理、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预防)、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系统、具体,方法科学,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国强 欧阳甲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峰 曹杰波 郑伟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6-846,860,共2页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陈旧 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 压缩骨折 相对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6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通过侧前方入路显露至骨折椎体,进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术,植入装有自体骨的钛网或人工椎体,选用侧方钉棒或钉板装置固定至相邻椎体,透视证实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完成手术。影像学评估包括后凸角(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JOA-29)、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间(199.1±50.4)min,术中出血量(793.2±479.4)ml,术后住院时间(5.4±1.0)d。1例术中发现胸膜撕裂,即刻修补,术后恢复满意,无胸腔积液;1例围术期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达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标准,保守治疗满意后出院。术后即刻Cobb角19.5°±2.3°,与术前Cobb角29.4°±3.2°差异有显著性(P=0.000),末次随访Cobb角25.8°±2.5°,与术前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术前11例出现神经损害,改良Frankel分级分别为5例D1级,5例D2级,1例D3级,术后9例恢复至少1级(Z=-3.035,P=0.002)。22例术后平均随访96.3月(39~133个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经历翻修手术,腰背部疼痛VAS评分、JOA-29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对于单节段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总体疗效满意,一定程度矫正局部后凸畸形,有效解除前方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前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胸腰后凸畸形 侧前方入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