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遗民对清政权的接受和认可——以陈恭尹交游的转变过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富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1,共5页
康熙十八年(1679)前后,许多汉族士人对待清政权的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陈恭尹是抗清烈士遗孤,是明末清初标志性的著名遗民。他早年谨慎交接,晚年却与仕清者密切交往,对清政权的态度也逐渐由敌视转变为接受和认同。他虽然终身不... 康熙十八年(1679)前后,许多汉族士人对待清政权的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陈恭尹是抗清烈士遗孤,是明末清初标志性的著名遗民。他早年谨慎交接,晚年却与仕清者密切交往,对清政权的态度也逐渐由敌视转变为接受和认同。他虽然终身不仕,但对地方官员、当朝皇帝多有肯定和颂美,并鼓励自己的朋友和儿子求取当朝功名。覆巢孑遗陈恭尹的这一转变在当时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恭尹 明遗民 仕清者 清政权 康熙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恭尹“性情论”诗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3-206,共4页
清初岭南诗人陈恭尹诗学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对"性情"的内涵和特点有独到的理解,其理论主要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点。
关键词 性情 诗学 陈恭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