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麦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潘以楼
吴汉章
-
机构
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市农科所
-
出处
《作物研究》
1991年第4期43-46,26,共5页
-
文摘
小麦纹枯病,也称小麦尖眼斑病(Wh-eat sharp eyespot),自7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日益严重。国外自1934年始有记载,8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该病的发生也趋于严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概述如下:
-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眼斑
井冈霉素
枯孕穗
药剂防治
三唑类杀菌剂
复合侵染
陈延熙
产量损失率
sharp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新型广谱增产菌增产效果显著
- 2
-
-
作者
王雨生
王同勇
-
机构
乳山县果树站
-
出处
《烟台果树》
1992年第1期51-51,共1页
-
文摘
新型广谱增产菌是"增产菌"的换代产品,根据陈延熙教授提出的"植物体微生物自然生态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于1990年4月,由威海市环状糊精厂首先采用和生产。为探讨新型广谱增产菌在果树上的应用效果,乳山县果树站于1990年开始在国光苹果上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试验应用,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1991年推广应用,果园面积达1万余亩。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广谱增产菌有以下特点。
-
关键词
新型广谱
换代产品
试验结果
国光苹果
环状糊精
果园面积
陈延熙
乳山县
增产效果
研究成果
-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水稻施用增产菌对其后代的影响
- 3
-
-
作者
陶志高
-
机构
湖南省宁乡县原种场
-
出处
《种子科技》
1990年第3期18-20,共3页
-
文摘
陈延熙教授(1984)认为,植物体并非个体,其体内体表存在着各种微生物,有特定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体相互依存和制约,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增产菌作为植物体自然生态系中有益生物的成员之一,其数量起落必然引起生态系内部的变化。多方面的试验表明,人为地增加生态系中增产菌的比重。
-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陈延熙
生态系
剑叶
变异系数
品种群体
单株鲜重
三圃制
生殖生长
叶期
-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农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