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1
作者 闫存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说 中学 语文 教学重点 高晓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2
作者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3
作者 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0,共2页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感知 领悟 《项链》 背景介绍 教学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陈奂生”——由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至乡村振兴新发展问题
4
作者 周珉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9,共9页
自改革开放伊始,作家高晓声在12年间先后创作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这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并于1991年结集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自改革开放伊始,作家高晓声在12年间先后创作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这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并于1991年结集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出版。陈奂生这个形象因经历了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及改革开放等中国当代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更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饭问题 种田大户 乡村振兴 陈奂生上城 中国当代社会 包产到户 系列小说 高晓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军 田录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启示 精神 陈奂生上城 农民形象 溯源 《人民文学》 20世纪文学 1980年 历史信息 农村题材 文本内容 发展历史 比较分析 第2期 文学史 小说 局限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晓声和喜剧的自觉——论陈奂生系列小说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园生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一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以突出的创造性引人瞩目,但它不是每一篇都成功的,读者印象最深的是《陈奂生上城》(下简称《上城》);《上城》也并不是每一部分都同样成功。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喜剧性 小说家 作家 理性逻辑 叙述语言 抒情诗 评论家 生活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泥土一般朴实——读高晓声关于陈奂生的三篇小说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德培 《当代文坛》 1982年第9期5-9,共5页
有人说,高晓声所描写的农民,有点象鲁迅笔下的闰土,或者象赵树理小说中的某些形象。我认为,高晓声就是高晓声。他的小说,写的是中国的现实农村,但是,其生活是独特的、思想是独特的,人物是独特的,艺术表现也是独特的。用著名老作家严文... 有人说,高晓声所描写的农民,有点象鲁迅笔下的闰土,或者象赵树理小说中的某些形象。我认为,高晓声就是高晓声。他的小说,写的是中国的现实农村,但是,其生活是独特的、思想是独特的,人物是独特的,艺术表现也是独特的。用著名老作家严文井同志的话来说,“他歌唱农民,态度坦率得惊人,感情真实得出奇”;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他的体验和思考。真是深得出奇”。他的艺术笔墨,大多是通过十分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 高晓声 赵树理小说 泥土 陈奂生上城 革命作家 农民形象 严文井 情真实 吴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奂生在当代——当小说变为滑稽戏 被引量:1
8
作者 言禹墨 《剧影月报》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1979年,刚刚平反的常州作家高晓声重新拿起笔杆子,写下了短篇小说《"漏斗户"主》,第一次出现了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之后《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发不可收拾。陈奂生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被誉... 1979年,刚刚平反的常州作家高晓声重新拿起笔杆子,写下了短篇小说《"漏斗户"主》,第一次出现了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之后《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发不可收拾。陈奂生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被誉为是继承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传统,堪与阿Q比肩,由此进入了中国经典文学形象的殿堂。1991年,高晓声写了《陈奂生出国》,作为"陈奂生系列"的完结。这篇小说反响平平,不复八十年代的"陈奂生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 国民性批判 高晓声 当代中国农民 人物形象 八十年代 阿Q 陈奂生上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奂生的精神世界
9
作者 余党绪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31-,28,共2页
高晓声是新时期文坛上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作家。《陈奂生上城》是他这类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篇小说通过叙述陈奂生上城的见闻和经历,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精神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处于历史变革和转折时期的农民形象,寄... 高晓声是新时期文坛上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作家。《陈奂生上城》是他这类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篇小说通过叙述陈奂生上城的见闻和经历,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精神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处于历史变革和转折时期的农民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农民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陈奂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勤势,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农村题材 历史命运 格格不人 心灵深处 轻喜剧 精神生活 陈类 历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上城后还要再“拼一拼”
10
作者 钱家强 林凡瑞 《今日教育》 2023年第7期56-58,共3页
《陈奂生上城》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反思小说,小说出版后又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它主要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民陈奂生上城后的心理“突变”,具有深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由“陈奂生上城”,笔者联想到“乡村教师上城”,由... 《陈奂生上城》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反思小说,小说出版后又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它主要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民陈奂生上城后的心理“突变”,具有深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由“陈奂生上城”,笔者联想到“乡村教师上城”,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变,乡村教师上城,同样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突变”,这种“突变”可能因其“上城”的持久性而来得更迅猛、更强大,甚至可能会让人一时懵怔,一时趔趄,甚至是一时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乡村教师 反思小说 小说出版 梁晓声 历史感 改革开放初期 人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5-20,共16页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而《陈奂生上城》则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极左路线 农民 代表作 李顺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思和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一今年是2013年1,一百年前,1913年,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年,泰戈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作家。诺贝尔奖是从1901年开始的,到1913年才过了13年,泰戈尔就获得了这个奖。可是整整一百年过去了,莫言在2012年获... 一今年是2013年1,一百年前,1913年,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年,泰戈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作家。诺贝尔奖是从1901年开始的,到1913年才过了13年,泰戈尔就获得了这个奖。可是整整一百年过去了,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一百年中,整个亚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没有几个。东亚地区大概就是日本有两个,中国本来也有两个,但是其中一位高行健先生加入了法国国籍,算法国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中国当代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 王安忆 高晓声 文学传统 陈奂生上城 毕飞宇 拉伯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讲、深讲与妙讲——如何围绕焦点讲述精彩故事
13
作者 汲安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3,共3页
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 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有"诗文评"类,却没有收录故事色彩浓郁的小说、戏剧,更别说小说评、戏剧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学而能 中国古代文论 文评 陈奂生上城 周立波 高晓声 心理变态 三打白骨精 一朵花 艺术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背后的困境
14
作者 苏畅 《艺术广角》 2008年第5期24-25,71,共3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电视剧是一种较新的文艺样式,农村题材日益成为影视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类型。当前,涉案剧、清宫剧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电视剧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陈奂生上城 繁荣 现当代文学史 《暴风骤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文学”的改革 被引量:12
15
作者 金健人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2期71-74,共4页
政革文学的繁荣正如同经济兴盛、政治清明一样,都只能是改革的结果。改革文学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其自身进行改革乃当务之急! 一、改变观念尽管至今尚未有一个众所公认的关于改革文学的定义,但习惯的看法却早在时间中形成。说蒋子龙的... 政革文学的繁荣正如同经济兴盛、政治清明一样,都只能是改革的结果。改革文学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其自身进行改革乃当务之急! 一、改变观念尽管至今尚未有一个众所公认的关于改革文学的定义,但习惯的看法却早在时间中形成。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属改革文学,谁也不存异议;如果把改革文学的半径划大一些,说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也是,不少人就要投反对票;如果把韩少功的《爸爸爸》也圈进来,保准有人会瞪圆了眼珠以为是听开了岔。但事实上,却真有人这么认为来着,他们的理论是:现今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改革者 文学创作 陈奂生上城 政治清明 高晓声 社会生活 韩少功 蒋子龙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晓声的探索和他的实验小说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至德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我国新时期十年,是文学探索的十年。我们的作家大都投身到探索大潮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大花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局面。高晓声这位五十年代“探求者”文学社的主要成员也不例外。从80年开始,他就发扬探索精神,在写... 我国新时期十年,是文学探索的十年。我们的作家大都投身到探索大潮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大花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局面。高晓声这位五十年代“探求者”文学社的主要成员也不例外。从80年开始,他就发扬探索精神,在写作《陈奂生上城》这类作品的同时,写出了一批被人称为实验小说的作品。 探索为了创新。高晓声的实验小说新在何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人们各持己见。我们认为,高晓声实验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内容的哲理性意蕴和小说背景的淡化。 例如,小说《山中》。作者集中笔墨,描绘了主人公宗松生游山过程中,瞻前顾后,疑虑重重,踌躇不前的种种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实验小说 作品 陈奂生上城 理性意蕴 作家 西方现代派 哲理意蕴 列宁 写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之灯 智慧之灯——与作家高晓声座谈记
17
作者 金平 《当代文坛》 1982年第12期10-12,共3页
秋雨淅沥,檐下长久而孤寂地响着滴水声;四合的暮色,把桂花的馨香悄悄地揉进润湿的空气里。 在乐山大佛寺一处宽绰的回廊,应上海《收获》杂志和四川人民出版社之邀,远道从江苏来四川参加中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的高晓声同志,正在和四川的... 秋雨淅沥,檐下长久而孤寂地响着滴水声;四合的暮色,把桂花的馨香悄悄地揉进润湿的空气里。 在乐山大佛寺一处宽绰的回廊,应上海《收获》杂志和四川人民出版社之邀,远道从江苏来四川参加中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的高晓声同志,正在和四川的青年作者们围坐谈心。为了让四川同志听懂他一口浓重的江浙话,老高拉了作家陆文夫作他的“普通话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作家 中长篇小说 文学 作品 陆文夫 天花板 青年作者 陈奂生上城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心态小说的分析比较
18
作者 侯民治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0期24-27,共4页
心态小说,早已有之,鲁迅有些作品就是。近几年由于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这种小说一时风起,很多中青年作家,竞相写心态。但他们并不是按同一模式进行的,而是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若干式样的心态小说,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本文试将几... 心态小说,早已有之,鲁迅有些作品就是。近几年由于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这种小说一时风起,很多中青年作家,竞相写心态。但他们并不是按同一模式进行的,而是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若干式样的心态小说,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本文试将几种主要式样,加以分析、比较,这对于如何写心态,怎么才能写出有中国特色的心态小说,抑或有一定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态小说 陈奂生上城 “意识流” 主人公 凝聚点 子车 情感流 主要式 作品 生活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晓声的现实主义观
19
作者 汪华藻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66-75,共10页
高晓声于1979年复出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水东流》等作品蜚声于文坛。他的这些作品,以“史家的严谨笔法”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 高晓声于1979年复出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水东流》等作品蜚声于文坛。他的这些作品,以“史家的严谨笔法”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同时又常常以含蓄的辛辣和幽默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和含泪的深思,显示出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和巨大的艺术力量。 随着创作的不断进展,高晓声还先后发表了《也算“经验”》、《且说陈奂生》、《【李顺大造屋】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现实主义传统 写真实 李顺 作家 作品 英雄人物 生活的本质 普通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春平小说创作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0
作者 石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3-67,85,共6页
在新时期文学总体发展过程中,小说走进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从七十年代宋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到八十年代的《商州初录》、《小鲍庄》,小说与文化的融合描绘了一条由滥觞到发展乃至繁荣的轨迹。文化,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了几乎所... 在新时期文学总体发展过程中,小说走进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从七十年代宋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到八十年代的《商州初录》、《小鲍庄》,小说与文化的融合描绘了一条由滥觞到发展乃至繁荣的轨迹。文化,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当代小说创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小鲍庄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新时期文学 八十年代 人物形象 传统文化特色 作品自身 阳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