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陇右诗作中的积草岭考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国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2-92,共1页
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冬天,由秦州向同谷出发。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单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于风凰山下飞龙峡口住居。依行程次序将景物特征写成了纪行诗流传于世。诗中所提今地,大都落实,但同谷境内... 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冬天,由秦州向同谷出发。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单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于风凰山下飞龙峡口住居。依行程次序将景物特征写成了纪行诗流传于世。诗中所提今地,大都落实,但同谷境内如积草岭尚未定论。兹据《积草蛉》诗意沿诗人古道行迹,加以考证落实。古积草岭今展山梁奇峰竣秀的展山梁,与雄巍虎踞的泥功山隔河对峙。它起子龙门镇北草坝村,止于南天门侧灵官峡,全长十公里。总名叫药山,因盛产药材得名。山的中部存有古刹药王庙。由药山吊草滩横岭起,到灵官峡的风吹岭止,长四公里,上有寺庙名(?)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 陇右诗 龙门镇 杜甫 唐代 杨氏 纪行 南天门 药王庙 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学术 有益读者——读《杜甫陇右诗注析》
2
作者 王拾遗 唐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18,共4页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济阻、王德全、刘秉臣三同志合著的《杜甫陇右诗注析》(以下简称《注析》),注析了杜甫公元759年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后居住在秦州、同谷期间的117首诗作。这部书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是一部对学术、对读者都十...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济阻、王德全、刘秉臣三同志合著的《杜甫陇右诗注析》(以下简称《注析》),注析了杜甫公元759年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后居住在秦州、同谷期间的117首诗作。这部书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是一部对学术、对读者都十分有益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性 秦州 甘肃天水 旧唐书 陇右诗 新唐书 杜甫 公元 华州司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右艰难诗兴多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忠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将杜甫陇右时期的五言诗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一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多艰,促使诗人在叙事、抒情、写景过程中“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从而完成了“洗尽铅华,独留本质”的... 本文将杜甫陇右时期的五言诗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一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生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多艰,促使诗人在叙事、抒情、写景过程中“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从而完成了“洗尽铅华,独留本质”的诗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陇右诗 转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陇右近代诗钞》看地方的重农传统与民本精神
4
作者 朱君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陇右近代诗钞》中有一部分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农事田园诗。这些作品继承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以来的重农传统,描写了处于清末民初乱世中的西北农村田园生活。诗歌通过春种秋收、田园闲情、乡土风物、官民关系等内容,体现出对农村及农... 《陇右近代诗钞》中有一部分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农事田园诗。这些作品继承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以来的重农传统,描写了处于清末民初乱世中的西北农村田园生活。诗歌通过春种秋收、田园闲情、乡土风物、官民关系等内容,体现出对农村及农民的深切关注,寄寓了重农、悯农、忧时、归隐等多重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农事田园 重农传统 民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笔下的陇右山川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济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6-61,共6页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不久,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位置,携家来到秦州。三个多月后,移居同谷。年底,又为生活所迫,取道剑门入蜀。在四个多月的陇右生活中,诗人把他所到之处的山川风貌一一捉入诗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不久,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位置,携家来到秦州。三个多月后,移居同谷。年底,又为生活所迫,取道剑门入蜀。在四个多月的陇右生活中,诗人把他所到之处的山川风貌一一捉入诗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 唐肃宗 入蜀 杜甫 渭水 陇右诗 战争 山水 图经 华州司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客秦州赴两当县考——关于杜甫由秦陇入蜀路线的质疑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士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3-66,共4页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最困苦的一年,也是他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继《三吏》、《三别》之后,杜甫又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陇右诗作。诗人在饱经战乱、颠沛流离、间关秦陇之际,挥如椽巨笔,蘸满腔激情,写下了诸如《...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最困苦的一年,也是他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继《三吏》、《三别》之后,杜甫又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陇右诗作。诗人在饱经战乱、颠沛流离、间关秦陇之际,挥如椽巨笔,蘸满腔激情,写下了诸如《秦州杂咏二十首》、《同谷七歌》、《陇右纪行诗》等大量脍炙人口,传之不朽的陇右诗作,从而开拓了他诗歌创作的新领域,正如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指出的:“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可以说,没有陇右之行,就没有陇右诗作,也就没有他在成都乃至晚年在夔州等地的光辉诗篇。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陇右诗 歌创作 秦州 入蜀 纪行 辉煌成就 嘉陵江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总目录 被引量:2
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版 北师大 总目录 学报 四十年 艺术成就 知识分子 艺术特色 契诃夫 陇右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