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气象数据融合格点实况产品研制进展 被引量:152
1
作者 师春香 潘旸 +6 位作者 谷军霞 徐宾 韩帅 朱智 张雷 孙帅 姜志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4-783,共10页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源数据融合中试平台及统一质量检验评估系统的进展,并对未来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格点产品 降水融合 陆面气象驱动数据融合 数据同化 海表气象要素融合 三维云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象驱动下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蒸散发模拟表现评估
2
作者 王大洋 王大刚 +4 位作者 杨庆 姬明飞 莫崇勋 刘少博 林泽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86,共9页
气象驱动数据的质量会显著影响陆面模式的模拟表现。针对目前出现的多源气象数据集,选取GSWP3和WFDE5分别驱动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地表蒸散发过程模拟,并结合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时空尺度评估模式表现。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蒸散发,... 气象驱动数据的质量会显著影响陆面模式的模拟表现。针对目前出现的多源气象数据集,选取GSWP3和WFDE5分别驱动CLM4.5陆面模式,对黄河流域地表蒸散发过程模拟,并结合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时空尺度评估模式表现。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蒸散发,GSWP3和WFDE5模拟的多年平均蒸散发的RMSE值分别为61.5和49.5 mm/a,KGE值为0.83和0.87。时间上,模拟蒸散发和基准蒸散发均表现显著增加的趋势。空间上,两种气象驱动都在黄河中游表现最佳,黄河源区则存在不同程度高估。季节性上,GSWP3在春、冬季的模拟表现优于WFDE5,在夏、秋季的表现劣于GSWP3。综合分析,WFDE5驱动下CLM4.5的总体表现优于GSWP3。研究结论可为陆面模式蒸散发模块改进提供动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模拟 模式 气象驱动 黄河流域 不同数据 GSWP3 WFD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土壤质地分类特征提取与数据融合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时煌 彭公炳 黄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65-79,共15页
根据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的土壤质地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1 4 0 0万 ,范围为中国境内 )、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40 0万 ,范围为中国境内 )以及土壤诊断学分类的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50 0万 ... 根据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的土壤质地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1 4 0 0万 ,范围为中国境内 )、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40 0万 ,范围为中国境内 )以及土壤诊断学分类的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 (比例尺为 1∶50 0万 ,范围为 (5~65°N ,60~ 1 50°E)提取其相同的特征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将几份土壤分类资料进行数据融合、转换得到可供集成沙尘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中风沙模式使用 ,且符合美国农业部 (USDA)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质地 数据融合 过程 风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DAS2.0驱动数据的中国区域土壤湿度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28
4
作者 师春香 姜立鹏 +4 位作者 朱智 姜志伟 梁晓 韩帅 张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231-236,共6页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2.0版本的大气驱动数据,使用Noah-MP陆面模式模拟中国区域2013—2014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逐小时观测值进...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2.0版本的大气驱动数据,使用Noah-MP陆面模式模拟中国区域2013—2014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的逐小时观测值进行对比,并选取6个研究区,分析区域的平均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Noah-MP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0~10 cm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模拟值和观测值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和西南地区递增的趋势;从全国尺度来看,模拟值与观测值非常接近,相关系数大于0.9,均方根误差为0.008 m3/m3;从区域尺度看,Noah-MP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各研究区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但是对于冻土融化时东北地区的土壤湿度存在轻微的低估。基于CLDAS2.0驱动数据得到的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农业干旱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象数据同化系统2.0 Noah-MP模式 土壤湿度模拟 时间变化特点 空间分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JICA计划项目——我国高原及周边新一代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淑秋 王继志 丁国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1012,共2页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监测网 高原 计划项目 系统 数据质量控制 过程模式 业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陆面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温度模拟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孙帅 师春香 +5 位作者 梁晓 姜立鹏 徐宾 韩帅 谷军霞 粟运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为研究不同陆面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驱动数据分别驱动Noah和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简称: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 为研究不同陆面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驱动数据分别驱动Noah和Noah-MP陆面模式进行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的模拟(简称: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使用2010—2018年中国气象局2380个土壤温度观测站点10和40 cm观测数据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驱动的Noah模式(GLDAS_Noah试验)模拟的土壤温度结果,从空间分布、季节、分区等角度进行了评估,实现了不同驱动数据相同陆面模式和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LDAS_Noah、CLDAS_Noah和CLDAS_Noah-MP试验均能合理模拟出中国区域土壤温度空间分布,但在量级上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东北、新疆、青藏高原等积雪区。对于相同陆面模式不同驱动数据,均方根误差显示CLDAS_Noah试验在季节与分区上均优于GLDAS_Noah试验,间接表明CLDAS大气驱动数据优于GLDAS大气驱动数据,且大气驱动数据是提高土壤温度模拟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相同驱动数据不同陆面模式,总体上CLDAS_Noah-MP试验棋拟效果优于CLDAS_Noah试验,其中CLDAS_Noah试验模拟的10和40 cm深度土壤温度在冬季积雪区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MP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改进了积雪方案有关,但10和40 cm深度下CLDAS_Noah-MP试验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地区对春季土壤温度模拟误差明显大于CLDAS_Noah试验,可能与Noah-MP模式融雪方案有关。总之,本研究对于后续开展土壤温度多模式集成、土壤温度站点资料同化,最终研制中国区域高质量土壤温度数据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中国气象数据同化系统 全球数据同化系统 Noah Noah-MP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AS实况产品在陕西气温网格预报检验与订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丹 王建鹏 +3 位作者 党超琪 娄盼星 黄少妮 蔡新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6-957,共12页
利用陕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滑动训练期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在站点上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气温进行检验和订正,再将订正系数传递到格点上订正CLDAS气温格点场,最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后的CLDA... 利用陕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滑动训练期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在站点上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气温进行检验和订正,再将订正系数传递到格点上订正CLDAS气温格点场,最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后的CLDAS气温分别对ECMWF气温预报的格点场进行订正,并做非独立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CLDAS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站点观测基本一致,但是存在一定误差,订正后误差减小,其中,订正前秦岭和大巴山区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其他地区偏大,绝对误差≤1℃和≤2℃的准确率分别低于20%和30%,订正后均提高了40%以上。利用订正后的CLDAS气温对ECMWF气温预报进行订正,提高了模式的预报准确率,例如,陕西地区24 h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的绝对误差≤2℃的准确率分别从订正前的46%和66%提高到订正后的63%和74%,优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的CLDAS气温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温预报的订正结果,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模式在站点稀少地区的气温预报质量,用于高分辨率气象格点预报业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中国气象数据同化系统(CLDAS) 检验 误差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