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增学 余继峰 +1 位作者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8-296,306,共10页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 ,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 ,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 ,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 ,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 ,既有海退成煤作用...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 ,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 ,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 ,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 ,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 ,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 ,而且 ,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 ,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 ,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海侵事件 成煤作用 成煤机制 沉积序列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5 位作者 王东东 刘海燕 贾强 王平丽 于得明 吴晓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岩组合,其关键沉积学特征是煤层底板的暴露沉积。海侵事件组合灰岩的古生化石个体小、破碎强烈等特征表现为高能量水体运动等环境,孢粉表现为低含量的单缝孢和裸子植物及高含量的三缝孢。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暴露沉积为陆相环境,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海相主要原因是由于泥炭沼泽覆于深水后受海水影响所致。海侵事件成煤与海侵过程成煤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盆地属性差异,即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于陆表海盆地之中,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形成于具有缓坡的边缘海盆地,第二,成煤原理存在着差异,海侵事件成煤强调的是成煤前海侵未发生前的碎屑体系废弃而发育大量泥炭沼泽且被后期突发性海侵终止,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强调的是泥炭沼泽发育于滨海的活动碎屑体系并终止于后期的缓慢海平面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突发性(事件型)海侵 海侵事件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聚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作用观点 ,分析了其机理。海侵导致了陆表海盆地沼泽环境的形成 ,进而形成泥炭沼泽 ,而随后的海侵事件导致了先形成的泥炭迅速处于深水环境最终成煤。海侵事件成煤作用形成... 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作用观点 ,分析了其机理。海侵导致了陆表海盆地沼泽环境的形成 ,进而形成泥炭沼泽 ,而随后的海侵事件导致了先形成的泥炭迅速处于深水环境最终成煤。海侵事件成煤作用形成的重要层位如煤层、海相层均具有较好的等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事件 聚煤作用 陆表海盆地 华北地区 成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1 位作者 王明镇 李守春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1-11,共11页
陆表海盆地与边缘海盆地的区域地质条件具有根本性差异,其层序地层格架必然不同。研究表明,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极平缓的地势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侵蚀不整合,高频海平面变化和突发性的海侵事件是层序形成的主导因素。陆表海盆地含煤... 陆表海盆地与边缘海盆地的区域地质条件具有根本性差异,其层序地层格架必然不同。研究表明,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极平缓的地势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侵蚀不整合,高频海平面变化和突发性的海侵事件是层序形成的主导因素。陆表海盆地含煤层序具有二元结构,即“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陆表海盆地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东南缘高频海侵事件对聚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韩美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2-202,共1页
关键词 晚古生代 陆表海盆地 海侵事件 聚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增学 单松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6,共4页
分析了鲁西南煤田陆表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中的 T-R旋回特征 ;划分出陆表海盆地高分辨层序 ,依次为构造层序、超层序、层序、小层序组、小层序及更小级别的层序单元。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特点及其对煤聚积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提... 分析了鲁西南煤田陆表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中的 T-R旋回特征 ;划分出陆表海盆地高分辨层序 ,依次为构造层序、超层序、层序、小层序组、小层序及更小级别的层序单元。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特点及其对煤聚积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观点 ,认为海侵事件是控制陆表海盆地煤聚积的重要事件 ,突发性海侵事件界面、暴露土壤化事件界面和海侵事件成因的煤层均具有等时性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陆表海盆地 含煤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久传 吕大炜 陈晓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变为黑色页岩或泥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层序内的凝缩层分布特点,其中:层序1的凝缩层总体以海相灰岩为主,在西部过渡为海相泥岩;层序2的凝缩层主要是泥晶灰岩及其与煤层之间的薄层黑色泥岩,为层序地层界面对比重要标志;层序3的凝缩层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凝缩层 层序地层 鲁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陆表海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动控制
8
作者 魏久传 李增学 苏淑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9-42,85,共5页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 ,对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鲁西陆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 ,具有特征的低频 (Ⅱ~Ⅲ级 )和高频 (Ⅳ~Ⅵ级 )层序...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 ,对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鲁西陆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 ,具有特征的低频 (Ⅱ~Ⅲ级 )和高频 (Ⅳ~Ⅵ级 )层序叠加样式 ;这种相互叠加的旋回结构受控于相互叠置的海平面变化周期 ,即复合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周期表现出非对称式突发性上升到缓慢回落的节律性 ,形成了不对称的旋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层序 海平面变动 陆表海盆地 鲁西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克拉通盆地海侵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2 位作者 刘海燕 马明永 魏欣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1,29,共6页
大型克拉通盆地内发生的海侵可以归为2种类型:第1种是基于均变论思想的发生于类似被动大陆边缘地区的渐进型海侵,第2种是基于突变论的发生于陆表海盆地内的事件型海侵,这2种海侵发生背景、沉积特征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经对比分析发现,2... 大型克拉通盆地内发生的海侵可以归为2种类型:第1种是基于均变论思想的发生于类似被动大陆边缘地区的渐进型海侵,第2种是基于突变论的发生于陆表海盆地内的事件型海侵,这2种海侵发生背景、沉积特征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经对比分析发现,2种海侵存在3方面较大的差别:①发生背景不同,渐进型海侵主要发育于被动大陆具有明显坡折带处,而事件型海侵发生于大型陆表海盆地;②所形成的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意义不同,渐进型海侵形成的煤层为海侵过程成煤,具有穿时性,而事件型海侵形成的煤层具有等时性,可全区对比;③所成煤层的泥炭化与煤化原理不同,渐进型海侵过程成煤泥炭化与煤化作用是随着海侵的进行而发生的,而事件型海侵成煤的泥炭化作用是在海侵发生之前,海侵之后则开始煤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渐进型海侵 事件型海侵 泥炭化 陆表海盆地 煤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序列的马尔柯夫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继峰 黄涛 徐本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6-9,共4页
运用马尔柯夫链随机性教学模型对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序列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多步转移概率矩阵和固定向量计算,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研究区内部分钻井剖面陆表海沉积在垂向上演化的规律性及反映在横向上的古环境差异性。设想运用... 运用马尔柯夫链随机性教学模型对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序列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多步转移概率矩阵和固定向量计算,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研究区内部分钻井剖面陆表海沉积在垂向上演化的规律性及反映在横向上的古环境差异性。设想运用固定向量中的极限概率代替以往的岩性比率作岩比图更加合理有意义。在资料充足的条件下,可据此作古地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马尔柯夫链 陆表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单元划分及其聚煤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大炜 魏欣伟 +1 位作者 刘海燕 刘彬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基于陆表海盆地演化的背景、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布,研究认为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起伏不平,并将其古地貌分成3级:一级地形起伏单元位于环阴山南麓地区,主要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等陆相—过渡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 基于陆表海盆地演化的背景、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布,研究认为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起伏不平,并将其古地貌分成3级:一级地形起伏单元位于环阴山南麓地区,主要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等陆相—过渡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二级地形起伏单元分布最为广泛,主要由障壁—泻湖和潮坪沉积体系组成,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三级地形起伏单元为整个板块最低处最先接受海侵的区域,主要以台地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单元的聚煤规律。结果表明:一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局限的厚煤层,为高水位体系域成煤;二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广泛的海侵体系域薄煤层,根据古地理特征及煤层沉积组合特征可区分出海侵事件成煤和海侵过程成煤;三级地形起伏单元由于海水占据时间较长,不易形成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古地貌单元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陆表海盆地 聚煤规律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大炜 刘海燕 +4 位作者 孟彦如 李建委 宗瑞芳 张燕 王绪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海侵事件沉积类型及其特征,并进行了海侵事件沉积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发现:海侵事件沉积具有4种类型,即海相灰岩—煤层—根土岩或铝质泥岩、海相灰...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海侵事件沉积类型及其特征,并进行了海侵事件沉积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发现:海侵事件沉积具有4种类型,即海相灰岩—煤层—根土岩或铝质泥岩、海相灰岩—深水泥岩—煤层—铝质泥岩或根土岩组合、深水泥岩—煤层—铝质泥岩或根土岩组合和深水泥岩(海相灰岩)—铝质泥岩或根土岩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早紫松期海侵事件沉积具全区对比性意义,格舍尔期最大海泛期、紫松期中期以及隆林期中期初始海泛期具有区域对比意义;以华北晚古生代紫松期最大事件型海侵为例分析了其不同沉积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型海侵 海侵事件成煤 陆表海盆地 沉积类型 华北板块 晚古生代紫松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