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井眼失稳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利山 苗锡庆 +2 位作者 李应有 刘贵传 金军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3,共5页
川东北地区的勘探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施工时因陆相地层的失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延缓了勘探进度。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陆相地层基本以泥岩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具有一定的膨胀能力,但表面水化作用非常显著,遇水后很短时... 川东北地区的勘探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施工时因陆相地层的失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延缓了勘探进度。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陆相地层基本以泥岩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具有一定的膨胀能力,但表面水化作用非常显著,遇水后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大水化程度,这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泥页岩地层。对该地区陆相地层基本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陆相地层常见的失稳形式,分析总结了井壁失稳原因,以期对正确制定陆相地层井壁稳定技术方案提供参考。由于最终的分析结论均基于川东北地区近年来的相关技术资料,针对性强,与现场情况结合紧密,因此具有较好的可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井眼稳定 水敏性 应力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陆相地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利 刘家铎 +2 位作者 王峻 李中超 王文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6,共8页
普光地区陆相地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以局部盖层为主,由须家河组及以上地层的泥质岩构成,储层主要为须家河组须二及须四段砂岩。通过对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盖层分布、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 普光地区陆相地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以局部盖层为主,由须家河组及以上地层的泥质岩构成,储层主要为须家河组须二及须四段砂岩。通过对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盖层分布、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普光陆相地层具有较好的生储层搭配及盖层,为陆相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生烃凹陷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燕山期的古隆起(古斜坡)控制着油气运聚的方向;断裂及裂缝起着输导和改善储层的双重作用;其中后两个因素通过沟通油气源、有利沉积相带和形成圈闭等作用控制着普光陆相天然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烃源岩 成藏模式 生烃凹陷 古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YB地区陆相地层超压特征及压力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琦 李天义 +4 位作者 周雁 杨军 陶泽 杨甘生 樊德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6,622,共7页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2.2之间,该区普遍发育超压至强超压,超压的顶界面约在3 600~4 000 m左右;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特征显示,声波时差和泥岩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泥岩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超压段古埋深与现今埋深差别较大、地层含气饱和度较高有关。采用Eaton公式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换算出的地层压力与实测结果接近。研究认为,利用实测压力校正泥岩声波测井的压力预测模型,有可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压力预测 陆相地层 上三叠统 侏罗系 YB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泡沫钻井液在元坝地区陆相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文刚 王萍 杨景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川东北元坝地区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用常规钻井液机械钻速较慢、采用气体钻井常因地层出水无法顺利实施的情况,优选出了适合该类地层钻进的充气泡沫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试验表明,优选出的充气泡沫钻井液可以携带出地... 针对川东北元坝地区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用常规钻井液机械钻速较慢、采用气体钻井常因地层出水无法顺利实施的情况,优选出了适合该类地层钻进的充气泡沫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试验表明,优选出的充气泡沫钻井液可以携带出地层水和岩屑、抑制岩屑水化分散。优选出的充气泡沫钻井液在元坝地区4口井的上部可钻性极差的砂泥岩地层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优选出的充气泡沫钻井液解决了气体钻井钻遇出水地层无法实施、井壁稳定及大尺寸井眼携岩的问题,提高了钻井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可以满足元坝地区陆相地层快速钻进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陆相地层 发泡剂 元坝地区 元坝22井 元坝123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钻井技术在元坝地区陆相地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董明键 肖新磊 边培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具有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的特点,致使该地区陆相地层的机械钻速较低,而"PDC钻头+螺杆"和"高速涡轮钻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复合钻井技术可以提高机械钻速。在元坝地区陆相地...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具有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的特点,致使该地区陆相地层的机械钻速较低,而"PDC钻头+螺杆"和"高速涡轮钻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复合钻井技术可以提高机械钻速。在元坝地区陆相地层的应用表明,与常规钻井技术相比,"PDC钻头+螺杆"和"高速涡轮钻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复合钻井技术均能提高该地区的机械钻速和单只钻头进尺,但"PDC钻头+螺杆"复合钻井技术只适用于该地区的上沙溪庙组地层,"高速涡轮钻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复合钻井技术适用于须家河组地层。复合钻井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高研磨性的元坝地区陆相地层提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机械钻速 螺杆钻具 PDC钻头 涡轮钻具 金刚石钻头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陆相地层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翔宇 魏祥高 +2 位作者 周跃云 贾文玉 殷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4,2,共5页
川东北元坝气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其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及以上陆相地层表现出良好的开发潜力。为增大储量控制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布井密度,在该地区部署了一批开发评价水平井。但该区陆相地层因... 川东北元坝气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其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及以上陆相地层表现出良好的开发潜力。为增大储量控制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布井密度,在该地区部署了一批开发评价水平井。但该区陆相地层因地层压力系统复杂,气层多且薄,岩石可钻性差以及砂、泥岩互层频繁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钻井施工和井眼轨迹控制困难,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步伐。结合工区地质环境特征,对陆相地层钻井施工及井眼轨迹控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井眼轨迹控制的影响因素,从剖面优化设计、钻具组合优选、造斜段和水平段控制等方面进行井眼轨迹控制方法研究。结合工区内的YL704H井的成功钻探,验证了井眼轨迹控制方法的适用性。通过以上研究和实践,最终给出了一套适合川东北元坝陆相地层的井眼轨迹控制方法,该方法能为研究工区水平井的钻探和研究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成本、减少井下事故,以及最终实现该区水平井安全、高效建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水平井 井眼轨迹 控制方法 川东北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玛盆地陆相地层归属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波明 周家声 +1 位作者 闻涛 何志文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西藏尼玛盆地发育以灰绿色泥岩、纸片状页岩、钙质页岩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前人将其归属为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然而,这套地层中存在大量始新世—渐新世的孢粉组合,同时赋存有相当数量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鱼化石。因此,尼玛盆地的陆相... 西藏尼玛盆地发育以灰绿色泥岩、纸片状页岩、钙质页岩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前人将其归属为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然而,这套地层中存在大量始新世—渐新世的孢粉组合,同时赋存有相当数量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鱼化石。因此,尼玛盆地的陆相地层时代应为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在这套陆相地层中还发现了油苗和沥青,表明尼玛盆地不仅是一个古近系陆相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含油气盆地。由于尼玛盆地陆相地层与伦坡拉盆地连片分布,两个盆地的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层位、特点以及组合特征都非常相似,表明两个盆地的生成、发育和演化过程都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孢粉组合 鱼化石 古近系(纪) 竞柱山组 尼玛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陆相地层气体钻井安全技术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文超 廖平 戴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普光气田开发陆相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千佛崖和须家河组存在着多套高压裂缝性气层,制约着气体钻井的实施和安全。普光区块构造在千佛崖~须家河层段都存在油气显示,在氮气钻进期间该层段的油气显示明显,能够获取更为原始的地层油气显示资... 普光气田开发陆相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千佛崖和须家河组存在着多套高压裂缝性气层,制约着气体钻井的实施和安全。普光区块构造在千佛崖~须家河层段都存在油气显示,在氮气钻进期间该层段的油气显示明显,能够获取更为原始的地层油气显示资料,为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数据。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开发井的钻井任务,普光气田应用气体钻井穿越须家河防燃爆技术,在18口井成功穿越须家河地层,共完成进尺29348.1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陆相地层 海相地层 机械钻速 气体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陆相地层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德云 赵鹏斐 +2 位作者 周成华 范翔宇 周鑫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1-38,共8页
元坝陆相地层地质构造复杂,工区地层岩层走向高陡且岩石易碎,井下易发生井漏坍塌事故。通过测井方法构建了元坝地区陆相地层岩石动静力学参数转换模型,优选了符合元坝地区的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的计算模型,结合元坝地... 元坝陆相地层地质构造复杂,工区地层岩层走向高陡且岩石易碎,井下易发生井漏坍塌事故。通过测井方法构建了元坝地区陆相地层岩石动静力学参数转换模型,优选了符合元坝地区的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的计算模型,结合元坝地层的特殊性,考虑地层破碎程度、岩石力学特性、地层倾角、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对元坝陆相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元坝陆相地层的安全密度窗口。通过YL702井漏失层位安全密度窗口的计算,表明新建立的安全密度窗口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钻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元坝陆相地层的井壁稳定性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元坝地区 钻井液密度窗口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地应力 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力冲击器在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弘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21-22,共2页
扭力冲击器作为一种高效钻井提速工具,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性能稳定,钻井效率高,纯钻时间长等优点。在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应用,解决了非均质性地层PDC钻头寿命短、机械钻速低、易粘卡的问题,保证井眼轨迹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机械钻速。
关键词 扭力冲击器 川东北 陆相地层 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集成技术在元坝地区陆相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斌 代锋 +2 位作者 张弛 刘志坚 吴玉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22-127,共6页
气体钻井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井漏、水敏性坍塌、可钻性差、钻速慢、周期长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从地质特征及钻井技术难点入手,分析了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气体钻井技术适应性,集成了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空气锤钻井、干法固井... 气体钻井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井漏、水敏性坍塌、可钻性差、钻速慢、周期长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从地质特征及钻井技术难点入手,分析了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气体钻井技术适应性,集成了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空气锤钻井、干法固井、气液转换等气体钻井技术进行应用,形成了针对元坝地区上部陆相地层出水、井壁垮塌、易井斜等井下复杂问题的预防、监测和处理的钻井技术。气体钻井综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深度在3100m以浅地层的钻井提速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应用井平均施工周期节约29.75d,缩短36.52%,为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钻井的提速增效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泡沫钻井 干法固井 元坝地区 陆相地层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K.W.Shanley 金康辰 《海洋石油》 CAS 1994年第6期1-18,共18页
1 引言 过去15年期间层序地层学概念的普及巳给地质界带来强有力的新方法,以使用这些新方法来预测沉积层的产况和形状。这种对时序关系的日趋重视已明显地提高了关于滨海和浅海相地层的高分辨地层的了解。现在许多研究表明。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陆相地层 海平面变化 海相地层 沉积物供给 河流沉积 气候变化 加积 地质界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陆相地层岩盐矿床双管油垫开采试验
13
作者 李凤如 华艳秋 《中国井矿盐》 CAS 1996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井深大于2500米陆相地层中采用双管油垫法开采岩盐矿床,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选择了湖北省沙市沙盐3井作为开采试验井,采用双管油垫开采新工艺,使岩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最合理的开发,并取得成功。
关键词 深井 陆相地层 双管油垫 岩盐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陆相高压致密强研磨性地层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乔领良 胡大梁 肖国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针对元坝气田陆相深部自流井组和须家河组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牙轮钻头进尺少、寿命短,以及综合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地层的可钻性、钻头的破岩原理,结合现场实钻情况优选高效钻头,并根据钻头与钻井工具的合理匹配原则优... 针对元坝气田陆相深部自流井组和须家河组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牙轮钻头进尺少、寿命短,以及综合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地层的可钻性、钻头的破岩原理,结合现场实钻情况优选高效钻头,并根据钻头与钻井工具的合理匹配原则优选合适的动力钻具,进行了"进口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复合钻井技术、"国产孕镶金刚石钻头+高效特殊螺杆"复合钻井技术和牙轮-PDC混合式钻头钻井技术现场试验。以钻头每单位进尺消耗的比能作为选择钻头的依据,并应用盈亏平衡理论对3种钻井技术进行了经济评价。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致密强研磨性地层首选"国产孕镶金刚石钻头+高效特殊螺杆"钻井技术;砾石含量高的珍珠冲组地层推荐采用"进口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复合钻井技术;砂泥岩互层较多的高压致密地层推荐采用牙轮-PDC混合式钻头钻井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元坝气田应用"国产孕镶金刚石钻头+高效特殊螺杆"钻井技术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牙轮-PDC混合式钻头钻井技术,"进口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复合钻井技术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高压致密层 孕镶金刚石钻头 动力钻具 机械钻速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成藏序列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6 位作者 金值民 吴长江 王小娟 邱玉超 王自剑 李勇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形成了以三叠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为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气源基础;常规-非常规储层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有利储集空间;断-砂耦合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优质输导体系。②烃源岩和储层在垂向上交互叠置,沉积环境、储层岩性和物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上三叠统—侏罗系自下而上有序发育源内页岩气-近源致密气和远源致密-常规气。③不同区带之间,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生烃强度等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控制平面上依次形成了冲断带构造气藏、坳陷带页岩气-致密气藏、斜坡带致密气藏和隆起带致密气-常规气藏的全序列成藏体系。④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思路,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简称川中—川西)地区具备较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陆相地层 全油气系统 三叠系须家河组 侏罗系沙溪庙组 常规—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6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90,共7页
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 ,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 ,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 ,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 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 ,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 ,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 ,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积垂向上韵律变化快 ;因此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结构和模式更为复杂 ,研究更为困难。在研究与实践中 ,中国学者根据陆相盆地的边界特征、体系域边界特征、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否有坡折带等因素 ,建立了符合中国盆地沉积实际的坳陷型盆地和断陷型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和模式。控制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湖平面的变化、构造、气候、基准面的变化和物源的供给 ,特别是构造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 ,它们直接控制了湖平面的变化。陆相地层层序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露头层序研究方法、实验观测和分析方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地震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地层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区带勘探阶段、目标勘探阶段和开发阶段 ,层序地层学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体系域 模式 勘探和开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及岩芯、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界面判识 被引量:28
17
作者 董清水 崔宝琛 +1 位作者 李想 郭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划分方案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研究——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海艳 刘家铎 +11 位作者 李勇 肖敦清 刘子藏 袁淑琴 蒲秀刚 丘东洲 韩冰 兰亚萍 李丽 冯境权 颜照坤 龚剑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7-294,6,共8页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古近系孔店组的等时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孔南地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最后分析了孔南地区孔店组的生储盖组合模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为孔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黄骅坳陷 孔店组 层序界面 层序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思路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5期1-7,共7页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已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广泛分布着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但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陆相层序地层学具有迥异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应采取宏观控...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已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广泛分布着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但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陆相层序地层学具有迥异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应采取宏观控制微观、微观反过来补充或印证宏观的思路 ,以钻井、测井资料作为点 ,连井剖面、地震剖面作为线 ,由多条线纵横交叉 ,从三维空间控制整个研究区块。通过对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剖析 ,探讨陆相层序地层几何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 ,倡导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陆相盆地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术语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陆相层序几何学 陆相层序动力学 研究思路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赖维成 周心怀 +4 位作者 滕玉波 茆利 王军 加东辉 宋章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5期293-297,共5页
从层序地层学的本质出发,结合渤海海域油田研究实际,对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本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问题以及不同体系域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搞清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规律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根本,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必须重... 从层序地层学的本质出发,结合渤海海域油田研究实际,对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本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问题以及不同体系域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搞清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规律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根本,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必须重视直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古生物资料;正确认识层序地层、古地貌、物源之间的关系是搞清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的关键;只有搞清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才会对不同体系域、不同类型的隐蔽圈闭具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划分与对比 体系域 砂体沉积特征 隐蔽圈闭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