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含煤盆地油页岩富集特征及对勘探开发的指示意义——以黑龙江省老黑山盆地为例
1
作者 徐银波 方石 +7 位作者 张培震 宋宇 毕彩芹 孙平昌 姚树青 李耀华 孙凡星 唐跃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8-2863,共16页
我国的小型陆相含煤盆地往往同时发育油页岩,这些共伴生的油页岩资源通常无法单独开发利用,为了促进这类油页岩资源的利用,以黑龙江省老黑山盆地油页岩为例,基于油页岩钻井资料和测试分析,开展了油页岩的富集与分布特征研究,并分析了两... 我国的小型陆相含煤盆地往往同时发育油页岩,这些共伴生的油页岩资源通常无法单独开发利用,为了促进这类油页岩资源的利用,以黑龙江省老黑山盆地油页岩为例,基于油页岩钻井资料和测试分析,开展了油页岩的富集与分布特征研究,并分析了两者对勘探开发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老黑山盆地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16.05%~42.05%),为Ⅱ型干酪根,处于未成熟阶段,属于低灰分、高发热量、特低硫、中等品质油页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主要组成元素为SiO_(2)和Al_(2)O_(3)。油页岩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背景下贫氧的半咸水环境,低湖泊生产力提供的内源有机质和稳定陆源输入携带的外源有机质共同组成了油页岩形成的物质基础。研究区油页岩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埋藏深度浅,其厚度和含油率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其中老黑山镇—永盛—九佛沟一带为油页岩主要富集区和有利目标区。N7油页岩与全区可采煤层8号煤层伴生发育,为开发有利层位。根据N7油页岩的含油率、厚度和埋深以及8号煤层的厚度进一步将有利目标区划分为Ⅰ~Ⅴ五类,其中Ⅰ类区的8号煤层和N7油页岩层厚度大,埋藏深度浅,油页岩含油率高,为最有利区。研究结果为老黑山盆地油页岩以及与煤伴生油页岩未来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穆棱组 油页岩 陆相含煤盆地 老黑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