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滦平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田树刚 庞其清 +2 位作者 牛绍武 李佩贤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0-1179,共10页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个介形虫带和6个叶肢介带;划分陆相生物群发展阶段,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早期热河生物群”阶段的底部;开展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识别盆地演化的3个阶段和5个构造期;测得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O同位素高值异常;锆石206Pb/238U测得张家口组顶部年龄为135.4Ma±1.6Ma,大北沟组中部为133.9Ma±2.5Ma和130.1Ma±2.5Ma。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将界线层型剖面点定在张家沟剖面第9层底,以介形虫化石Cypridea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候选层型剖面 冀北滦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17
2
作者 季强 柳永清 +4 位作者 姬书安 陈文 吕君昌 尤海鲁 袁崇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9,共4页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冀北 辽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其国际地层对比——以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纪年代地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思恩 高林志 +2 位作者 庞其清 宋彪 李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1351,共21页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Luanpingspora-Jugella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Podocarpidites-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辽西地区 侏罗系\白垩界线 陆相地层 生物地层学 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生物地层特征与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20
4
作者 牛绍武 田树刚 庞其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1-979,共19页
大店子组是滦平盆地大北沟组之上、西瓜园组之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建组剖面在滦平火斗山乡大店子东沟。在滦平火斗山乡张家沟,该组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岩性段,产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统属于东方叶肢介群(Eosestheria Fauna)。加... 大店子组是滦平盆地大北沟组之上、西瓜园组之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建组剖面在滦平火斗山乡大店子东沟。在滦平火斗山乡张家沟,该组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岩性段,产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统属于东方叶肢介群(Eosestheria Fauna)。加之狼鳍鱼Lycoptera和女星介Cypridea与之共生,构成典型的热河动物群(Jehol Fauna)。根据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叶肢介动物群的发展阶段与可能的演化谱系,将大店子组自下而上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带。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界线的上下,尼斯托叶肢介群(Nestoria Fauna)和东方叶肢介群(Eosestheria Fauna)相继发生了集群绝灭和集群新生的重大生物事件。老的动物群的集群绝灭和新的动物群的集群新生,预示着一个大的时代界线的存在。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界线上C/O同位素有一高异常值和明显的降温事件,这可能就是这一集群绝灭和集群新生重大生物事件的原因。这一降温事件与世界范围内侏罗纪—白垩纪之间的降温事件相吻合。据此,中国乃至东亚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应置于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并以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属的出现为特征,以古老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 antiqua的首现为标志,为大北沟阶的结束与张家沟阶的开始。其界线候选层型初步定于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下营-上营剖面第9层之底和滦平县火斗山乡小东沟剖面第10-2层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盆地 大店子组 叶肢介 张家沟阶 侏罗系-白垩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及对中国北方陆相界线的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万晓樵 高莲凤 +3 位作者 覃祚焕 崔璨 李玮 席党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2-322,共11页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界线 陆相地层 界线定义 国际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划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佩贤 方晓思 +1 位作者 程政武 张志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299,共7页
云南禄丰川街剖面侏罗系—白垩系混合磁极性超带的M19极性带位于安宁组下段顶部,四川泸州纳溪剖面M18r极性亚带位于蓬莱镇组二段上部。上述古地磁界线与马门溪龙、叶肢介、双壳类等所形成的生物界线相吻合。因此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云南禄丰川街剖面侏罗系—白垩系混合磁极性超带的M19极性带位于安宁组下段顶部,四川泸州纳溪剖面M18r极性亚带位于蓬莱镇组二段上部。上述古地磁界线与马门溪龙、叶肢介、双壳类等所形成的生物界线相吻合。因此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滇中被置于安宁组下段与上段之间或妥甸组上段的2个亚段之间;在四川此界线则被置于蓬莱镇组第二段的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 四川盆地 安宁组 妥甸组 蓬莱镇组 侏罗系-白垩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刚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645-660,共16页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国际地层年表中少有几个未定全球界线层型(GSSP)之一。传统上依据菊石类生物将Berriasian阶底界定义为白垩系的底界。国际上西北太平洋Shatsky Rise的Berriasian阶最底部玄武岩岩床的同位素年代学年龄为145 Ma,从而...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国际地层年表中少有几个未定全球界线层型(GSSP)之一。传统上依据菊石类生物将Berriasian阶底界定义为白垩系的底界。国际上西北太平洋Shatsky Rise的Berriasian阶最底部玄武岩岩床的同位素年代学年龄为145 Ma,从而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提供了最接近的年龄估计值。在国际上,地层对比划分大都根据海相地层,中国广泛发育的陆相侏罗系/白垩系,难以与国际标准地层对比。中国四川盆地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困难,导致对四川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的认识长期未有更新。根据陆相生物对比结果的同时,结合考虑同位素测年、磁性地层和旋回地层,有望获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同位素测年数据和陆相生物对比分析,在遂宁组中发现了最年轻的~120 Ma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而且该套地层与国际对比的核心证据介形类的研究也有新的发现,表明遂宁组有可能属于白垩系而非原认为的侏罗系。将沙溪庙组和遂宁组作为侏罗系/白垩系过渡地层系统研究,有可能在该套地层内部发现界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白垩 界线 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生物地层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24
8
作者 庞其清 田树刚 +2 位作者 李佩贤 牛绍武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6,共9页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Postacuta和Torinina obesa)亚带,分布于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第Ⅱ—Ⅳ(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 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和Cypridea sulcata-C.shanyingens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3~7(Cypridea stenolonga,C.xitaiyangpoensis,C.luanpingensis,C.sulcata和C.shanyingensis)亚带分布在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并相继大量出现和繁盛,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即第2亚带与第3亚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界线 介形类 生物地层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冀北滦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县阶的时代与侏罗系—白垩系界线——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和研究之三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五力 张立君 +6 位作者 郑少林 任东 郑月娟 丁秋红 张宏 李之彤 杨芳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42,共9页
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 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斯期。考虑到义县期生物群与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生物群、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生物群,日本晚侏罗世手取(Tetori)型、领石(Ryoseki)型植物群可以比较、对比以及与中侏罗世约克郡(Yorkshire)植物群、大河口(Great Estuarine)叶肢介群的联系分析,综合时代可确定为提塘晚期至贝里阿斯期;尖山沟层时代倾向于提塘晚期,大康堡层时代倾向于贝里阿斯期。由于可与义县组对比的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群(组或层)的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仍未确定;同时因缺乏实测数据,国际地层表推荐的14 4 Ma、14 5 Ma、135 Ma等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标准;因此应据中国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的综合生物年代及实测同位素年代确定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界线倾向于义县阶下部尖山沟层与上部大康堡层之间,同位素年龄以12 4Ma为界线年龄符合目前综合生物年代,是较优选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阶 侏罗系-白垩界线 标准地层剖面 生物群 综合生物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区域对比特征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瞿雪姣 高有峰 +2 位作者 林志成 王璞珺 吴康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9-315,共17页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比这样的重大疑难问题,其研究很难一步到位。总结一套影响广泛、区域对比性强的J/K界线区域对比框架性特征,可以有效聚焦目标区域和层段,为进一步的精细研究明确方向。系统梳理松辽盆地及周缘典型地区J/K界线上下地层中记录的区域构造背景、岩浆事件和生物宏观演化阶段可发现:(1)松辽盆地以西和以南地区晚侏罗世为块体碰撞后陆壳加厚坍塌或拆沉的伸展环境,早白垩世为推覆陆壳加厚坍塌或拆沉的伸展环境;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为碰撞后持续造山环境,早白垩世为双侧活动陆缘影响下的区域性伸展裂陷环境;松辽盆地以东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可能为走滑构造背景。(2)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物演化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的衰落和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的兴起,其中晚侏罗世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高Classopollis含量为特征,早白垩世则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低Classopollis含量为特征。(3)冀北—辽西地区的土城子组、黑龙江东部的东安镇组和东荣组应是J/K界线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层段,大兴安岭地区的满克头鄂博组、松辽盆地常家围子断陷及其以西至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可以尝试开展J/K界线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界线 构造背景 生物宏观演化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再认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利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32,共8页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海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也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就...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海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也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或其顶、底。本文依据与黑龙江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提出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白垩 界线 浙闽赣地区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中生代标准地层剖面侏罗系/白垩系界线——SHRIMP锆石U-Pb年龄标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林志 王屹石 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6-1192,共7页
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的滦平盆地中生代地层野外考察中,采集了大北沟组凝灰岩样品,其锆石年龄测定结果引发对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思考。冀北滦平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陆相生物化石极丰富,地层产出大量火山凝灰岩层,是通... 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的滦平盆地中生代地层野外考察中,采集了大北沟组凝灰岩样品,其锆石年龄测定结果引发对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思考。冀北滦平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陆相生物化石极丰富,地层产出大量火山凝灰岩层,是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根据生物地层研究,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同位素测年数据,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倾向于130Ma。获得榆树下标准剖面大北沟组顶部凝灰岩(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29.9±1.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 陆相地层 同位素测年 冀北滦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修泉 李佩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并推定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0±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白垩 地层界线 氩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江孜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古海洋环境分析
14
作者 高莲凤 李璞壮 +10 位作者 张振国 万晓樵 夏世强 董桂玉 王兆生 冷春鹏 张盈 姚纪明 张琳婷 于江涛 殷世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2-281,共10页
为了探讨西藏南部江孜一带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海洋沉积环境的变化,本研究对采自藏南江孜甲不拉沟剖面的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Fe2O3+MgO与TiO2、Al2O3/SiO2关系判别图显示,从晚侏罗世维美组到早白垩世甲不拉组,研究... 为了探讨西藏南部江孜一带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海洋沉积环境的变化,本研究对采自藏南江孜甲不拉沟剖面的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Fe2O3+MgO与TiO2、Al2O3/SiO2关系判别图显示,从晚侏罗世维美组到早白垩世甲不拉组,研究区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基本上以大洋岛弧的构造演化为主,继承性明显。Mn、Fe、V、Co、Ni、REE等指标元素和U/Th、V/Cr、Sr/Ba、Lan/Ybn、V/(V+Ni)等比值结合显示,沉积条件从维美组浅海富氧、高盐、高沉积速率的环境演化为早白垩世甲不拉组深海、水体分层、沉积速率降低、具有明显深海沉积特征的环境。地化数据分析结果总体上与岩性成因分析相一致,即从维美组砂岩的浅海相沉积到甲不拉组下部的粉砂岩和上部的钙质泥岩、黑色页岩,水体经历了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界线 地球化学特征 古海洋环境 江孜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登娄库组—泉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白垩系底界的同位素年龄划分方案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道源 侯建国 +2 位作者 黄建祥 朱洪源 陶金宝 《地质论评》 CAS 198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近年来,欧美各国和我国先后对全球或本国地质年表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关于白垩系的底界年龄,各种方案之间的分歧很大。我们研究了以130Ma和144Ma为代表的两个方案,参考了《中国地质年表草案》、《全球及北美年代地层表》、《折中地质年... 近年来,欧美各国和我国先后对全球或本国地质年表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关于白垩系的底界年龄,各种方案之间的分歧很大。我们研究了以130Ma和144Ma为代表的两个方案,参考了《中国地质年表草案》、《全球及北美年代地层表》、《折中地质年表》和第六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学大会(1986,伦敦)的最新资料,并列表进行了对比。从目前的资料来看,144Ma方案既不能用,130Ma方案又有些人还不能接受,我国以暂时采用135Ma方案为宜。但从长远看,国际侏罗——白垩系高加索现场会议(将于1987年在苏联)召开之后,135Ma方案有可能被130Ma方案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界 白圣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同位素年龄 绝对年龄 白垩 侏罗 侏罗系 海相地层 陆相地层 地质年表 划分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邓胜徽 王思恩 +6 位作者 杨振宇 卢远征 李鑫 胡清月 安纯志 席党鹏 万晓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9-574,共16页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下部;其底界年龄约为166.2 Ma,顶界线年龄约为160.8 Ma,沉积时间约5.4 Ma。齐古组顶部年龄值为155.3 Ma,沉积时间约5.5 Ma,包括了牛津阶的上部和基默里奇阶的中下部,其顶部与东部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顶部大体相当,比土城子组层位低。喀拉扎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而其上覆地层吐谷鲁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整合,缺失了晚侏罗世提塘期以及可能包括早白垩世最早期的地层,有超过了7 Ma的地层缺失量。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为此不整合面,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层未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同位素测年 旋回地层 磁性地层 陆相侏罗系/白垩界线 新疆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陆相缓坡型湖盆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立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前,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已进入了以寻找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战略转折期。在论述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成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认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腹... 目前,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已进入了以寻找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战略转折期。在论述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成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认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腹部非构造圈闭的主控相带,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侏罗纪末期形成的东北向古凸起对形成非构造油气藏有重大控制作用,盆地西北缘斜坡、陆梁南斜坡,特别是昌吉凹陷北斜坡,是形成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地带。根据盆地的勘探实践指出,充分应用三维地震成果,在区域探井的标定下对目的层进行精细沉积层研究,是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勘探 白垩 陆相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构造 湖盆 探井 河流相 三角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热河生物群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约束 被引量:2
19
作者 裴军令 杨振宇 +4 位作者 孙知明 仝亚博 蔡瑜杭 王旭日 赵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早期热河生物群保存于冀北的中生代地层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层位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限定热河生物群的演化、鸟类的起源与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年代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将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早期热河生物群保存于冀北的中生代地层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层位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限定热河生物群的演化、鸟类的起源与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年代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将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早白垩系地层划分提供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磁性地层学证据。此外,还将为限定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可靠"深时(Deep-time)"约束。基于1 100余块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高精度的磁极性序列。磁性地层对比分析方案表明,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的磁极性序列对应于标准磁极性柱的M12—M9,属于Valanginian中期至Hauterivian中期。从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早期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于早白垩世的Valanginian期。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的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河生物群 华北克拉通 大北沟组 侏罗系白垩界线 磁性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地区古近纪早期古气候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全成 张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在我国范围内最有希望找到确切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地区之一 ,定量研究界线附近古气候变迁有助于了解该界线前后的生物灭绝与复苏过程。本文以乌云组含煤段第 10层所产 2 0属 2 9种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为根据 ...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在我国范围内最有希望找到确切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地区之一 ,定量研究界线附近古气候变迁有助于了解该界线前后的生物灭绝与复苏过程。本文以乌云组含煤段第 10层所产 2 0属 2 9种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为根据 ,定量研究了嘉荫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之后的生物复苏的环境条件。“叶相—气候多变量程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古近纪早期年均温度 (MAT)约 11.4 5℃ ,属暖温带气候类型 ;“叶缘分析”得出年均降水量 (MAP)约为 14 2 4 m 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黑龙江 气候分析 早期 被子植物化石 定量研究 古气候变迁 生物灭绝 环境条件 生物复苏 分析结果 年均温度 气候类型 古近 白垩 界线 含煤段 多变量 暖温带 降水量 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