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实验
1
作者 李兵 甯冼逸 +4 位作者 朱卫平 陈明君 何朋勃 康毅力 赖哲涵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致密,孔缝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应力敏感具有特殊性。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样品,开展了不同有效应力下的岩心应力敏感实验,明确了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并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揭...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致密,孔缝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应力敏感具有特殊性。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样品,开展了不同有效应力下的岩心应力敏感实验,明确了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并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应力敏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从3 MPa增大至35 MPa时,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和基块岩心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97.1%、86.8%和50.5%。有效应力卸载过程中,渗透率恢复率分别为21.4%、19.0%和11.6%,表现出显著的应力敏感滞后效应。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和基块页岩的应力敏感系数分别为0.65、0.58和0.19,应力敏感程度分别为强~中等偏强、强~中等偏弱和弱,表明研究区页岩多尺度孔缝结构的应力敏感显著。海陆过渡相页岩矿物组分、裂缝发育程度和孔隙结构是应力敏感损害的主控因素,建议制定保护储层的采气工艺制度,通过控压生产,保障气井高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海陆过渡 应力敏感 渗透率 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总有机碳含量地震定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2
作者 吴勇 王旭旭 +3 位作者 周路 李树新 李永洲 吴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367,共14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明确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空间分布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与岩石弹性参数无有效表征关系,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明确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空间分布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与岩石弹性参数无有效表征关系,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的基于敏感弹性参数预测w(TOC)的方法难以适用。针对这一难题,在测井参数拟合法实现w(TOC)测井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相控的波形指示模拟地震预测方法实现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地层w(TOC)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海陆过渡相页岩具有单层厚度薄、有机质含量高、纵向分布不规律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的井震高频模拟有效预测了海陆过渡相页岩w(TOC),反演结果纵、横向分辨率较高,与测井参数建模解释的w(TOC)曲线吻合度高,符合率达84.4%,能够反映页岩储层w(TOC)空间变化规律。本研究有效解决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关键评价参数(w(TOC))无法利用岩石弹性参数定量预测的难题,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海陆过渡 页岩 总有机碳含量 波形指示模拟 地震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及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3
作者 张洋洋 李勇 +13 位作者 张雪莹 罗力元 何清波 李树新 刘向君 李翔 李星涛 杨强 陈世加 路俊刚 张楠 刘喆 余锐阳 马海川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71,共15页
为明确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和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显微组分、古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_(o))、生烃热模拟等分析测试,开... 为明确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和生烃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显微组分、古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_(o))、生烃热模拟等分析测试,开展了山西组页岩矿物组成、成烃母质、生烃潜力、生烃动力学过程和累计产气率计算模型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平均TOC含量为4.06%,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殖无定形体和镜质组为主,平均R_(o)为2.61%,整体上表现为高有机质丰度、腐殖型有机质、过成熟演化阶段的特征,具有较高的生气潜力。(2)封闭体系下,山西组页岩气态烃C_(1)和C_(1-5)最大产率分别为138.74和139.22 mg/g;半封闭体系下,山西组页岩气态烃C_(1)和C_(1-5)的最大产率分别为86.51和102.59 mg/g,远低于封闭条件下气态烃最大产率。(3)山西组页岩气态烃产物C_(1)和C_(1-5)的活化能均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代表了干酪根降解和重烃二次裂解,C_(1)活化能两个高峰分别为56 kcal/mol(26.53%)和61 kcal/mol(30.10%),频率因子为2.0×10^(11) S^(-1),C_(1-5)活化能两个高峰分别为56 kcal/mol(28.45%)和61 kcal/mol(19.18%),频率因子为2.2×10^(11) S^(-1)。(4)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累积产气率与R_(o)的变化趋势具有y=1/(1+e^(-x))的函数特征,并建立了两种体系下的累计产气率计算模型。研究成果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量计算和有利区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演化特征 山西组 下二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山西-太原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孔缝结构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薛纯琦 白晓虎 +5 位作者 常笃 李生楠 达引朋 苏良银 钟建华 邱隆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628-10643,共16页
目前研究认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整体孔隙体积较小,有机质孔欠发育,储集性较低。然而多尺度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海陆过渡相页岩中发育大尺度有机质孔,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但对这类储集空间的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受到孔隙结构表征实验设备精度... 目前研究认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整体孔隙体积较小,有机质孔欠发育,储集性较低。然而多尺度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海陆过渡相页岩中发育大尺度有机质孔,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但对这类储集空间的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受到孔隙结构表征实验设备精度的限制,中-大孔定量表征的准确性较低,从而低估了海陆过渡相页岩的产气能力。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山西-太原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不同尺度同步辐射纳米扫描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三维重构数据处理方法,定量表征页岩样品的大孔孔隙体积和形态特征,提高大孔表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结合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定性和定量表征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多尺度孔缝发育特征,并通过总有机碳和X射线全岩衍射实验分析中-大孔孔缝大小、结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太原组时期页岩孔隙体积贡献主要为中孔和大孔。其中,太原组页岩的孔隙体积小于山西组页岩,其孔隙体积均值为5.9×10^(-3) cm^(3)/g,其中中孔占比47%,大孔占比45%,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孔相对欠发育,伴随黏土矿物之间转化,形成扁平状微米级褶皱缝。山西组页岩的总孔隙体积为12.5×10^(-3) cm^(3)/g,其中中孔占比52%,有机质中-大孔发育,受到石英含量相对较高,抗压实性强的影响,有机质孔、球状和形状较为规则的粒间孔得以有效保存,具有较好储集性,为指导海陆过渡相页岩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页岩 同步辐射纳米扫描CT 多尺度孔隙结构表征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平向斜海陆过渡相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5
作者 李澎 李正 +1 位作者 张爱印 张健雅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开平向斜是河北省煤系非常规天然气最具勘探价值的潜力区块之一,但由于对开平向斜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缺乏系统性研究,制约了该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三史”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该区的成藏... 开平向斜是河北省煤系非常规天然气最具勘探价值的潜力区块之一,但由于对开平向斜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缺乏系统性研究,制约了该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三史”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该区的成藏地质条件、成藏演化过程和成藏模式,同时对该区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具备煤系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早三叠世、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是煤系气全方位高效成藏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西北翼构造-岩性-水文封闭成藏模式、核部岩性封闭成藏模式以及东南翼地层-岩性封闭成藏模式;开平向斜西北翼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域。研究结果对开平向斜煤系气的后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成藏地质 成藏演化 成藏模式 海陆过渡 开平向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表征及页岩气渗流规律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印华 杨英 +5 位作者 马文涛 李江涛 吴建军 魏建光 蔺景德 袁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碳质页岩和纯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气渗流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然而目前针对不同岩性孔隙结构下的页岩气渗流规律研究较为缺乏。文中以这2种岩性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CT扫描...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碳质页岩和纯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页岩气渗流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然而目前针对不同岩性孔隙结构下的页岩气渗流规律研究较为缺乏。文中以这2种岩性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CT扫描、扫描电镜物理实验技术,测定了二者的基质孔隙和层理缝特征参数,对比了二者的孔隙结构差异,构建了考虑吸附效应和滑脱效应的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二者孔隙结构对页岩气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质页岩裂缝呈空间网状结构,纯页岩裂缝为平行层理方向裂缝。与纯页岩相比,碳质页岩孔隙尺度较大,但孔隙数量较少,孔隙度更低。2)页岩孔隙中存在明显的滑脱效应。滑脱效应提高了气相流动速度,页岩气从孔隙壁面解吸减缓了孔隙压力降低速率,延长了生产时间。建议在开发纯页岩层段时,适当降低生产压差,增强小孔隙中的滑脱效应;在开发碳质页岩层段时,适当增加生产压差,通过解吸作用提高页岩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页岩 孔隙结构 格子玻尔兹曼 渗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录井技术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果果 张栋 +2 位作者 王林生 李鹏飞 朱德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96-8503,共8页
河南省页岩气资源主要发育于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具有多岩性频繁互层、单层厚度小、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加上局部地区微幅构造发育,使得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小层识别和水平段钻头方向的判断难度很大。为此,利用研... 河南省页岩气资源主要发育于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具有多岩性频繁互层、单层厚度小、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加上局部地区微幅构造发育,使得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小层识别和水平段钻头方向的判断难度很大。为此,利用研究区优质页岩气层段的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目的层各小层进行精细刻画,提出利用Si、Al、Na、Fe、S、K、Mn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关系分别建立砂岩、煤岩和泥岩元素交会图版,并利用Ba、Ti、Ca、S和Sr元素组合与深度的关系建立随钻元素定量模型。根据元素交会图版进行目的层小层识别,为水平井入窗提供准确依据;在水平段利用随钻元素定量模型判断钻头穿行方向。该技术在通许隆起中部中深层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中深层页岩 元素录井 水平井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与海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差异性分析——以南川地区龙潭组与龙马溪组为例
8
作者 刘娜娜 张培先 +3 位作者 夏威 高全芳 汪凯明 周頔娜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60,共12页
南川地区发育海陆过渡相、海相2种沉积类型的页岩层系,以龙马溪组为代表的海相页岩气实现了商业开发,而对以龙潭组为代表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认识程度较低。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薄片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数据和地层微电阻... 南川地区发育海陆过渡相、海相2种沉积类型的页岩层系,以龙马溪组为代表的海相页岩气实现了商业开发,而对以龙潭组为代表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认识程度较低。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薄片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数据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等资料,从沉积相、岩性组合、储集条件、矿物组分、可压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开展这2套页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2套储层在以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①龙潭组岩性复杂,发育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灰质页岩、灰岩及煤层,而龙马溪组主要以硅质页岩为主;②受岩性、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影响,龙潭组储集空间主要以微裂缝(粒缘缝和收缩缝)和无机孔为主,而龙马溪组主要以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为主;③龙潭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47.6%),脆性矿物含量低(35.8%),杨氏模量低(32.3 GPa),泊松比高(0.3),塑性较强,可压性差于龙马溪组页岩;④龙潭组页岩含气量平均为2.2 m^(3)/t,吸附气占比54.5%,而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平均为5.2 m^(3)/t,吸附气占比43.3%。通过2套页岩层系储层差异性分析,明确了龙潭组页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黏土矿物含量高、可压性差、吸附气占比高的特征。龙潭组谭一段页岩连续厚度大、含气量高、储集物性好,从整体性评价来看,是龙潭组的“甜点”段;但其黏土矿物含量也高,且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的耦合性较龙马溪组页岩差,建议优化压裂工艺,提高缝网改造体积和单井产量,实现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龙潭组 页岩 储层特征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与海相页岩气“甜点段”差异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琴 邱振 +9 位作者 赵群 董大忠 刘雯 孔维亮 庞正炼 高万里 蔡光银 李永洲 李星涛 林文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0-1416,共17页
为了指导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2段3亚段(山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与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龙一1亚段)1小层海相页岩气甜点段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系... 为了指导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2段3亚段(山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与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龙一1亚段)1小层海相页岩气甜点段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黏土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N2低温吸附、CH_(4)等温吸附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实验,系统对比研究了海-陆过渡相与海相页岩气甜点段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海相页岩气甜点段稳定分布与发育;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横向不连续,纵向多层段发育。②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总有机碳含量(TOC)高,处于中-高成熟阶段,有机质以Ⅱ_(2)-Ⅲ型为主;海相页岩气甜点段TOC较高,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以Ⅰ-Ⅱ_(1)型为主。③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孔隙以介孔和宏孔为主,它们控制游离气的赋存;有机质以发育微孔为主,它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控制吸附气的赋存。海相页岩气甜点段以石英矿物为主;页岩有机质同时发育微孔和介孔,它们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存空间。④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以吸附气为主,平均占66.06%;海相页岩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占11.15%~43.75%。⑤海-陆过渡相和海相页岩气甜点段有机质富集均受到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地质事件控制,但陆源碎屑输入对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甜点段有机质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单井最高产量达到7.9×10^(4)m^(3)/d,研究和勘探表明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海-陆过渡 甜点段 页岩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液岩作用机理及钻井液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维 王金堂 +4 位作者 辛江 曹振义 林伟 刘磊 孙金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地质储量大、资源丰度高,开发前景广阔。但钻井过程中井壁极易发生掉块、坍塌,导致井壁失稳影响钻井安全。本文通过钻井岩心观察、电镜和CT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等相关实验,得到储层岩样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等特征,结...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地质储量大、资源丰度高,开发前景广阔。但钻井过程中井壁极易发生掉块、坍塌,导致井壁失稳影响钻井安全。本文通过钻井岩心观察、电镜和CT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等相关实验,得到储层岩样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全岩主要含石英和黏土矿物,地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达45.7%,且黏土矿物中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为35%,伊/蒙混层含量为26%;岩样表面纳微米孔隙和微裂缝发育,裂缝宽度在微米级并连通多条窄裂缝;通过岩液作用后晶层间距、表面张力、线性膨胀率和裂缝扩展变化分析,海陆过渡相页岩仅发生表面水化,揭示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岩液作用机理。优选了水基钻井液抑制剂、封堵剂与润滑剂,构建了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其展开了室内评价。钻井液常规性能、抑制性、封堵性、润滑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抗温100℃,高温高压失水6 mL,泥页岩膨胀率为1.03%,钻井液润滑系数整体小于0.15,体系30 min的API滤失量较基浆降低40%,可对地层微裂缝实现有效封堵,且生物毒性EC50值为37260 mg/L,属于无毒级别,能够满足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钻井作业施工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封堵防塌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页岩 水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山西组—太原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
11
作者 王阳 张涵宇 +4 位作者 朱炎铭 秦勇 陈尚斌 王之炫 曹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0-1107,共18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矿物、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数值分析等工作。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裂难度大,TOC含量平均值为4.03%,属于优质烃源岩,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太原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频繁变化的陆源碎屑输入、较低的沉积速率以及低—中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滞留环境;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古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具有稳定且较高的陆源碎屑输入、中等的沉积速率以及中—高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微咸水—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强滞留环境。根据古环境条件与TOC含量的线性相关性、灰色关联度以及稳健回归分析,认为太原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体盐度条件,而山西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以及陆源碎屑输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临清坳陷西部 山西组—太原组 海陆过渡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万才 张廷山 +2 位作者 王铭伟 吴玟 谭秀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57,共11页
【目的】为分析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阳泉区块太原组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含量、成熟度测试及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于(Frenkel Halsey Hill,FHH)理论模型计算样品孔... 【目的】为分析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阳泉区块太原组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含量、成熟度测试及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于(Frenkel Halsey Hill,FHH)理论模型计算样品孔隙分形维数,分析矿物含量、有机地化特征及孔隙结构参数对孔隙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太原组煤系页岩TOC含量介于0.57%~6.40%,平均为3.18%;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1.96%~3.24%,平均为2.49%;煤系页岩微观孔隙具有双重分形特点,其中表面分形维数(D_(1))介于2.507 9~2.663 9,结构分形维数(D_(2))介于2.527 1~2.809 4;有机质含量及成熟度与D_(1)、D_(2)均呈正相关关系,孔隙结构参数与D_(1)、D_(2)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但与D_(2)相关系数高于D_(1),指示微孔对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更强;分选、磨圆度高的陆源碎屑石英多具规则孔隙形态,造成石英含量与D_(1)、D_(2)呈负相关关系;碳酸盐岩矿物及长石主要提供宏孔,其含量与页岩D_(1)及D_(2)均呈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在长期压实作用下孔径减小,微孔数量增加,孔隙形态复杂,其含量与分形维数D_(1)及D_(2)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微观孔隙具有双重分形特点,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结构参数和黏土矿物含量增大可导致其微观孔隙分形维数变大,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增多可导致其微观孔隙分形维数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海陆过渡 太原组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成藏特征初探:以湘中坳陷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55
13
作者 包书景 林拓 +1 位作者 聂海宽 任收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3,共10页
通过对湘中坳陷邵阳市泉塘村、隆回县北山和邵阳市黄亭等地露头观察及涟源县龙场建新村和涟源县七星街龙潭组、大隆组页岩露头剖面实测、取样和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二叠系页岩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的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建立了... 通过对湘中坳陷邵阳市泉塘村、隆回县北山和邵阳市黄亭等地露头观察及涟源县龙场建新村和涟源县七星街龙潭组、大隆组页岩露头剖面实测、取样和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二叠系页岩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的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建立了页岩岩性-岩矿-地化-物性-含气性综合剖面。研究区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少,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占样品总数的40%以上,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上部和大隆组下部,成熟度分布在1.10%~2.22%,平均为1.42%,处在成熟-高成熟阶段。储层微观类型主要有矿物质孔和微裂缝,次要类型为有机质气孔,其中矿物质孔包括残留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粒内孔隙。综合分析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泥页岩层系厚度、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结合油气显示分析认为,页岩气有利的富集层段为大隆组下部-龙潭组上部厚约80m的优质泥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川盆地内部的二叠系页岩在地化指标、矿物组成、储层特征和含气量等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湘中地区大致相同,且具有生烃高峰期晚,抬升幅度小等特征,发现了以二叠系泥页岩为源岩的普光等大气田,是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研究需要注意的地区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海陆过渡 二叠系 湘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储层特征——以四川盆地南部龙潭组为例 被引量:64
14
作者 张吉振 李贤庆 +3 位作者 王元 付庆华 蔡月琪 牛海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71-1878,共8页
结合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分布与地质特征,以四川盆地南部二叠系龙潭组为例,采用有机碳、Rock-eval热解、显微组分定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压压汞、低温气体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方法,对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成藏... 结合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分布与地质特征,以四川盆地南部二叠系龙潭组为例,采用有机碳、Rock-eval热解、显微组分定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压压汞、低温气体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方法,对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累计厚度较大,多在100 m以上,而单层厚度较小,一般小于40 m,通常与煤层和致密砂岩甚至与灰岩互层。四川盆地南部海陆过渡相龙潭组煤系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TOC含量为0.85%~35.70%,平均6.73%),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为-28.0‰^-23.5‰),有机质成熟度达高—过成熟阶段(Ro为1.95%~2.40%,平均2.22%);页岩中黏土矿物较为发育(20.3%~92.3%,平均61.9%),脆性矿物含量较低(6.3%~65.7%,平均27.7%),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较海相页岩差。龙潭组煤系页岩孔隙度多大于3%,孔隙类型多样,常见粒间孔(含量占29.08%)和溶蚀孔(占30.18%),其次是有机质孔(占16.74%)和粒内孔(占10.56%),还有晶间孔(占4.94%)和微裂缝(占8.5%),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页岩含气性较好,含气量主要介于1.0~3.0 m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页岩 成藏条件 储层特征 龙潭组页岩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含气页岩层系优选方法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中明 张栋 +7 位作者 张古彬 司马献章 刘艳杰 王宏 汪超 瓮纪昌 张超 司庆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7,共9页
页岩气产自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泥页岩累计厚度大且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潜力,但由于其泥页岩单层厚度小、层数多、横向相变大,空白区缺少含气量数据的情况下,页岩气含气层选择难度大。文中以豫... 页岩气产自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泥页岩累计厚度大且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潜力,但由于其泥页岩单层厚度小、层数多、横向相变大,空白区缺少含气量数据的情况下,页岩气含气层选择难度大。文中以豫西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将泥页岩的各项参数与含气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含气量的主控因素为有机质丰度、黄铁矿含量、渗透率、补偿密度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再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含气量的拟合方程,经过验证确定其拟合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对豫西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地层进行了含气性分析,得到大量含气量数据。文中提出了综合因子分析法,以含气量为一类因素,辅以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脆性系数、厚度、埋深和面积等二类因素,经过计算得出储层有利系数以优选含气层,得出区域有利系数以预测有利区。利用豫西地区上古生界的实测和拟合含气量等数据,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利系数预测了朱仙镇、巩义和渑池页岩气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上古生界 有利区 海陆过渡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4
16
作者 曹军 刘成林 +6 位作者 马寅生 李宗星 杨元元 王国仓 彭博 张旭 顿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66,共9页
为了弄清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特征和成因,选取柴页2井石炭系克鲁克组泥页岩和页岩气样品展开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泥页岩样品热解和镜检实验,页岩气现场解析、室内气体组分测试和碳同位素分析,取得以下认识:柴达木盆... 为了弄清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特征和成因,选取柴页2井石炭系克鲁克组泥页岩和页岩气样品展开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泥页岩样品热解和镜检实验,页岩气现场解析、室内气体组分测试和碳同位素分析,取得以下认识:柴达木盆地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发育暗色泥页岩、碳质泥页岩、煤和泥灰岩4类富有机质沉积,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12.34%、77.62%和1.89%,以Ⅲ型和Ⅱ2型干酪根为主,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具备生成大量页岩气的物质基础。柴页2井现场解析气中氮气含量较高,含极少量Ar和He,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总体为干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分布在-48.6‰^-39.8‰,介于海相和陆相页岩气之间,随深度增大,呈现碳同位素偏重的现象;页岩气以热成因气为主,其次是生物成因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成因 海陆过渡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11
17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2 位作者 刘若冰 魏祥峰 魏富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8,共8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顶底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具有相似沉积背景且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页岩层系展开了对比分析,明确了龙潭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度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厚度大于4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较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含气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2)较之于国内外其他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川东南地区龙潭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更优;(3)有机质类型是影响龙潭组泥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页岩气勘探选层应避开煤层富集段。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程度及夹层厚度、埋深、保存等条件下,綦江—赤水一带是四川盆地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龙潭期 海陆过渡 页岩 有机碳含量 热演化成熟度 页岩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沉积研究进展与页岩气新发现 被引量:76
18
作者 董大忠 邱振 +6 位作者 张磊夫 李树新 张琴 李星涛 张素荣 刘翰林 王玉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5,共17页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成功规模效益开发,使我国页岩气跨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确立了页岩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和...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成功规模效益开发,使我国页岩气跨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确立了页岩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地质评价还处在初期阶段,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与分布、沉积模式、有机质富集机理等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相关研究有待深入。通过系统厘定海陆过渡相相关概念与特征,明确了国内外典型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系统总结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揭示了海陆过渡相中富有机质页岩有利发育环境、主要沉积模式和页岩气储层基本特征。系统梳理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等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发现,指出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勘探开发前景。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常伴有煤层,可进行页岩气、煤层气等联合开采,实现“体积开发”,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 潟湖页岩 页岩 非常规油沉积学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页1井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王中鹏 张金川 +3 位作者 孙睿 刘昌为 杜晓瑞 卢亚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 目前,国内外在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境内的页岩气参数调查井西页1井揭示了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黑色碳质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含气性特点。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实验,获取了西页1井的有机地化参数: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4%~17.85%,平均值为4.25%;Ro分布范围为2.68%~3.48%,平均值为3.06%。钻、录、测井资料分析显示该井钻遇上二叠统龙潭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厚度为148.85m,在钻进过程中,共有6层出现气显示。利用测井资料、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认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页岩层段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得到总含气量为1.40~19.60m3/t。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西页1井所揭示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含气页岩具有层段数量多、单层厚度小、有机质分段富集、热演化成熟度偏高等特点,且含气性较好,故该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地层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西页1井 龙潭组 海陆过渡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46
20
作者 闫德宇 黄文辉 +2 位作者 李昂 刘浩 刘翰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62+127,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采样、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资料,研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热成熟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 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采样、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资料,研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热成熟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沼泽相和三角洲相,常与煤层、灰岩、致密砂岩等互层,纵横向变化快,单层厚度小,累计厚度大,有机碳含量相对海相、陆相泥页岩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热成熟度处在成气高峰阶段,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综合页岩气藏评价的各项指标信息,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最有利发育区位于盆地东部神木—绥德—延长一带的山西组、盆地北部乌审旗—杭锦旗—东胜—神木与鄂托克旗—盐池一带的太原组及盆地东北部靖边—横山—榆林—神木一带的本溪组,虽然各组地层埋深较大,但多与煤层、致密砂岩层互层,形成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叠置成藏,具有较大的勘探与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聚集条件 有利区预测 海陆过渡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