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杭州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1
作者 王艳 王彪 +3 位作者 邵一平 吕旭波 钟诗民 雷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41-2348,共8页
长江口-杭州湾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河口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路径和管理模式,对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意义重大。目前,沪苏浙两省... 长江口-杭州湾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河口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路径和管理模式,对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意义重大。目前,沪苏浙两省一市已构建跨行政区协同治理框架,通过联合监测、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持续提升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但其河口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仍存在区域合作的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区域合作模式仍需深化、区域协同机制尚待优化、环境监管体系有待完善、陆海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新时期下,亟需进一步构建河口海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建立陆海统筹、跨域联动的长效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鉴于此,对长江口-杭州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构建提出建议,包括提升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拓展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区域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通“从山顶到海洋”数据信息链,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杭州湾 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合作机制 陆海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岸碳入海”发展前景及路径分析
2
作者 杨正先 魏树运 韩建波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岸碳入海”是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的应用场景,明确我国“岸碳入海”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定位、应用前景、实施路径等,兼有前瞻性和迫切性。本文从工艺特点及发展潜力、国际项目布局、我国规划研究... “岸碳入海”是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的应用场景,明确我国“岸碳入海”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定位、应用前景、实施路径等,兼有前瞻性和迫切性。本文从工艺特点及发展潜力、国际项目布局、我国规划研究等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岸碳入海”相关进展;在辨识我国“岸碳入海”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从经济成本、泄漏风险、封存效率、政策管理、国际形势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岸碳入海”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研究认为,我国“岸碳入海”可分为项目规划研究、小规模示范、大规模商业化应用3个阶段,据此预判了面向2060年的“岸碳入海”发展时间线。为此建议,把握关键发展节点、适时制定扶持政策,系统构建监管制度、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以小规模项目为先导、稳健推动产业化发展,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由企业主导推进商业化应用,以科学布局并稳健推进“岸碳入海”工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碳入海 碳中和 CCUS 海底碳封存 陆海协同降碳 示范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水资源陆空协同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百全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目标出发,依据协同学原理,给出水资源陆海空协同方程,提出21世纪在我国以陆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为核心,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积极开展人工降雨活动,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并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海... 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目标出发,依据协同学原理,给出水资源陆海空协同方程,提出21世纪在我国以陆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为核心,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积极开展人工降雨活动,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并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资源陆海空协同工作,以缓解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现实。并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其属于内陆城市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济南市陆空水资源系统中有关雨洪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水资源 海水淡化 空中云水资源 水资源陆海协同系统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