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强 刘万 +1 位作者 黎晓东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是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分析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框架,对比基础输入资料、天气模式和陆面水文模型各方面的优缺点,回顾基于该框架的发展历程...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是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分析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框架,对比基础输入资料、天气模式和陆面水文模型各方面的优缺点,回顾基于该框架的发展历程,从集合预报、数据驱动、陆面水文模型与天气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技术的发展,提出多尺度转换、双向耦合、不确定性问题及误差修正4个热点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推进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耦合模式 降雨径流模拟 水文模型 天气模式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陆气耦合模式及生物结皮与植被演变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德良 李家春 +2 位作者 杜岳 李新荣 张景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2-460,共9页
论述了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意义和现状。在以前工作基础上 ,针对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 ,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特别给出了导水率的计算模型和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 ,考虑了结皮层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以及植被... 论述了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意义和现状。在以前工作基础上 ,针对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 ,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特别给出了导水率的计算模型和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 ,考虑了结皮层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以及植被演变的过程。陆气耦合模式分别对大气、植被、土壤作多层划分 ,以助于细致了解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同时 ,介绍了当地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站人工植被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水热资源和治理沙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 人工植被区 陆气耦合模式 生物结皮 植被演变 机理 结皮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植被影响的陆气耦合模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正桐 李家春 姚德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以黄淮海平原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多层模式,对大气和地表进行耦合模拟.模式对植被冠层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植被冠层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为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提供依据.运用观测结果... 以黄淮海平原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多层模式,对大气和地表进行耦合模拟.模式对植被冠层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植被冠层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为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提供依据.运用观测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同时,对模拟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陆气耦合模式 水热交换 湍流输运 S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陆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强 赵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5-346,共12页
用新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陆气耦合模式),系统地模拟了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的陆面特征和地表能量输送特征。这一模拟结果不仅部分地验证了陆面过程野外实验的观测结果,而且还弥补了野外实验的不足,进... 用新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陆气耦合模式),系统地模拟了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的陆面特征和地表能量输送特征。这一模拟结果不仅部分地验证了陆面过程野外实验的观测结果,而且还弥补了野外实验的不足,进一步得到了土壤水分和植被叶面物理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大部分陆面特征量和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绿洲影响其下游沙漠的程度和尺度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陆气耦合模式 绿洲 荒漠 相互作用 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植被分布对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7
5
作者 曾红玲 季劲钧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一个新的陆气双向耦合模式R42_AVIM,通过有无植被覆盖的对比试验分析,探讨了全球植被分布对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的潜在影响。得出:陆面植被覆盖使得地表特征参数发生行星尺度的明显改变,在叶面积指数大的热带和中高纬度森林带尤其显... 利用一个新的陆气双向耦合模式R42_AVIM,通过有无植被覆盖的对比试验分析,探讨了全球植被分布对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的潜在影响。得出:陆面植被覆盖使得地表特征参数发生行星尺度的明显改变,在叶面积指数大的热带和中高纬度森林带尤其显著。在现实植被分布下,陆地表面反照率减小,地表净辐射收支和地表潜热通量增加,而地表感热通量减小。植被叶面积指数比较大的区域地表温度降低,并且这种温度的改变一直延伸到对流层中上层,在热带表现为斜压结构,而在中高纬表现为相当正压结构。植被的存在使热带和中高纬度森林带的蒸发和相应的高层凝结潜热加热增强,从而增强了经圈环流的上升支,使得冬季在热带和南半球中纬度降水增多,夏季在热带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而经圈环流下沉支的增强致使副热带降水减少且更干旱。同时,植被的存在使大陆潜热释放增强,气温下降,减小了海陆温度对比,亚洲夏季风也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双向耦合模式R42_AVIM 植被分布 气候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