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区边界探测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迟瑶 刘璐 +1 位作者 吴朝宁 王结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597-9620,共24页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度、降水和地形的梯度变化角度入手,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确定与生物地理区边界相关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重要性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除年降水量变异系数与边界联系不明显外,其余变量均在10%及以下的显著性水平与生物地理区边界呈正相关,反映出生物地理区边界与气候突变、地形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协同作用有关。生物地理区1与生物地理区3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人类足迹指数,生物地理区1和生物地理区2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生物地理区2和生物地理区3边界线在祁连山脉一带的主导影响因子主要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其余地区为地形障碍。多类群物种对隔离屏障的响应模式难以统一,研究从大中型动物入手,通过识别以不同物种组合为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揭示物种在空间上的分组方式,为探讨各动物类群的隔离机制提供空间模式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 生物地理区 Infomap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哺乳动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杨青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30,97,共9页
通过综合收集福建哺乳动物相关研究记载,重新整理了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哺乳动物147种(含亚种,下同),其中海洋哺乳动物27种,隶属2目7科16属;陆栖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7科70属;属于国家一... 通过综合收集福建哺乳动物相关研究记载,重新整理了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哺乳动物147种(含亚种,下同),其中海洋哺乳动物27种,隶属2目7科16属;陆栖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7科70属;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福建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类型以外洋型为主(20种),沿岸型(4种)和河海型(3亚种)较少;生态类型以温水种最多(12种),广温种(7种)和暖水种(6种)其次,冷水种最少(2种)。陆栖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90种,古北界种类20种,国内广布种10种,体现出较高的南北类群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陆栖哺乳动物 动物区系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章旭日 潘杰 +2 位作者 岳春雷 李贺鹏 王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综合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积累的资料,重新整理了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共有哺乳动物115种及1亚种,隶属于9目31科84属。其中陆栖种类8目24科65属92种及1亚种,海洋种类2目7科19属23种。中国特... 综合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积累的资料,重新整理了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共有哺乳动物115种及1亚种,隶属于9目31科84属。其中陆栖种类8目24科65属92种及1亚种,海洋种类2目7科19属23种。中国特有哺乳动物6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兽类分别为5种和34种,省级重点保护兽类13种。CITES附录Ⅰ收录18种、附录Ⅱ收录17种、附录Ⅲ收录7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1种、濒危物种(EN)2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5种、濒危物种(EN)7种。浙江省陆栖哺乳动物中东洋种69种、古北种14种、国内广布种9种,提示古北界种有向东洋界渗透的趋势。在浙江省海洋哺乳动物中,其分布类型以外洋型为主(18种),其余为沿岸型(5种);生态类型以温水种(10种)和广温种(7种)为主。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哺乳动物 海洋哺乳动物 多样性 区系 浙江 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