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源汇耦合关系及成因机制——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古近系珠海组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武 谢晓军 +5 位作者 熊连桥 郭帅 徐敏 徐恩泽 白海强 刘子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5,共13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和岩心资料,精细解剖白云南洼古近系渐新统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简称“洲-扇”),以揭示陆架边缘到深水扇沉积复杂的耦合关系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四段—一段沉积时期... 基于珠江口盆地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和岩心资料,精细解剖白云南洼古近系渐新统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简称“洲-扇”),以揭示陆架边缘到深水扇沉积复杂的耦合关系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四段—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洲-扇”沉积体系规模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珠海组三段—一段沉积早期深水扇发育,珠海组二段沉积晚期平面分布规模最大。依据顺物源方向洲-扇发育程度的不同,划分出“有洲有扇、有洲无扇、无洲有扇”3种不同类型的洲-扇耦合关系。(1)“有洲有扇”型的陆架区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下倾方向的陆坡区深水扇发育,强物源供给和相对海平面下降是主控该类型洲-扇系统发育的两大关键因素,而陆架边缘水道的发育有利于在弱物源供给及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仍能形成该类型源汇系统。(2)“有洲无扇”型的陆架区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下倾方向的陆坡区却不发育深水扇,缺“源”、少“渠”和流体改造是形成该类型的3大主要原因。(3)“无洲有扇”型的陆坡区发育深水扇,但溯源其上倾方向陆架区不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的流体改造和陆坡区渠道通畅(水道发育)两者相互耦合共同控制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 源汇系统 古近系珠海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被引量:42
2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1 位作者 徐强 吴景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韩江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坡深水扇 “源汇”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地貌演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思琦 张忠涛 +2 位作者 林畅松 秦成岗 邢作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2,共10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晚渐新世 陆架边缘三角洲 沉积结构 沉积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与生物遗迹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伟 刘俊成 +6 位作者 刘琮滢 冯阵东 牛永斌 王光绪 刘华 刘惟庆 刘景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 通过岩心观测、铸体薄片观察和统计、储集物性测试、生物遗迹构造识别和生物扰动量计算等方法,对取芯段遗迹构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芯段为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Cruziana遗迹相,在识别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废弃河道和决口河道等沉积微相中生物遗迹发育具有规律性,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微相为主;岩心段为一个由7个次级水退旋回组成的较大的水进旋回,综合各沉积微相遗迹特征,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前缘旋回中,遗迹多样性和扰动强度均存在双峰值;砂体储层物性随生物扰动程度的增加,具有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这是生物扰动的物理置换作用和有机酸性流体化学改造作用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遗迹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陆架边缘三角洲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类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静 王英民 +3 位作者 何敏 陈维涛 徐少华 卓海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6,共9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对于区域水动力条件分析及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及测井曲线等,通过地震剖面内部层序划分、平面属性与切片提取分析、测井相解释等手段,在中中新世晚期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识别出...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对于区域水动力条件分析及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及测井曲线等,通过地震剖面内部层序划分、平面属性与切片提取分析、测井相解释等手段,在中中新世晚期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识别出可容空间驱动的河控、浪控及河流-波浪交互作用3种类型的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规模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形成位置与高位体系域背景下水道的发育位置相关。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物性较好,储盖组合良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主控因素 中中新世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边缘三角洲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识别及其意义——以南海白云凹陷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强 王英民 +3 位作者 吕明 王丹 李冬 王永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42,共10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细合和多种圈闭类型。从成因方面来讲陆架边缘三角洲可分为:物源控制型、海平面控制型和两者混合控制型。在海平面相对静止阶段,河流强大的物源供给不断向陆坡运移,可以使陆架坡折逐渐向远陆方向前进... 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细合和多种圈闭类型。从成因方面来讲陆架边缘三角洲可分为:物源控制型、海平面控制型和两者混合控制型。在海平面相对静止阶段,河流强大的物源供给不断向陆坡运移,可以使陆架坡折逐渐向远陆方向前进,同时在陆架坡折带及上陆坡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物供给相对稳定期,海平面下降至陆架坡折附近也可以使大量沉积物穿越广阔的陆架地区达到陆架坡折带甚至上陆坡从而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正是由于以上特征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具有了一些可识别的依据。例如陆架边缘三角洲通常具有大型斜交S型前积组合反射结构,前积体顶超面与下超面的水平落差可达百米级,远高于陆架内部三角洲前积体的落差;通常形成于层序格架中的低位域;通常在层序格架中形成向陆和向海两个方向的斜坡楔形体等。通过对白云凹陷近期最新钻井资料的分析和长电缆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在白云凹陷珠海组、珠江组均识别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且伴随陆架坡折的迁移形成了独特的沿陆架坡折带分布的深水储层体系,该发现将有助于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陆架边缘三角洲 层序地层学 白云凹陷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21 Ma和13.8 Ma陆架边缘三角洲对比 被引量:14
7
作者 易雪斐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罗明 李向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0-678,共9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三角洲动态分类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三角洲类型,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根据驱动因素,可将陆架边缘三角洲分为物源供给驱动型和可容纳空间驱动型两类。珠江口盆地距今21 Ma和13.8 Ma时期具备发育陆架边缘三角...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三角洲动态分类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三角洲类型,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根据驱动因素,可将陆架边缘三角洲分为物源供给驱动型和可容纳空间驱动型两类。珠江口盆地距今21 Ma和13.8 Ma时期具备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从地形、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三方面对21 Ma和13.8 Ma进行对比,对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21 Ma时期为物源供给驱动型,而13.8 Ma时期为可容纳空间驱动型。虽然层序SQ2和SQ9在地形、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都为典型的Ⅰ型层序,发育低位扇体、陆架边缘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的滑塌体,均为稳定的陆架边缘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供给驱动型 可容纳空间驱动型 坡折 陆架边缘三角洲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层序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曼莉 林畅松 +2 位作者 何敏 张忠涛 李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5-885,共11页
南海北部上渐新统珠海组广泛发育外陆架-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斜坡扇体系,它们构成了区内最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综合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前三角洲斜坡扇的层序结构、沉积成因类型、沉积演化及控制作用... 南海北部上渐新统珠海组广泛发育外陆架-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斜坡扇体系,它们构成了区内最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综合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前三角洲斜坡扇的层序结构、沉积成因类型、沉积演化及控制作用。珠海组为一个复合层序,其内可进一步分为4个层序。通过追踪坡折点变化建立了滨岸迁移轨迹,划分了各层序内的沉积成因单元(水进、略上行正常水退、明显上行正常水退、局部下行强制性水退等)。外陆架三角洲以发育厚约100~150 m的前积层为特征,地震上多表现为切线型反射结构;而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斜坡复合前积层厚达200~1 000 m,具S型、切线斜交型等地震反射结构,以发育厚层的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大规模的滑塌变形堆积为特征,并与前三角洲-斜坡扇共生。研究区可识别出6套三角洲前积体,其面积具有逐渐变大、并沿走向扩展的趋势。区内晚渐新世层序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域性沉积旋回还受到构造沉降作用叠加的影响。大量沉积物的供给和区域性海平面下降是导致陆架边缘三角洲和前三角洲斜坡扇广泛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构造沉降 海平面变化 沉积成因类型 斜坡扇 陆架边缘三角洲 晚渐新世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深水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演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邢作昌 林畅松 +2 位作者 张忠涛 秦成岗 王思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0,共6页
针对白云深水区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岩心资料,在分析研究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和期次划分进行探讨,揭示了此类沉积体系垂向动态演化特征... 针对白云深水区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岩心资料,在分析研究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和期次划分进行探讨,揭示了此类沉积体系垂向动态演化特征并建立演化模式。研究发现,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前积层厚度大、发育深水遗迹化石、伴生发育海底扇等特征。依据地震剖面上前积结构样式的不同,由底至顶可划分为4期,第1期受断裂坡折影响,三角洲前方的海底扇发育;后3期受沉积坡折影响,第2期沉积期物源供应充分,沉积范围较第1期大;第3期沉积期海平面上升到最大,其范围及其前方滑塌规模均最小;第4期沉积期海平面又发生大规模下降,三角洲前方的滑塌发育规模最大。该研究丰富了中国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认识,可为深水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深水区 珠海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及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舒梁锋 张丽丽 +3 位作者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既是全球深水储层研究的热点对象,也是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已钻井、薄片及物性分析,剖析了陆架边缘三角洲储层基本特征,明确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研... 陆架边缘三角洲既是全球深水储层研究的热点对象,也是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已钻井、薄片及物性分析,剖析了陆架边缘三角洲储层基本特征,明确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研究表明:珠海组各层段均发育三角洲储层,珠海组六段和五段发育陆架三角洲储层,珠海组四段至一段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储层,其物性较好,随埋深增大储层物性整体变差。珠海组一段和二段物性最好,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珠海组三段和四段储层物性次之,为中-高孔、特低-高渗;珠海组五段和六段储层物性最差,为低孔、特低-低渗。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储层发育由沉积相带、压实作用和盆地高热流背景联合控制。其中沉积相带提供储层物质基础,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高能相带和近端深水扇,远源相对深埋的深水扇物性变差;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珠海组六段和五段,陆架边缘三角洲主体发育时期压实作用不明显;白云南洼古热流值高,促使成岩作用加速,储层物性快速变差,但也易形成次生溶蚀带。“热盆优相”型储层为珠海组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储层,主要为珠海组三段至一段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砂体,其中珠海组一段三角洲前缘和深水扇的规模大、物性最好,而珠海组五段和六段油气勘探则应聚焦于优相次生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储层特征 物性 主控因素 珠海组 白云南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第四纪层序模式与单向迁移水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静 张忠涛 +3 位作者 李浩 罗祎 田洪训 刘汉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综合二维和三维地震、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在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地层中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CS1和CS2)、8个三级层序(S1-S8)以及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陆架边缘斜坡单向迁移水道、陆架边缘斜坡前积体和陆架边缘... 综合二维和三维地震、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在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地层中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CS1和CS2)、8个三级层序(S1-S8)以及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陆架边缘斜坡单向迁移水道、陆架边缘斜坡前积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从外陆架至下斜坡,陆架边缘斜坡单向迁移水道主要由4种水道类型构成:①局部受限的外陆架单向迁移复合水道;②宽浅且非受限或局部受限的外陆架-陆架坡折带侵蚀型水道复合体;③深切且受限的斜坡垂-侧向加积型单向迁移水道;④U形且非受限或局部受限的下斜坡垂向加积型复合水道体系。根据层序界面、层序内部结构以及沉积体系构成等特征的变化,总结出2种不同的体系域构成模式:①粤海组-万山组由广泛发育的陆架边缘单向迁移水道组成的不同于Exxon经典层序地层的类型;②第四系由高角度陆架边缘前积体充填和斜坡水道组成的层序类型。研究区晚中新世以来的陆架边缘斜坡层序和沉积演化,受到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应等多种控制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迁移水道 斜坡前积体 陆架边缘三角洲 沉积体系 体系域 层序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SQ21.0层序陆架坡折带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0
12
作者 秦成岗 施和生 +4 位作者 张忠涛 高鹏 徐徽 屈亮 刘道理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及其周围地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区内层序地层发育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及其周围地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区内层序地层发育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由于陆架坡折带位置从21Ma以来基本处在白云凹陷北坡附近,使得该区长期处于陆架坡折以下的斜坡深水环境,在低海平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水位体系域沉积体。以SQ21.0层序陆架坡折带为重点,通过多种研究手段,确定出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并识别出陆架坡折带控制的低位体系域主要沉积体,主要有陆架边缘三角洲(或低位楔、低位三角洲)、水道充填和低位扇等3种类型,并对其特征及展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2个极具潜力的勘探领域——隐形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SQ21.0层序 陆架坡折带 陆架边缘三角洲 水道充填 低位扇 隐形构造圈闭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储层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2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黄振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2-960,1012+834-835,共9页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部的晚渐新世—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中。浅水区储层主要包括三角洲砂体、陆架砂脊、滨岸砂、生物礁及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其中由古珠江大河控制的陆架三角洲—滨岸体系及生物礁是已发现油田最主要的产层;深水区储层主要包括海底扇,陆架边缘三角洲,台缘斜坡扇沉积,其中低位的海底扇砂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深水区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演化 储层类型 三角洲-滨岸 海底扇 陆架边缘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层序构型及油气有利区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雪斐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周凤娟 袁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的预测。从北向南,研究区依次发育H型、TH型、T型以及L型层序。其中,L型和H型层序有利于储层发育,而T型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另外,内、外多种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使得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发育着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单个层序内可依次出现陆架边缘三角洲—内陆架三角洲—中陆架三角洲的交替。L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水道-浊积扇体等沉积体系组成;TH型、T型层序以内-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系为主;H型主要包括了中陆架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白云凹陷北部的内-中陆架三角洲中的分流水道,以及白云凹陷中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中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远砂坝、峡谷水道、浊积扇体均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层序 层序构型 陆架边缘三角洲 有利区域 白云凹陷北坡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部储层生物遗迹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伟 白晓婧 +5 位作者 刘惟庆 刘俊成 邢智峰 周永 王光绪 冯阵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4,共13页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相结合,探索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的沉积微相,发育Skolithos遗迹相,局部生物扰动剧烈。陆架坡折以北整体发育滨海三角洲沉积,以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主,发育Skolithos-Cruziana遗迹相,生物扰动程度以中等—剧烈扰动为主,局部为稀少生物扰动。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海退期(21.0~19.0 Ma)和海侵期(19.0~18.5 Ma)两个阶段,海退期物源充沛,在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海侵期海平面上升,发育退积三角洲,在陆架坡折以北发育滨海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滨海三角洲 沉积相 生物遗迹 沉积演化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早白垩世Albian期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越哲 殷杰 +1 位作者 赵红岩 王振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1,I0002,I0003,共14页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北部的裂谷—被动大陆叠合盆地。利用沉积学、测井及地震等方法,根据单井岩性特征及测井、地震资料,结合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特征对Albian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北部的裂谷—被动大陆叠合盆地。利用沉积学、测井及地震等方法,根据单井岩性特征及测井、地震资料,结合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特征对Albian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的南部与北部Albian期存在沉积特征差异,次盆南部为宽陆架、陡陆坡,以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碳酸盐岩台地及下切谷供源的深水浊积扇沉积为主,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分布于冈比亚河附近,碳酸盐岩台地主要分布于达喀尔以南,且深水沉积体系比较发育;次盆北部陆架稍窄,陆坡较缓,发育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塞内加尔河与达喀尔之间,三角洲水道供源的深水浊积扇群较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不发育。该结果为预测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Albian阶深水浊积岩储层有利勘探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碳酸盐岩台地 深水沉积 Albian期 早白垩世 北部次盆 塞内加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