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Ⅰ.潮流、风生环流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大吉 陈宗镛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3,共13页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老铁山水道北侧),存在一对潮生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岬角旋涡对.渤海的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中上层为基本沿风向的流动,而在水深较大处的中下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风与潮的相互作用在渤海是显著的,表现为实际的风生环流在弱潮余流区域比单纯的风生环流要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潮流 风生环流 相互作用 陆架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Ⅱ.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大吉 苏纪兰 陈宗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17,共10页
本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对渤海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渤海温度场从混合到层化至再混合的季节性变化过程;在混合区与层化区之间有一冷水带;夏季,3个湾的湾顶和秦皇岛外海的海表层温度(SST)相对较高,... 本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对渤海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渤海温度场从混合到层化至再混合的季节性变化过程;在混合区与层化区之间有一冷水带;夏季,3个湾的湾顶和秦皇岛外海的海表层温度(SST)相对较高,后者与秦皇岛外海较弱的风和潮混合有关;SST、温跃层及潮锋位置的变化与气象外力和潮运动有关,具有天气尺度和大小潮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层化 温跃层 温度 陆架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树群 甘子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4,共8页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远比后者的要大得多.(2)在中南半岛中部东岸外海的西边界区域内,由于经常受冷涡控制,下层冷水涌升,上层水体层化显著,使得该海区垂直混合减弱.(3)在一些气旋(反气旋)涡的边缘,混合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水平梯度较大.(4)南海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特征与上层环流的分布格局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地转调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混合层 环流分布格局 陆架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垂直湍流混合强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亮 魏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318,共6页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 ,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HAMSOM应用于渤海 ,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 4次的常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 ,渤海海峡开边界以 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 ,计算了渤海 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 ...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 ,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HAMSOM应用于渤海 ,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 4次的常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 ,渤海海峡开边界以 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 ,计算了渤海 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 ,并用模式以湍的局地平衡理论封闭计算出垂直湍流粘性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渤海湍流混合冬强夏弱 ,变化幅度较大 ( 10~ 2 0 0 cm2 / s) ,这是风搅拌和潮混合的湍流输入在密度层化调整下的结果 ;风的作用在冬季强于潮的作用 ,而底层则由潮混合控制呈现半月周期 ;渤海湍粘性系数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 ,这是在渤海地形和岸形轮廓限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粘性系数 数值模式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