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顺喜 王忠武 尤淑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等主要民用资源卫星的技术和应用现状,归纳面临的主要问题...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等主要民用资源卫星的技术和应用现状,归纳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规模化应用等角度指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中国民用资源卫星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数据质量问题影响了其应用规模,急需在数据源保障能力、多要素观测能力、多传感器协同能力、多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展。研究结论:只有提高中国民用资源卫星载荷的各项技术指标,改进数据质量问题,才能有效扩大其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提升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遥感 民用陆地资源卫星 调查监测 应用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表热环境遥感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志强 文雅 +1 位作者 孙琤 吴志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71-1777,共7页
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手段,选择四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珠江口沿岸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地表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1990—2008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展是珠江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605.50km2增加到200... 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手段,选择四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珠江口沿岸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地表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1990—2008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展是珠江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建设用地从1990年的605.50km2增加到2008年的2394.26km2。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热环境效应增强,并促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7个热力区间中的组成发生变化。珠江口东岸建设用地在数量上的优势使得珠江口的热力重心始终分布在东岸。研究结果表明,以建设用地扩展为突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资源卫星 面向对象分类 建设用地扩展 地表热环境 珠江口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满流域水利工程对径流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成林 孙新国 +1 位作者 彭勇 周惠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3,88,共6页
丰满水库流域水利工程众多,受水利工程特别是人工控制性较差的中小水利工程影响,流域产汇流特点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有水文预报模型未能考虑这一变化而导致其精度下降,不利于流域正常水文预报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流域内水库防洪与兴利效益... 丰满水库流域水利工程众多,受水利工程特别是人工控制性较差的中小水利工程影响,流域产汇流特点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有水文预报模型未能考虑这一变化而导致其精度下降,不利于流域正常水文预报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流域内水库防洪与兴利效益的发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测水利工程运行资料和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数据,分析了水利工程在洪水中的蓄放规律。研究发现,水利工程初始蓄水状态、洪水发生汛期阶段和降雨量3个因素决定了水利工程的蓄放规律,拦蓄规律为:汛中拦洪比小,汛末拦洪比大;初始库容越大,拦洪比越小,若初始库容相近,则汛末拦洪比大于汛初;对于汛末洪水,发生时间越晚,拦洪比越大。将研究所得的拦蓄规律应用于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校正,结果表明,1996年9月14日和2006年8月26日两场洪水校正后的预报误差分别由校正前的146.6%和31.8%降低到8.6%和10.1%。因此,研究所得拦蓄规律是合理的,能显著提高丰满径流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满水库 水利工程 径流 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 E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影像地形校正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飒 李熙 +2 位作者 张奇 陈晓玲 叶文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1-577,共7页
比较了Cosine校正模型、C校正模型、SCS+C校正模型和Minnaert校正模型在我国复杂地形区域进行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效果.以江西、陕西、云南、大兴安岭东北为研究区域,共96景Landsat影像,基本涵盖了我国典型的山区地貌.每景影像每一波段(1... 比较了Cosine校正模型、C校正模型、SCS+C校正模型和Minnaert校正模型在我国复杂地形区域进行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效果.以江西、陕西、云南、大兴安岭东北为研究区域,共96景Landsat影像,基本涵盖了我国典型的山区地貌.每景影像每一波段(1,2,3,4,5,7)的最适宜地形校正方法通过光照系数(太阳入射角余弦值)与像元值的相关性系数平方得出.对于整个研究区域,最佳的地形校正方法的选择基于最适宜方法所占比例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显著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校正模型在我国适用性最为广泛,其次是SCS+C校正模型,这为大范围研究区域地形校正方法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资源卫星影像 地形辐射校正 大范围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小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 于泉洲 +4 位作者 刘煜杰 张金萍 张怀珍 蒋习超 张二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以1987、1990、1994、1998、2002、2007、2011、2015年8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选取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城市重心坐标等指标,研究华北平原腹地的山东省聊城市1987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特... 以1987、1990、1994、1998、2002、2007、2011、2015年8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选取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城市重心坐标等指标,研究华北平原腹地的山东省聊城市1987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聊城市城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5年,聊城市建成区规模逐年扩大,由1987年的20.81km^2扩展到2015年的123.87km^2,年均扩展面积3.68km^2,扩展强度指数达17.69%。城市紧凑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分形维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城市扩展方向总体上呈现向东波动迁移的特征,城市形态呈现"扩张-内部填充-再扩张"的趋势。驱动力方面,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扩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展相互促进,交通基建和国家政策规划是影响聊城市城市扩展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城市形态 陆地资源卫星 聊城市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改进的温带草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
6
作者 曹云刚 赵俊 +3 位作者 杜蒲英 曾雅慧 张成利 杨秀春 《草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153-2165,共13页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占比(FPAR)是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重要参数,CASA_SVR模型结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改进了FPAR的估算。结果表明:1)CASA_SVR模型估算GPP的R^(2)为0.71(P<0.001),比CASA模型提高0.19,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同样,与VPM模型相比,VPM_SVR模型也有改善,R^(2)值增加0.25,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凸显了将SVR纳入GPP估算模型以及引入MSAVI优化FPAR计算的作用。2)与CASA模型相比,利用CASA_SVR模型估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GPP,RMSE值分别降低7.11、2.31和10.41 g∙(m^(2)∙month)^(−1)。CASA_SVR模型能够显著改善草地的GPP估算,与传统模型和现有的MODIS产品相比,RMSE降低明显,且CASA_SVR在不同草原类型中表现出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总初级生产力 陆地资源卫星 支持向量回归 光合有效辐射占比 土壤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