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移动通信多径传播中电波径数的分布及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式昌 钟顺时 江长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72,共7页
本文根据VHF、UHF陆地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实际特点,考虑了电波径数变化为一个有限容量状态空间的生灭过程,导出了多径传播中电波径数的分布模式,其理论值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本文还对移动接收电台运动过程中电波径数... 本文根据VHF、UHF陆地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实际特点,考虑了电波径数变化为一个有限容量状态空间的生灭过程,导出了多径传播中电波径数的分布模式,其理论值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本文还对移动接收电台运动过程中电波径数的动态随机变化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具体的模拟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移动通信 多径传播 径数分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移动通信多径传播的差分时延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式昌 钟顺时 江长荫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分析了陆地移动通信多径传播中差分时延的典型测量结果,对已有的几种主要分布模式进行了讨论.根据差分时延测量结果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差分时延分布模型.本模型形式简单,且能与实际测量结果符合较好,便于移动通信工程... 本文分析了陆地移动通信多径传播中差分时延的典型测量结果,对已有的几种主要分布模式进行了讨论.根据差分时延测量结果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差分时延分布模型.本模型形式简单,且能与实际测量结果符合较好,便于移动通信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移动通信 多径传播 差分时延分布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量子移动通信最优纠缠多址中继方案 被引量:5
3
作者 聂敏 姜劲雅 刘晓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4-779,共6页
为了解决EPR纠缠通过大气空间在通信终端之间的分发问题,使量子移动用户之间及时建立纠缠,提出了一种新的陆地量子移动通信网络的量子纠缠多址中继方案和分区服务模型.分析比较了基于量子受控非门和极化分束器的两种纠缠纯化方法.结果表... 为了解决EPR纠缠通过大气空间在通信终端之间的分发问题,使量子移动用户之间及时建立纠缠,提出了一种新的陆地量子移动通信网络的量子纠缠多址中继方案和分区服务模型.分析比较了基于量子受控非门和极化分束器的两种纠缠纯化方法.结果表明:即使在量子移动终端之间没有共享EPR纠缠对的情况下,通过纠缠纯化和量子多址中继,仍然可以完成量子态的无线传输,并且其传输时延与所经过的链路距离和基站数目无关;因此,从数据传输时延的观点来看,该方案是最优的.本研究对于构建大规模量子移动通信网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量子移动通信 纠缠纯化 量子纠缠多址中继 量子隐形传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F、L频段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业务遮蔽环境衰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运超 郝文辉 +1 位作者 孙宏林 韩光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446-449,共4页
UHF、L频段路边树遮蔽和多径衰落实验分别于 1 999年 8月和 9月在河南安阳境内进行。利用日本 GMS1 40 E气象卫星为信标 ,其下行频率分别为 468.92 4 MHz和 1 691 .0 0 MHz,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分别为 37d Bm和 56d Bm,中频带宽分别为 2 k... UHF、L频段路边树遮蔽和多径衰落实验分别于 1 999年 8月和 9月在河南安阳境内进行。利用日本 GMS1 40 E气象卫星为信标 ,其下行频率分别为 468.92 4 MHz和 1 691 .0 0 MHz,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分别为 37d Bm和 56d Bm,中频带宽分别为 2 k Hz和 2 0 0 k Hz,极化方式均为线极化。地面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设备安置于汽车上。此项实验的目的是为地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信道参数。本文给出了路边树遮蔽的累计分布特性以及相应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 频段 遮蔽 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F频段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多径效应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余运超 郝文辉 +1 位作者 孙宏林 韩光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3-128,共6页
UHF频段陆地卫星移动业务多径实验于 1999年 6月至 8月间利用日本GMS140E气象卫星为信标 ,分别在河南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林州至上党方向公路以及石家庄至阳泉高速公路段进行。地面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设备安置于汽车上。此项实验的目... UHF频段陆地卫星移动业务多径实验于 1999年 6月至 8月间利用日本GMS140E气象卫星为信标 ,分别在河南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林州至上党方向公路以及石家庄至阳泉高速公路段进行。地面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设备安置于汽车上。此项实验的目的是为地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信道参数。本文给出了不同环境下多径效应的累计分布特性以及相应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UHF 多径效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演进
6
作者 曹淑敏 王志勤 徐京皓 《中兴通讯技术》 2000年第S1期54-56,75,共4页
文章在介绍第2代、第3代移动通信应用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第2代移动通信如何向第3代过渡以及移动通信未来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7
作者 于鹏 《中兴通讯技术》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北美国家对3G的发展持观望态度,积极探索窄带备选方案 欧洲。
关键词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 发展情况 许可证 3G系统 世界各国 频率使用 第3代移动电话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接口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选择的星地协作系统中断概率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刘伟 梁俊 +2 位作者 朱巍 张衡阳 王轶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4-1237,共4页
针对卫星信道的衰落特性和阴影效应,分析了一种星地协作系统(HSTCS),并通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LMS)信道进行分析得到其中断概率的闭环表达方法。在源节点(卫星)到目的节点(地面终端)间采用解码前传(DF)模式,目的节点将来自卫星和信噪... 针对卫星信道的衰落特性和阴影效应,分析了一种星地协作系统(HSTCS),并通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LMS)信道进行分析得到其中断概率的闭环表达方法。在源节点(卫星)到目的节点(地面终端)间采用解码前传(DF)模式,目的节点将来自卫星和信噪比最大的中继节点的信号进行合并,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同直接传输相比,该系统能够通过获得分集增益,有效提高系统中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协作系统 解码前传 中断概率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星地协作系统中继选择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刘伟 梁俊 朱巍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星地协作系统的多中继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中继选择策略。与现有的选择一个中继节点的选择算法不同,该策略建立了为源节点选择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模型,以最大化目的端接收信噪比为优化目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 针对星地协作系统的多中继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中继选择策略。与现有的选择一个中继节点的选择算法不同,该策略建立了为源节点选择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模型,以最大化目的端接收信噪比为优化目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在源节点(卫星)到目的节点(地面终端)间采用解码前传模式,并在目的节点处进行等增益合并。仿真结果表明,同基于最大接收信噪比的中继选择策略相比,该策略下系统在目的端接收信噪比约提升8dB且具有更高的能效;与穷举搜索策略相比在保证信噪比性能的同时能带来约75%的时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协作系统 自适应遗传算法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 中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