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GNSS测站分布特征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反演
1
作者 徐志新 沈祎凡 +1 位作者 亢培峰 吕广涵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1,共9页
针对基于单一模型数据无法准确反演小尺度区域内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站分布特征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反演方法:以河北省GNSS垂向形变序列和地壳水文负载(HYDL)形变模型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壳负... 针对基于单一模型数据无法准确反演小尺度区域内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站分布特征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反演方法:以河北省GNSS垂向形变序列和地壳水文负载(HYDL)形变模型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壳负载模型反演得到河北省2011—2020年间的陆地水储量异常模型TWSAGNSS-HYDL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地球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反演模型TWSAGRACE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组数据的周年振幅时空分布呈现较好的一致性;TWSA的周年振幅凸起点均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利用小波分析对2组TWSA进行分析,可知2个序列存在约350 d的共振周期,并且在相位上存在很好的一致性;TWSAGNSS-HYDL和TWSAGRACE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7 cm和1.8 cm。提出的方法可准确评估河北省水储量的时空特征,并为填补GRACE和GRACE-Follow On(FO)重力卫星之间的空白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壳水文负载(HYDL)模型 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 地壳负载模型 地球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的卫星重力监测与干旱指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雅娴 张子占 +1 位作者 郑硕 闫昊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利用GRACE/GRACE-FO数据对长江流域2003~2021年期间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究卫星重力监测区域性干旱的可行性。采用3个机构发布的5种GRACE/GRACE-FO数据产品(CSR_SH、JPL_SH、GFZ_SH、CSR_M、JPL_M)反演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 利用GRACE/GRACE-FO数据对长江流域2003~2021年期间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究卫星重力监测区域性干旱的可行性。采用3个机构发布的5种GRACE/GRACE-FO数据产品(CSR_SH、JPL_SH、GFZ_SH、CSR_M、JPL_M)反演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计算陆地水储量亏损(WSD)和水储量亏损指数(WSDI),结合气象干旱数据(SPI、SPEI、scPDSI)对5种数据产品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2003~2021年长江流域干旱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机构发布的GRACE/GRACE-FO数据产品对长江流域干旱事件严重等级的划分具有一定差异;WSDI与6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6,与scPDSI相关系数最低为0.54,降水是影响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江流域最严重的干旱事件发生在2019年夏秋季,干旱强度为2.31,持续10个月,水储量累计亏损达到415 Gt,此次干旱事件的WSDI空间分布图显示2019-09干旱最为严重,出现极端干旱区域。WSDI可反映长江流域干旱分布的时空变化,可在监测全球和大尺度区域干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GRACE-FO重力卫星 陆地水储量异常 储量亏损指数 干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7年两次强ENSO事件对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影响的卫星重力观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威 钟敏 +2 位作者 冯伟 钟玉龙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全球和区域性水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使得全球陆地水储量出现了较大的年际波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全球和区域性水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使得全球陆地水储量出现了较大的年际波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随着数据质量的提高、后处理方法的完善和超过十年的连续观测,捕捉陆地水储量异常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为研究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事件对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提供了观测基础.本文综合利用GRACE卫星重力数据、GLDAS水文模型和实测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年际变化和与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与ENSO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ENSO的相关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55、0.78、0.70,较ENSO分别滞后约7个月、5个月和5个月.其中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与ENSO的相关性最强,2010/11 La Nina和2015/16 El Nino两次强ENSO事件使得陆地水储量分别发生了约-24.1亿吨和27.9亿吨的波动.在2010/11 La Nina期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约在2011年4—5月达到谷值,而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晚1~2月达到谷值.在2015/16 El Nino期间,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从2015年9月到2016年7月持续出现正异常信号.其中,2015年秋冬季(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陆地水储量异常明显是受此次El Nino同期影响的结果;2016年春季(4—5月)陆地水异常是受到此次厄尔尼诺峰值的滞后影响所致;2016年7月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则与西北太平洋存在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陆地水储量异常 ENSO事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植被指数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岳东霞 苗俊霞 +4 位作者 朱敏翔 周妍妍 邹明亮 陈冠光 郭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68-5278,共11页
干旱区水资源与植被生长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6期间GRACE卫星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和MODIS的增强... 干旱区水资源与植被生长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6期间GRACE卫星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和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两个指标开展了基于像元的流域水资源和植被状态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疏勒河流域的TWSA和EVI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以及趋势性规律;(2)在空间尺度上,基于像元的流域TWSA和EVI均呈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在时空耦合关系方面,年均TWSA与EVI在流域整体尺度上呈中度负相关;在子分区尺度上,中部平原区呈高度负相关,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相关性不显著;在像元尺度上,年均TWSA与EVI呈高度负相关、中度负相关、低度负相关的像元分别占全流域的19%、32%和31%;仅有18%的像元呈低度正相关,说明疏勒河流域的TWSA与EVI的时空耦合关系复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研究结论将为疏勒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为实现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时空耦合关系 疏勒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垂直位移量化分析新疆干旱特征
5
作者 吴汤婷 罗馨语 +3 位作者 超能芳 刘站科 卢立果 张子昕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0-3068,共19页
新疆是中国干旱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通过干旱监测能有效预测和应对干旱事件.本文利用2012—2023年新疆地区33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测站的垂直位移数据,分别使用格林函数法和Slepian基函数法,基... 新疆是中国干旱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通过干旱监测能有效预测和应对干旱事件.本文利用2012—2023年新疆地区33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测站的垂直位移数据,分别使用格林函数法和Slepian基函数法,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反演模型监测新疆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异常(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TWSA),并结合水文气象数据分别计算GNSS干旱指数(GNSS Drought Severity Index,GNSS-DS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定量分析了新疆地区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格林函数法和Slepian基函数法反演得到的TWSA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基于Slepian基函数法计算的最大年振幅(~160 mm)是格林函数法(~130 mm)的1.25倍;(2)相较于GNSS-TWSA,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及其后续(GRACE Follow-On,GFO)卫星反演得到的TWSA(~55 mm)明显低估了新疆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但两种数据集获得的新疆地区TWSA空间分布特征保持一致,最强振幅均位于新疆南部;(3)GNSS-DSI与SPEI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趋势保持一致,相比于水文干旱指数,气象干旱指数略低估了干旱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4)GNSS-DSI推断出新疆地区在研究期间共发生8次干旱事件,其中有2次严重干旱事件,最严重的发生在2022年7月,持续时间长达12个月,水资源亏损总量达到一个月-1293.2 km3;在该次干旱事件中,新疆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中度干旱,少部分地区(如新疆南部)表现为重度干旱,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表现为持续干旱.利用GNSS估算的干旱事件与水文气象数据的结果高度匹配,表明利用GNSS可以独立监测陆地水储量异常以及干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垂直位移 陆地水储量异常 格林函数 Slepian基函数 干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