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的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及其^40Ar/^39Ar定年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青 朱光 +2 位作者 刘国生 C.Teyssier W.J.Dunlap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4-249,共16页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左旋走滑挤压 ^40AR/^39AR年龄 陆内转换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