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新构造运动时期陆内伸展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颜丹平
赵其强
汪新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03-311,共9页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具4层结构,即上部壳层、韧性壳层、下部固态壳层和地幔岩石圈。各层对比表明,地幔隆起导致热隆伸展作用及热流上涌,并在壳幔界面产生局部混熔,下部壳层发生区域深变质作用;韧性壳层产生强烈纯剪流动,上部壳层则以脆性—脆韧性走滑断层及层圈式滑脱被动地调整;地壳均衡作用不断地调整地幔隆起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伸展作用
滇西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
15
2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喻晓冰
彭冰霞
徐政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1626,共10页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玄武质岩石
陆内伸展作用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新构造运动时期陆内伸展作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颜丹平
赵其强
汪新文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文摘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具4层结构,即上部壳层、韧性壳层、下部固态壳层和地幔岩石圈。各层对比表明,地幔隆起导致热隆伸展作用及热流上涌,并在壳幔界面产生局部混熔,下部壳层发生区域深变质作用;韧性壳层产生强烈纯剪流动,上部壳层则以脆性—脆韧性走滑断层及层圈式滑脱被动地调整;地壳均衡作用不断地调整地幔隆起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关键词
陆内伸展作用
滇西
新构造运动
Keywords
continental extension, extension anguIar unconformity, ductile crust layer, ex-tension by thermal rising, layered denudation faulttension by thermal rising, layered denudation fault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
15
2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范蔚茗
喻晓冰
彭冰霞
徐政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162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19
40421303
40334039)的联合资助。
文摘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关键词
早第三纪
玄武质岩石
陆内伸展作用
江汉盆地
Keywords
Early Tertiary, Basaltic rocks, Intraeontinental extension, Jianghan basin
分类号
P588.1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新构造运动时期陆内伸展作用
颜丹平
赵其强
汪新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彭头平
王岳军
范蔚茗
喻晓冰
彭冰霞
徐政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