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新构造运动时期陆内伸展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颜丹平 赵其强 汪新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03-311,共9页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 上新世一第四纪为滇西的新构造运动时期,代表了本区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时间,除形成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转换拉张盆地,并产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洱源—遮放地震深度-速度剖面的P波速度,显示本区岩石圈具4层结构,即上部壳层、韧性壳层、下部固态壳层和地幔岩石圈。各层对比表明,地幔隆起导致热隆伸展作用及热流上涌,并在壳幔界面产生局部混熔,下部壳层发生区域深变质作用;韧性壳层产生强烈纯剪流动,上部壳层则以脆性—脆韧性走滑断层及层圈式滑脱被动地调整;地壳均衡作用不断地调整地幔隆起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伸展作用 滇西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喻晓冰 彭冰霞 徐政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1626,共10页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玄武质岩石 陆内伸展作用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