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责任与自由刑的矛盾纾解
1
作者 吴炜航 吴新航 贾爱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87-92,119,共7页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衔接中仍存在不和谐之处,主要在于民刑责任的执行均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有所要求。环境领域恢复性司法的环境修复导向,意味着在责任判决上往往对刑事责任采取从轻量刑或者民事修复责任以金钱修复为主的妥...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衔接中仍存在不和谐之处,主要在于民刑责任的执行均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有所要求。环境领域恢复性司法的环境修复导向,意味着在责任判决上往往对刑事责任采取从轻量刑或者民事修复责任以金钱修复为主的妥协方式。判决上的责任妥协存在着刑罚威慑力降低、妥协方案存在争议等问题。在责任的执行上,刑事责任的制裁往往优先于民事修复责任的执行,未做到修复优先。通过对环境案件罪犯分级管理,健全亲属辅助进行环境修复的制度以及完善刑事禁止令应用,以实现对矛盾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修复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历史回溯与制度检讨
2
作者 韩思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经历了摸索期、雏形期和定型期,制度使用率始终不高。未来该制度应回归初心,通过裁判一致实现实质性解决争议,通过变更判决实现裁判一致。适用范围上,该制度应聚焦以行政裁决为典型的对民事关系作实质判断的行政行为,...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经历了摸索期、雏形期和定型期,制度使用率始终不高。未来该制度应回归初心,通过裁判一致实现实质性解决争议,通过变更判决实现裁判一致。适用范围上,该制度应聚焦以行政裁决为典型的对民事关系作实质判断的行政行为,对民事关系作形式判断及不对民事关系作判断的行政行为无需适用该制度。审理方式上应先审查民事争议,如结果与行政行为内容不一致,则变更行政行为;如结果与行政行为内容一致,则驳回诉讼请求;如结果与行政行为一致但行政行为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则在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裁判一致 行政裁决 变更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范围拓展的异化与重塑——基于广西366份案例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梁峰 陈颖琪 +2 位作者 陈婕 罗云泽 麦钰铃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07-112,127,共7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2018年确立以来,有效提升了公益保护效能,但实践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2018年至2025年广西366份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案件罪名范围已突破传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际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2018年确立以来,有效提升了公益保护效能,但实践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2018年至2025年广西366份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案件罪名范围已突破传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际案件涉及的罪名逾越了规范文本中确立的案件范围边界。同时,该制度也面临着合法性基础薄弱、起诉标准模糊、纯民事公益诉讼空间受挤压、诉前公告程序冲突等异化风险。破解困境,需通过立法完善明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合法基础,建立科学的环境损害评估体系以统一启动标准,优化考核机制保障纯民事公益诉讼的独立空间,并取消诉前公告程序以化解刑事诉讼与公益诉讼的时效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案件范围拓展 异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制度的废除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小剑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共12页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是否诉前公告争议很大。现行司法解释要求履行诉前公告程序,保障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优位性,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介入私权领域,发挥其他机关和组织在民事公益诉讼上的专业优势...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是否诉前公告争议很大。现行司法解释要求履行诉前公告程序,保障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优位性,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介入私权领域,发挥其他机关和组织在民事公益诉讼上的专业优势,但是其未关注到我国其他机关和组织在公益诉讼中的现实弱势,不利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诉前公告制度呈现“空置状态”,基本没有其他机关和组织在公告后介入诉讼,反而导致与刑事审查起诉期限之间的冲突,干扰刑事审判的正常进行,不利于保障诉讼效率,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迅速审判的权利,应当废除刑事附带公益诉讼案件的诉前公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公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顺序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雅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做法不一,有“先刑后民”的,有“刑民并进”的,严重影响了司法的规范性。为保障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协同刑民责任等多元化诉讼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应遵循刑事惩罚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刑—民—刑”为主、“先刑后民”为辅的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判决说理性对“刑—民—刑”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此外,还应正确看待和解与调解对审理顺序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公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应及时调整审理顺序,先行作出刑事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审理顺序 “先刑后民” “刑—民—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适用的调适 被引量:4
6
作者 余耀军 李舴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7,共10页
当前,对我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的司法适用存在诸多分歧,呈现为理论与实务对责任并处的妥当性之争,以及修复生态环境应否优先之辩。两类责任的并处引发了同质性责任重复负担、惩罚性过重减损修复... 当前,对我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的司法适用存在诸多分歧,呈现为理论与实务对责任并处的妥当性之争,以及修复生态环境应否优先之辩。两类责任的并处引发了同质性责任重复负担、惩罚性过重减损修复效果的实践困境。为此,亟待对生态修复责任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惩罚性赔偿之间的适用规则分别进行明确。行政罚款具有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功能,与生态修复责任产生功能上的交叉,仅应在综合责任人被科以的其他行政处罚手段,仍难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时,才可并处,但需与之相折抵。同时,生态修复责任的确定与适用应当具有优先性,且因其与罚金对责任人而言并无太大实质功能的区别,故二者不宜并处。此外,惩罚性赔偿实为“准刑事罚”,仅在生态修复责任内容不具备惩罚性效果的情况下才存在适用的空间。由此,理顺生态修复责任与三种金钱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消解并处时的责任重复问题,以期在确保生态修复目的实现的前提下,形成对违法犯罪行为适当的惩罚与威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责任 金钱环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困境与突破路径——以检察环境公益诉讼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梅傲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作为一种实践先于立法的诉讼制度,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有效化解单一公益诉讼模式局限性,显著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充分保障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平公正等重要功能。但囿于当前法律对于公益两诉一并审理尚未从制度上予... 作为一种实践先于立法的诉讼制度,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有效化解单一公益诉讼模式局限性,显著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充分保障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平公正等重要功能。但囿于当前法律对于公益两诉一并审理尚未从制度上予以确立,司法实践中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制度在诉前程序、级别管辖和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突破两诉衔接上的困境,从而构建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使得公益“两诉”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保护公共利益。具体措施大致包括取消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改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级别管辖,明确举证责任,强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级别管辖 举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思考
8
作者 贾文超 王沁 +1 位作者 周璇 吕茵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综合运用、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以及公共利益保护的强烈诉求是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点。然而,公共利益的保护、诉前公告程序的履行、赔偿金制度的建立以及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实体与程序问题仍需不断深化与完善。唯其如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才会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大有作为,才能够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保护 社会防卫 诉前公告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重构理论提升检察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效率研究
9
作者 卞逸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类诉讼不仅直接体现司法公正,也关涉生态环境是否及时得到修复。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范、实践案例可知,当下由于缺少理论支撑和制...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类诉讼不仅直接体现司法公正,也关涉生态环境是否及时得到修复。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范、实践案例可知,当下由于缺少理论支撑和制度支持,该类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做法不一、诉讼效率不足等问题。为保障生态环境及时修复、规范司法机关诉讼流程、提高该类诉讼效率,应引入流程重构理论,构建起从案件庭前证据证明标准及责任划分、诉前公告流程重置、诉中审判流程优化的案件全过程高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流程重构 诉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带民事诉讼起诉条件解构
10
作者 钟三宇 米传猛 高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刑诉法解释第88条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并在其它条文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对该起诉条件做了具体的规定。笔者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及理论话语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具体的解构,并对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附带诉讼 起诉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0
11
作者 奚玮 叶良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中国 受理范围 立法体例 当事人 诉讼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必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行政权对民事争议的介入程度为切入点的反思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国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28,共12页
理论置疑、实践总结与最高院的诸多司法解释表明,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之主张尚待理论上的反思。对此,必须回归行政权力本身,厘清行政权对民事争议的介入程度,厘清公定力的适用范围。通过分析行政权之类型及各类型行政权力对民事争议的... 理论置疑、实践总结与最高院的诸多司法解释表明,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之主张尚待理论上的反思。对此,必须回归行政权力本身,厘清行政权对民事争议的介入程度,厘清公定力的适用范围。通过分析行政权之类型及各类型行政权力对民事争议的干预方式和干预程度可以发现,行政裁决、确认、登记与许可等行为并没有在根本上介入民事争议和处分争议双方法律权益,并不具备公定力。因此,以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因而主张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说法自然不具有法理支持。但是,基于现实的原因,我们需要设立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合于一体的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这种诉讼实质上是行政庭所审判的民事诉讼附带行政诉讼,即民事争议审判为主,行政争议审判为辅;民事法庭也完全可以直接受理并处理不满行政裁决而提起的民事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行政权 公定力 民事诉讼附带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局与出路 被引量:76
13
作者 刘加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94,共11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后来居上,使检察公益诉讼起诉案件的基本结构受到巨大冲击,侧重数量的考核压力和容易办理的特征使其备受基层人民检察院的青睐。我国《民事诉讼法》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法依据,当下应从规范出发型论证...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后来居上,使检察公益诉讼起诉案件的基本结构受到巨大冲击,侧重数量的考核压力和容易办理的特征使其备受基层人民检察院的青睐。我国《民事诉讼法》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法依据,当下应从规范出发型论证转向聚焦于立法权限的法理分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书不应列我国《刑事诉讼法》为法律依据,诉前公告程序必须履行,一审法院必须适用七人陪审合议庭。要破解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困境,一方面应把海洋生态环保领域的案件和诉讼标的额超出基层法院管辖上限的案件排除到基层检察院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应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与刑事被告人一致”设定为法院受理的硬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基本法依据 主体困境 全同模式 单独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32
14
作者 石晓波 梅傲寒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6,共10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为的关联没能很好展现。除此,该制度从主体、程序和规则三个维度检视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制度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完善,大致包括: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及其受案范围;取消诉前公告程序,明晰调解程序;强化分工配合,完善执行监督体制来突破主体障碍;明确举证责任,完善取证制度及其保障措施;建立基金管理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解释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卫东 柴煜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102,共9页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特殊侦查措施、专家参与诉讼制度和强制医疗程序等进行评论,并提出适用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新《刑事诉讼法》取得良好的适用效果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程序 结构性调整 诉讼过程 赔偿问题 物质损失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立场批判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20
16
作者 段厚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118,共12页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日益重视国民民事权益保障、重视公民人格尊严的当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守立场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必须予以改变。改变制度的路径有多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是分步进行。首先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开始,逐步变革,直到废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让刑事的归于刑事,民事的归于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寻求利益平衡的途径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被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进一步规范民事赔偿范围,也应将精神损害纳入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制度 利益 平衡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从被害人民事权益保障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1
18
作者 廖中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权益 撤回 刑事司法 公诉 程序制度 方式 规定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交互中融合: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考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人”与“公益诉讼人”之身份有所重合,其中蕴含着公诉权力涉猎领域蔓延和公力救济保护范畴扩张的双重机理,表现在权力界度、诉权顺位、对审关系及司法救济门槛等多方面。回归检察机关... 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人”与“公益诉讼人”之身份有所重合,其中蕴含着公诉权力涉猎领域蔓延和公力救济保护范畴扩张的双重机理,表现在权力界度、诉权顺位、对审关系及司法救济门槛等多方面。回归检察机关的公益属性地位,并将这种特殊程序视作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过去公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反制,从而在“公益诉讼人”主体明示、能动性诉前程序构建基础上,实现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刑事诉讼的形式依附和实质独立之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康玉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一直存有争议,其核心的问题是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该制度存废的探讨。从附带民事诉讼"效率为主,兼顾公正"的程度价值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来看,现行法律规定的赔偿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一直存有争议,其核心的问题是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该制度存废的探讨。从附带民事诉讼"效率为主,兼顾公正"的程度价值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来看,现行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是一种理性务实的选择,即应当仅限于具体的物质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将来的必然损失,精神损失暂不宜包括进来。尽管这种有限度的民事权益保护与充分全面的民事救济存有差距,但对某些特殊类型的受害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程序价值 物质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