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疫苗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蓓蓓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刁吉东 李娜 陆维 李朝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 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Ih C-Der p 1-3T融合基因,并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TATIh C-Der p 1-3T,Bam 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纯化TAT-Ih C-Der p 1-3T蛋白后进行Ig E结合试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 ET-28a-TAT-Ih C-Der p 1-3T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TAT-Ih C-Der p 1-3T可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纯化成功;Ig E结合试验表明TAT-Ih C-Der p 1-3T结合屋尘螨过敏病人血清Ig E的能力强于Der p 1变应原(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表达经MHC通路的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重组p ET-28a-TAT-Ih C-Der p 1-3T载体,纯化的TAT-Ih C-Der p 1-3T具有较强的Ig E结合能力,从而为后续经MHC通路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肽疫苗 1类应原 原核表达 T细胞表位 IgE结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重组变应原Der p 2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宇 吉坤美 +1 位作者 高波 刘志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大量诱导表达含pET24a-Derp2质粒的BL21工程菌,表达产物以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包涵体洗涤与溶解后,使用结合6组氨酸的镍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质,用梯度复性方法进行重组蛋白的复性,再用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阳性血清经Wes... 目的大量诱导表达含pET24a-Derp2质粒的BL21工程菌,表达产物以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包涵体洗涤与溶解后,使用结合6组氨酸的镍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质,用梯度复性方法进行重组蛋白的复性,再用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阳性血清经Western blot方法分析Derp2重组蛋白的免疫学特性。纯化后的融合蛋白Derp2具有较高的纯度及较强的免疫活性,可望作为有效的屋尘螨变应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应原Derp2 蛋白表达 亲和层析 免疫印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成硕 张罗 韩德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3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半年的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有28人坚持完成免疫治疗,治疗后2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积... 目的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3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半年的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有28人坚持完成免疫治疗,治疗后2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共566次注射中出现92例次局部不良反应,8例次轻微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致命性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免疫治疗是治疗尘螨引起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治疗 应原 标准化 安全性评估 全身不良反应 应性鼻炎患者 应原免疫治疗 疗效及安全性 局部不良反应 对照方法 治疗前后 体征积分 治疗方法 治疗后 统计学 致命性 症状 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变态反应性哮喘的脱敏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光辉 祝戎飞 王忠喜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8期543-545,共3页
目的 :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变态原皮试结果和血清sIgE水平选择脱敏治疗起始浓度和剂量 ,进行常规脱敏治疗及维持脱敏治疗 ,初始脱敏浓度 5或 5 0TU·mL 1 和剂量 0 .0 5m... 目的 :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变态原皮试结果和血清sIgE水平选择脱敏治疗起始浓度和剂量 ,进行常规脱敏治疗及维持脱敏治疗 ,初始脱敏浓度 5或 5 0TU·mL 1 和剂量 0 .0 5mL等 ,以后每次注射都逐步增加剂量或浓度 ,直至患者达到最大耐受浓度 5 0 0 0TU·mL 1 和剂量 0 .8~ 1.0mL ,再以此浓度和剂量行维持脱敏治疗 ,总疗程 15~ 2 1个月。比较 15 2例患者在尘螨变应原疫苗 [阿罗格 (r) >NHD(r) ]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肺功能及血清特异性IgE及IL 4水平。结果 :166例患者中有 15 2例坚持完成脱敏治疗 ,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 (9.4± 2 .4)及 (3 .2± 1.7)分 ,肺功能FEV1 分别为 (1.98± 0 .72 )及 (2 .3 7± 0 .79) ,PEFR分别为 (6.3± 2 .1)及 (7.4± 2 .5 )L·s 1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 (15 .3± 2 .3 )及 (3 .2± 1.4)KUA·L 1 ,IL 4水平为(5 3 4.7± 78.6)及 (3 16.3± 72 .7)ng·mL 1 ,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15 2例中有 62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 ,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用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尘螨致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进行尘螨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原疫苗 哮喘 态反应性 脱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虹 洪苏玲 +2 位作者 杨玉成 刘鸿翔 申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对花粉、真菌等呈强...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对花粉、真菌等呈强阳性的患者12例(B组),健康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各组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IL-4、IL-10、IFN-γ、TGF-β1和特异性IgE(sIgE)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⑴30例P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83.3%(25例),显效率60.0%(18例),无效率6.0%(2例)。⑵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进行990次脱敏治疗,1例发生全身反应,共发生2次,总发生率0.2%(2/990),14例发生局部反应,共发生14次,总发生率1.4%(14/990),局部和全身反应均较轻。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IFN-γ、TGF-β1治疗后升高,但没有恢复到健康对照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而IL-4、IL-10降低,但比健康对照组高;s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并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特异性抗体发生交叉抗原反应,这为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性鼻炎 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疫苗 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提取液致敏BALB/c与C57BL/6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奎 毕玉田 +2 位作者 孙鲲 夏俊波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56-1759,共4页
目的研究以屋尘螨提取液复制BALB/c和C57BL/6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BALB/c和C57BL/6小鼠各分为对照组、加强组和常规组.加强组在第1天采用皮下注射,以后隔日采取腹腔注射进行致敏,再用提取液多次滴鼻激发(第15~17天).最后... 目的研究以屋尘螨提取液复制BALB/c和C57BL/6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BALB/c和C57BL/6小鼠各分为对照组、加强组和常规组.加强组在第1天采用皮下注射,以后隔日采取腹腔注射进行致敏,再用提取液多次滴鼻激发(第15~17天).最后1次滴鼻24 h后对小鼠作肺泡灌洗.常规组则于第1、8天腹腔注射2次,第15~17天滴鼻3次.对照组用PBS作注射和滴药.进行灌洗液细胞计数和分类,肺组织病理计分,灌液洗用ELISA测定IL-2、IL-4、IL-5和IFN-γ含量.结果①C57BL/6加强组肺部病理计分明显升高,呈明显变应性炎症病理改变;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灌洗液IL-4、IL-5明显升高(P<0.05),IFN-γ、IL-2无明显变化;②BALB/c加强组、腹腔注射致敏组和C57BL/6腹腔注射致敏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嗜酸性细胞较少,BALF中IL-4、IL-5升高较加强组为弱,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增高,但嗜酸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③单剂量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与BALB/c相比,在屋尘螨致敏小鼠哮喘模型的复制中,C57BL/6更易取得成功,且使用皮下注射加强致敏C57BL/6小鼠所复制屋尘螨致敏哮喘模型更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原 哮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螨主要变应原蛋白的IgE结合表位序列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钟志美 郑传东 王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对屋尘螨主要变应原(Derp1)蛋白分子中与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相结合的表位序列的鉴定。进而获得基于串联表位的小分子低毒过敏原以作为新的免疫治疗剂。方法采用全蛋白序列重叠扫描法对Derp1蛋白进行全表位筛选,即合成了覆盖Derp... 目的对屋尘螨主要变应原(Derp1)蛋白分子中与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相结合的表位序列的鉴定。进而获得基于串联表位的小分子低毒过敏原以作为新的免疫治疗剂。方法采用全蛋白序列重叠扫描法对Derp1蛋白进行全表位筛选,即合成了覆盖Derp1全蛋白222个氨基酸的31段各含15个氨基酸的多肽,且相邻肽段间有8个氨基酸的重叠。并将这些肽段按点状固相多肽合成法依顺序合成于纤维膜上。再将该膜与由数份过敏血清组成的血清池孵育,经抗人IgE-HRP二抗结合及X光片显影后对阳性点进行灰度比对及分析。结果经对X光片阳性点的比对及分析,我们确定出了Derp1过敏原蛋白中的3个强阳性表位序列。它们是位于第85~99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1,Ep1),第106~120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2,Ep2)及第190~204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3,Ep3)。结论我们获得了Derp1中3个15肽的线性IgE结合表位(B细胞表位)序列。证实了Derp1分子中存在IgE结合的线性表位。为进一步构建T/B细胞串联表位的小分子低毒过敏原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原 表位鉴定 低毒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谱临床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国谦 黎润球 蒋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50-2553,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东莞市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谱的临床特征,以了解东莞地区AR的过敏原情况。方法收集拟诊为AR并同期接受血清变应原s Ig E检测的患者2 080例,回顾性分析血清s Ig E检测结果,从而观察AR变... 目的研究广东省东莞市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谱的临床特征,以了解东莞地区AR的过敏原情况。方法收集拟诊为AR并同期接受血清变应原s Ig E检测的患者2 080例,回顾性分析血清s Ig E检测结果,从而观察AR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结果 AR患者以单一变应原过敏为主,占53.6%,其中最主要的变应原为屋尘螨,阳性率为65.3%,其次为蟑螂(20.5%),宠物变应原组合(20.1%)。儿童组中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依次是屋尘螨(68.1%)、宠物变应原(31.4%)和蟑螂(13.8%);非儿童组中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依次是屋尘螨(63.8%)、蟑螂(24.2%)和宠物变应原(13.9%)。不同年龄组间屋尘螨过敏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387,P=0.239)。不同季节间各种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有差别。结论东莞地区AR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以屋尘螨、蟑螂、宠物变应原为主,不同年龄组和季节间各种变应原分布有差异,且单一变应原过敏比多种变应原过敏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性鼻炎 吸入性应原 S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