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吸毒人群物质使用障碍与常见轴Ⅰ精神疾病共患调查研究
1
作者 张官柏 郑玲 +6 位作者 杨丽萍 周勤 王飞 和亮泽 程璇 茶丽 李昕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554-4560,共7页
背景目前,吸毒人群中精神疾病共患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云南省作为我国毒品流行重灾区,其吸毒人群中物质使用障碍(SUD)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流调数据仍是空白。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SUD与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的共患情况。方法本研究... 背景目前,吸毒人群中精神疾病共患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云南省作为我国毒品流行重灾区,其吸毒人群中物质使用障碍(SUD)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流调数据仍是空白。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SUD与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的共患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8—11月在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大理州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治疗的男性戒毒学员598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戒毒学员对阿片类和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类毒品的SUD情况,将戒毒学员分为三组:阿片类SUD组(245例)、ATS类SUD组(197例)和双重SUD组(146例)。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Ⅰ/P)中文版,对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酒精SUD、镇静催眠药SUD)进行诊断,并比较不同毒品SUD戒毒学员中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结果云南省598例男性戒毒学员中存在阿片类SUD、ATS类SUD和双重SUD的戒毒学员共588例。三组戒毒学员精神病性障碍、酒精SUD、镇静催眠药SUD终生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戒毒学员中,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和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5.82%,其中阿片类SUD组戒毒学员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5.31%)低于ATS类SUD组(20.30%)及双重SUD组(27.40%)(P<0.05);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1.77%,阿片类SUD组、ATS类SUD组及双重SUD组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7.14%、25.38%和24.66%;酒精SUD的终生患病率为42.18%,阿片类SUD组戒毒学员酒精SUD的终生患病率(35.10%)低于ATS类SUD组(45.69%)及双重SUD组(49.32%)(P<0.05);镇静催眠药SUD的终生患病率为13.61%,阿片类SUD组、双重SUD组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9.18%和22.60%,ATS类SUD组戒毒学员中无检出。结论常见轴Ⅰ精神疾病在云南省SUD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同类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且这些精神疾病在ATS类SUD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又高于阿片类SUD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相关性障碍 阿片相关性障碍 甲基苯丙胺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障碍 吸毒者 云南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阿片戒断的药物治疗现状
2
作者 汪春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本文综述了美国阿片中毒的治疗、阿片戒断的急性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以及维持治疗撤除的现状。
关键词 阿片 阿片相关性障碍 物质戒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法治疗阿片类药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赐聪 林伟鹏 张建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91-592,共2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阿片类药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方法:将90例阿片类药依赖者急性脱毒后10d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及常规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心理治疗,治疗3个月,用修订的“...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阿片类药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方法:将90例阿片类药依赖者急性脱毒后10d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及常规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心理治疗,治疗3个月,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贴压法控制阿片类药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相关性障碍 物质戒断综合征 耳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侧被盖区注射M_5受体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海洛因敏化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刘惠芬 朱华强 +2 位作者 陈为升 赖苗军 周文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观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毒蕈碱受体亚型5(M5)在海洛因诱导大鼠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sc海洛因0.25mg·kg-1·d-1,连续8d,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每次给药后15min测定大鼠60min内的自主活动。之后... 目的观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毒蕈碱受体亚型5(M5)在海洛因诱导大鼠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sc海洛因0.25mg·kg-1·d-1,连续8d,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每次给药后15min测定大鼠60min内的自主活动。之后停药10d,第18天VTA内微量注射M5受体反义(M5AS-ON)或正义寡脱氧核苷酸(M5S-ON)2μg。24h后大鼠sc海洛因0.25mg·kg-1激发,15min后测定大鼠60min内的自主活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蓝斑核(LC)和杏仁核(LA)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结果海洛因模型组戒断10d后大鼠自主活动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成功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在海洛因激发前24hVTA微量注射M5AS-ON能抑制大鼠海洛因的行为敏化,而VTA中微量注射M5S-ON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同时,模型组大鼠脑内LC和LA区神经元pCRE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VTA中微量注射M5AS-ON能明显抑制LC及LA区神经元pCREB阳性表达的增加,而VTA中注射M5S-ON后大鼠LC和LA区神经元pCREB表达较海洛因敏化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VTA内M5受体参与了海洛因的行为敏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C和LA神经元CREB蛋白的磷酸化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自主活动 受体 毒蕈碱 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阿片相关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