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共党代表会议前的改革形势——记《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的谈话
1
作者
柳光青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1期8-10,共3页
6月28日,苏联共产党即将举行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是戈尔巴乔夫在去年1月中央全会上建议举行的,它将对3年来的经济改革进行总结,并讨论党和社会生活民主化即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今年1月1日起,苏联的企业已开始分批实行《国营企...
6月28日,苏联共产党即将举行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是戈尔巴乔夫在去年1月中央全会上建议举行的,它将对3年来的经济改革进行总结,并讨论党和社会生活民主化即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今年1月1日起,苏联的企业已开始分批实行《国营企业法》,贯彻执行去年6月全会制订的经济体制根本改革的纲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阻力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4月5日,《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对3月13日《苏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纳西耶夫
苏联人
安德列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形势
经济改革
苏共中央
斯大林时期
耐普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六次人代会和盖达尔——叶利钦回忆录摘译(二)
2
作者
孙凌云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5期16-18,共3页
波波夫、索布恰克、阿法纳西耶夫 经常有人问我,1991年秋天,几位戈尔巴乔夫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象波波夫、索布恰克和阿法纳西耶夫为什么没有进入总统的圈子。确实,这些人都是1989—1990年民主浪潮中的真正领袖,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波...
波波夫、索布恰克、阿法纳西耶夫 经常有人问我,1991年秋天,几位戈尔巴乔夫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象波波夫、索布恰克和阿法纳西耶夫为什么没有进入总统的圈子。确实,这些人都是1989—1990年民主浪潮中的真正领袖,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波波夫和索布恰克都是强有力、独立性强的政治家,但是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达尔
阿法纳西耶夫
波波夫
布恰
政权危机
伊戈尔
布利斯
米哈伊洛维奇
中央银行
洛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影响
3
作者
金敢
《国际展望》
1987年第8期24-,共1页
自去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彻底销毁全部核武器”的声明中首次使用“新的政治思维”一词以来,苏联内外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反映虽然尚不十分突出,但已引起人们很大关注。近来,苏...
自去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彻底销毁全部核武器”的声明中首次使用“新的政治思维”一词以来,苏联内外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反映虽然尚不十分突出,但已引起人们很大关注。近来,苏联领导人和报刊对“新思维”作了不少解释。《真理报》总编阿法纳西耶夫在《论“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纳西耶夫
军事战略
内外政策
利加乔夫
苏共中央
裁军协议
战略均势
作战潜力
美国军事
和平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学者谈改革
4
作者
黎青
《国际展望》
1987年第22期17-18,共2页
改革的浪潮正席卷苏联。最近,苏联报刊发表了许多著名学者关于改革的看法,现将若干有代表性的议论摘译如下: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教授阿·布坚科:
关键词
莫斯科大学
阿法纳西耶夫
苏共中央
苏共二十大
思想理论界
愈识形态
档案学院
改革时期
命令式
鲍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新领导人的第一轮和平攻势
5
作者
王连志
《国际展望》
1985年第9期2-3,共2页
苏共中央新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4月7日发表的首次对外重要讲话宣布,自即日起直至11月,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并停止执行为对付美国在欧洲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Ⅰ式导弹而采取的其他对应措施。同时,他还正式证实已同意与美国总...
苏共中央新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4月7日发表的首次对外重要讲话宣布,自即日起直至11月,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并停止执行为对付美国在欧洲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Ⅰ式导弹而采取的其他对应措施。同时,他还正式证实已同意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会晤,以便“在很高的级别上推动苏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美关系
苏共中央
美国总统里根
对应措施
潘兴
核军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
美国导弹
苏美首脑会谈
阿法纳西耶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
6
作者
赵华胜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7期22-23,1,共3页
每当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出现风浪时,历史领域也总会随之涌起波澜。这是由于苏联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在政治上至今悬而未决。随着改革的深入,历史领域的新问题、新观点也不断提出,因而引起不少的争论和论战。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将向你提...
每当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出现风浪时,历史领域也总会随之涌起波澜。这是由于苏联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在政治上至今悬而未决。随着改革的深入,历史领域的新问题、新观点也不断提出,因而引起不少的争论和论战。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将向你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人
历史领域
卫国战争
勃列日涅夫
重大历史问题
阿法纳西耶夫
加米涅夫
苏联社会
社会政治生活
苏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开展“多维”外交
7
作者
杜小强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8期20-21,共2页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苏提出了外交“新思维”的口号和对外政策改革的任务,开展“多维”外交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多维”是数学名词,意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戈尔巴乔夫在去年苏共27大上曾提出建立包括军事、政治...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苏提出了外交“新思维”的口号和对外政策改革的任务,开展“多维”外交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多维”是数学名词,意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戈尔巴乔夫在去年苏共27大上曾提出建立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人文领域在内的“无所不包的国际安全体系”,实际上已指出了当前苏外交的“多维”性。去年5月,苏共中央书记、中央国际部长多勃雷宁第一次明确采用了“多维”的提法,他强调在解决国际安全问题时要采取“多维”的态度,即以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政治领域的进步以及人文领域状况的改善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中央
国际安全体系
人文领域
国际安全问题
数学名词
持不同政见者
对外政策
多勃雷宁
东西方关系
阿法纳西耶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家之见
8
《区域经济评论》
1988年第12期13-,共1页
△管理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也就是说,它是世界本质的一部分。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因此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文化发展的结果。管理学对于一种社会的传统丈化、价值观念和信仰的运用愈是充分,它的作用发挥就越大。
关键词
世界本质
阿法纳西耶夫
象科
卡斯特
象工
鲁克
索尔
大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解体前后的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
9
作者
李海英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1-41,共1页
和苏联解体一样,原苏联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严格地说,这种变化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发生了。早在1986年底,在激进的改革者尤里·阿法纳西耶夫担任了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院长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该学院的办学方向。
关键词
档案学院
阿法纳西耶夫
尤里
办学方向
协台
口述史
历史地理学
历史研究
教育费用
就职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共党代表会议前的改革形势——记《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的谈话
1
作者
柳光青
出处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1期8-10,共3页
文摘
6月28日,苏联共产党即将举行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是戈尔巴乔夫在去年1月中央全会上建议举行的,它将对3年来的经济改革进行总结,并讨论党和社会生活民主化即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今年1月1日起,苏联的企业已开始分批实行《国营企业法》,贯彻执行去年6月全会制订的经济体制根本改革的纲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阻力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4月5日,《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对3月13日《苏俄报》
关键词
阿法纳西耶夫
苏联人
安德列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形势
经济改革
苏共中央
斯大林时期
耐普曼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六次人代会和盖达尔——叶利钦回忆录摘译(二)
2
作者
孙凌云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5期16-18,共3页
文摘
波波夫、索布恰克、阿法纳西耶夫 经常有人问我,1991年秋天,几位戈尔巴乔夫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象波波夫、索布恰克和阿法纳西耶夫为什么没有进入总统的圈子。确实,这些人都是1989—1990年民主浪潮中的真正领袖,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波波夫和索布恰克都是强有力、独立性强的政治家,但是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关键词
盖达尔
阿法纳西耶夫
波波夫
布恰
政权危机
伊戈尔
布利斯
米哈伊洛维奇
中央银行
洛普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影响
3
作者
金敢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8期24-,共1页
文摘
自去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在“彻底销毁全部核武器”的声明中首次使用“新的政治思维”一词以来,苏联内外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反映虽然尚不十分突出,但已引起人们很大关注。近来,苏联领导人和报刊对“新思维”作了不少解释。《真理报》总编阿法纳西耶夫在《论“新思维”》
关键词
阿法纳西耶夫
军事战略
内外政策
利加乔夫
苏共中央
裁军协议
战略均势
作战潜力
美国军事
和平竞赛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学者谈改革
4
作者
黎青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22期17-18,共2页
文摘
改革的浪潮正席卷苏联。最近,苏联报刊发表了许多著名学者关于改革的看法,现将若干有代表性的议论摘译如下: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教授阿·布坚科:
关键词
莫斯科大学
阿法纳西耶夫
苏共中央
苏共二十大
思想理论界
愈识形态
档案学院
改革时期
命令式
鲍文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新领导人的第一轮和平攻势
5
作者
王连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5年第9期2-3,共2页
文摘
苏共中央新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4月7日发表的首次对外重要讲话宣布,自即日起直至11月,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并停止执行为对付美国在欧洲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Ⅰ式导弹而采取的其他对应措施。同时,他还正式证实已同意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会晤,以便“在很高的级别上推动苏美关系”。
关键词
苏美关系
苏共中央
美国总统里根
对应措施
潘兴
核军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
美国导弹
苏美首脑会谈
阿法纳西耶夫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
6
作者
赵华胜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7期22-23,1,共3页
文摘
每当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出现风浪时,历史领域也总会随之涌起波澜。这是由于苏联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在政治上至今悬而未决。随着改革的深入,历史领域的新问题、新观点也不断提出,因而引起不少的争论和论战。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将向你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动态。
关键词
苏联人
历史领域
卫国战争
勃列日涅夫
重大历史问题
阿法纳西耶夫
加米涅夫
苏联社会
社会政治生活
苏共中央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开展“多维”外交
7
作者
杜小强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8期20-21,共2页
文摘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苏提出了外交“新思维”的口号和对外政策改革的任务,开展“多维”外交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多维”是数学名词,意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戈尔巴乔夫在去年苏共27大上曾提出建立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人文领域在内的“无所不包的国际安全体系”,实际上已指出了当前苏外交的“多维”性。去年5月,苏共中央书记、中央国际部长多勃雷宁第一次明确采用了“多维”的提法,他强调在解决国际安全问题时要采取“多维”的态度,即以经济领域的重大进展、政治领域的进步以及人文领域状况的改善来“
关键词
苏共中央
国际安全体系
人文领域
国际安全问题
数学名词
持不同政见者
对外政策
多勃雷宁
东西方关系
阿法纳西耶夫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家之见
8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1988年第12期13-,共1页
文摘
△管理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也就是说,它是世界本质的一部分。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因此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文化发展的结果。管理学对于一种社会的传统丈化、价值观念和信仰的运用愈是充分,它的作用发挥就越大。
关键词
世界本质
阿法纳西耶夫
象科
卡斯特
象工
鲁克
索尔
大卫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解体前后的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
9
作者
李海英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1-41,共1页
文摘
和苏联解体一样,原苏联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严格地说,这种变化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发生了。早在1986年底,在激进的改革者尤里·阿法纳西耶夫担任了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院长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该学院的办学方向。
关键词
档案学院
阿法纳西耶夫
尤里
办学方向
协台
口述史
历史地理学
历史研究
教育费用
就职演说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共党代表会议前的改革形势——记《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的谈话
柳光青
《国际展望》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第六次人代会和盖达尔——叶利钦回忆录摘译(二)
孙凌云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影响
金敢
《国际展望》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联学者谈改革
黎青
《国际展望》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苏联新领导人的第一轮和平攻势
王连志
《国际展望》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联历史领域的新观念
赵华胜
《国际展望》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苏联开展“多维”外交
杜小强
《国际展望》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专家之见
《区域经济评论》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苏联解体前后的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
李海英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