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根廷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及肌肉组织凝胶保水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芳 吴永沛 +1 位作者 陈梅香 陈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6-389,共4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pH、离子浓度、单体保水剂、复合保水剂对阿根廷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肌肉凝胶保水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 6.6,离子浓度0.7 mol/L,温度为70℃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能力最佳;甘油和多聚磷酸钠组成的复合保水剂... 研究了不同温度、pH、离子浓度、单体保水剂、复合保水剂对阿根廷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肌肉凝胶保水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 6.6,离子浓度0.7 mol/L,温度为70℃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能力最佳;甘油和多聚磷酸钠组成的复合保水剂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能力影响最大;该复合保水剂添加的体积分数为6%时,阿根廷鱿鱼肌肉凝胶保水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鱿鱼 肌原纤维蛋白质 凝胶 保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磷品质改良剂对阿根廷鱿鱼冷冻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燕燕 游刚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林婉玲 周婉君 杨少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4,共6页
通过考察阿根廷鱿鱼(Sepiaiuex argentinus)在冻藏过程的浸泡增重率、自由液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盐溶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钙ATP酶(Ca^2+-ATP酶)活性、pH、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色泽的变化,试验分别比较了蒸馏水、常... 通过考察阿根廷鱿鱼(Sepiaiuex argentinus)在冻藏过程的浸泡增重率、自由液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盐溶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钙ATP酶(Ca^2+-ATP酶)活性、pH、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色泽的变化,试验分别比较了蒸馏水、常用的含磷保水剂及无磷品质改良剂对阿根廷鱿鱼冷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鱿鱼经无磷品质改良剂或含磷保水剂处理后,在冻藏过程中较用蒸馏水处理的具有更好的保水性,浸泡增重率达到26%~35%,但无磷品质改良剂较含磷保水剂能更好地减少鱿鱼自由液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且盐溶性蛋白减少率和Ca^2+-ATP酶活性损失率分别比含磷保水剂组少6%和5%,TVB—N变化缓慢且小于0.30mg·g^-1,而对鱿鱼pH和色差值影响不大。因此,无磷品质改良剂能有效防止冻藏鱿鱼冷冻变性,且效果优于含磷保水剂,值得在鱿鱼冷冻加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鱿鱼 无磷品质改良剂 抗冷冻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冻方式对阿根廷鱿鱼鲜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常青 李桂芬 +2 位作者 何定芬 骆静 谢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28,171,共7页
以阿根廷鱿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解冻方式对鱿鱼进行解冻处理,并对鱿鱼的解冻时间、感官、质构、理化指标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解冻方式所需的解冻时间不同,流水解冻方式下解冻最快,用时61 min。物理分析结果表明... 以阿根廷鱿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解冻方式对鱿鱼进行解冻处理,并对鱿鱼的解冻时间、感官、质构、理化指标以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解冻方式所需的解冻时间不同,流水解冻方式下解冻最快,用时61 min。物理分析结果表明,经静水解冻处理的鱿鱼样品效果较好,解冻损失率最小可达到1.32%。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解冻方式相比,经低温空气解冻处理的鱿鱼样品在气味和色泽方面更好。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室温空气解冻处理的鱿鱼样品TVB-N值最大,达到了20.53 mg/100 mg;不同解冻方式对蛋白质Ca2+-ATPase活性、活性总疏基含量和盐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组织肌肉结构分析可知,经低温空气解冻处理的鱿鱼,组织结构最为紧密,空隙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阿根廷鱿鱼解冻过程中,通过流水解冻方式处理的样品,得到的结果最为理想。本研究将对鱿鱼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冻方式的选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鱿鱼 解冻技术 鲜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阿根廷鱿鱼内源性甲醛及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
4
作者 宋素珍 李佳琳 +4 位作者 曹娜娜 赵梦晓 杨贤庆 沈琳 李颖畅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3,共6页
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阿根廷鱿鱼内源性甲醛及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4 ℃、0 ℃、-20 ℃贮藏条件下鱿鱼体内甲醛(FA)、二甲胺(DMA)、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活性(TMAOase)、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菌落总数... 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阿根廷鱿鱼内源性甲醛及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4 ℃、0 ℃、-20 ℃贮藏条件下鱿鱼体内甲醛(FA)、二甲胺(DMA)、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活性(TMAOase)、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鱿鱼体内FA、DMA、TMA和菌落总数呈现上升趋势;TMAO和蛋白溶解度呈现下降趋势;在4 ℃和0 ℃下TMAOase活性呈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20 ℃下TMAOase活性呈先上升后略微降低的趋势;各温度下的甲醛含量和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MAOase)酶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4 ℃=0.791,r0 ℃=0.863,r-20℃=0.825)。本研究为不同贮藏条件下甲醛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鱿鱼 内源性甲醛 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