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的食物组成及其生态角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东明 宋维 冯艺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生长速度快、终生一次繁殖产卵、生命周期短的大洋浅海性头足类,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物种。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阿根廷滑柔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在短暂的生命周期里,阿根廷滑柔鱼具有索饵–生殖洄游的生活史特征,并采取收入–资本混合型的生殖投入策略,即以现场摄食饵料吸收转化的能量投入为主、肌肉存储能量投入为辅。在不同的栖息海域与生长发育阶段,阿根廷滑柔鱼具有不同的食物组成。本文扼要概述阿根廷滑柔鱼的组织能量积累特点、能量积累过程的食物组成变化以及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作为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同时,探讨了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需求与洄游、摄食策略的关系,并对阿根廷滑柔鱼作为海洋食物网能量传输者的生态角色在气候变化、渔业活动背景下的变化做了展望分析,可为持续开发该种类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能量积累 食物组成 生态位 头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环境对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繁殖力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吴海珠 陈昭凯 林东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为深入认知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繁殖力特性,选取2021年西南大西洋海域的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样本,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阿根廷滑柔鱼繁殖力特性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 为深入认知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繁殖力特性,选取2021年西南大西洋海域的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样本,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阿根廷滑柔鱼繁殖力特性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平均有效繁殖力为(67061.72±24147.00)粒卵母细胞,成熟卵子最大卵径为1.89 mm、最大能量密度为26.21 kJ·g^(−1);在不同采样月份,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有效繁殖力无显著性差异,而成熟卵子大小及卵子能量密度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性;叶绿素a质量浓度是影响有效繁殖力大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质量浓度0.40~0.45 mg·m^(−3)时有效繁殖力达到较大值;海表温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平面高度3个环境因子均对输卵管卵子大小、卵子能量密度产生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对阿根廷滑柔鱼个体的繁殖力、卵子大小及卵子能量密度等繁殖力特性具有显著的效应关系,雌性个体的生殖投入分配是对栖息海域环境选择适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有效繁殖力 卵子大小 能量密度 海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能量积累特点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3
作者 刘伟 臧娜 林东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0,共9页
为了掌握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雄性个体的能量积累及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文章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分析了2020—2021年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肌肉、消化腺和精巢等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 为了掌握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雄性个体的能量积累及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文章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分析了2020—2021年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肌肉、消化腺和精巢等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肌肉、消化腺和精巢的组织能量密度分别为(20.15±0.64)、(30.00±2.62)和(19.66±0.33)kJ/g。肌肉组织能量积累占比最大,消化腺次之,精巢的最小;肌肉、消化腺两者的相对能量积累均存在显著的年间差异,精巢的相对能量积累没有年间差异。三个组织的总能量积累与胴长呈正相关关系,肌肉、消化腺的相对能量积累也与胴长呈线性相关关系,而精巢相对能量与胴长没有显著相关性。肌肉和消化腺的相对能量积累均与海底温存在显著效应关系,并且海表温也是影响肌肉相对能量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精巢相对能量积累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雄性个体的能量积累存在组织差异,并且肌肉、消化腺的相对能量积累与个体大小、栖息海域水温密切相关,而精巢组织相对能量积累不因个体大小、栖息海域环境波动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阿根廷滑柔鱼能量积累及环境选择适应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密度 能量积累 环境适应性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适宜栖息地模型比较及其在渔场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汪金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IS>0.6的海域,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4%以上,作业次数占总作业次数的68%以上;基于SST和SSH的AMM栖息地指数模型可用于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的实时动态预报,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西南大西洋 栖息地指数 海洋环境 渔场分布 外包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间耳石和角质颚的形态差异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2 位作者 陆化杰 李建华 刘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86-5997,共12页
头足类硬组织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品,提取出625对耳石和787对角质颚,测量耳石10个形态数据和角质颚12个形态数据,通过除以胴长(Mantl... 头足类硬组织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品,提取出625对耳石和787对角质颚,测量耳石10个形态数据和角质颚12个形态数据,通过除以胴长(Mantle Length,ML)校正后,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建立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BNS群体耳石和角质颚外形参数雌性大于雄性,而SPS群体则为雄性大于雌性。均数差异性检验认为,同一群体不同性别的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Length,TSL)、最大宽度(Maximum Width,MW)、侧区长(Lateral Dome Length,LDL)、翼区长(Wing Length,WL)、翼区宽(WingWidth,WW)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性别不同群体的MW、背侧区长(Dorsal Lateral Length,DLL)、吻侧区长(RostrumLateral Length,RLL)和WW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群体不同性别间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pper Hood length,UHL)、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上喙长(Upper Rostrum length,URL)、上喙宽(Upper rostrum width,URW)、上侧壁长(UpperLateral wall length,ULWL)、下喙长(Lower Rostrum length,LRL)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一性别不同群体角质颚的下头盖长(Lower Hood length,LHL)、下脊突长(Lower crest length,LCL)、LRL、下喙宽(Lower Rostrum width,LRW)、下侧壁长(LowerLateral wall length,LLWL)、下翼长(Lower Wing length,LWL)存在显著差异(P<0.01)。耳石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雌雄的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TSL/ML、DLL/ML、RW/ML和MW/ML,SPS群体主要集中于TSL/ML、RW/ML、WW/ML和DDL/ML;角质颚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和LRW/ML,SPS群体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URL/ML、LWL/ML和LRL/ML。利用角质颚和耳石对两群体样本分性别建立了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均高于60%,所划分群体在部分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今后应加强样本采集个体大小和时间跨度,以更好的分析其群体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耳石 角质颚 形态差异 群体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年间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舟 陆化杰 +2 位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钱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1-379,共9页
将2007年2—5月、2008年3—5月、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比较其不同年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渔获物雌雄比为1.14—1.50:1;3a雌性个体的胴长(体重)分别为188—346mm(110—856g)、200—36... 将2007年2—5月、2008年3—5月、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比较其不同年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渔获物雌雄比为1.14—1.50:1;3a雌性个体的胴长(体重)分别为188—346mm(110—856g)、200—364mm(145—950g)、124—276mm(72—425g),雄性个体的胴长(体重)为178—298mm(102—703g)、193—314mm(145—680g)、104—335mm(70—374g)。2010年渔获个体明显比2007和2008年小。各年间及雌、雄个体间的体重与胴长关系均存在差异(P<0.001),渔获物中年间性成熟组成差异明显,此外各年3月份渔获个体也存在显著差异。雌、雄个体的胴长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3—1.07 mm/d、0.47—0.68 mm/d,相对生长率分别为0.24—0.41%d-1、0.23—0.33%d-1;雌、雄个体的体重平均生长率在1.70—5.25 g/d、1.64—4.59 g/d,相对生长率分别为0.92—1.37%d-1、0.86—1.40%d-1。渔汛期间,胴长、体重与时间的关系均符合指数生长曲线,但生长指数年间差异明显。综合分析认为:2007年渔获物基本上为南巴塔哥尼亚种群;2008年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为主,但也有少量较小个体的夏季产卵种群;2010年则以夏季产卵种群为主,并有少量的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生物学特性 性成熟 生长率 年间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2个不同产卵群间角质颚外形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40,共8页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通常被用来鉴定种类、估算资源量。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160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角质颚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结合日龄数据,研究了不同产卵群间角...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通常被用来鉴定种类、估算资源量。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160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角质颚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结合日龄数据,研究了不同产卵群间角质颚外形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和下翼长(LWL)可作为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特征指标。角质颚外形生长存在群体间差异但不存在性别间差异。秋季产卵群的UHL、UCL、UWL、和LHL与日龄关系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LCL和LWL与日龄关系则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冬季产卵群的UHL、UCL、LHL、LCL和LWL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UWL则适合用幂数函数表示。2个产卵群主要外形参数的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相对生长率总体上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研究认为,不同产卵群体间角质颚外形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为利用角质颚外形参数进行群体划分及日龄判别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角质颚 生长 生长率 西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卵场环境因子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补充量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金涛 高峰 +2 位作者 雷林 官文江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2003—2011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计算分析了阿根廷...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2003—2011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计算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在产卵期产卵场各月最适表层水温范围占总面积的比例(用PS表示)以及表征海流强度的SST、SSTA等多种环境变量因子与单位捕捞量渔获量(CPUE)的相关性,建立多种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资源补充量预报模型,同时分析比较预报模型的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6月份有3片连续区域的SST与CPUE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分别为38°~39°S、54°~55°W,40.5°~41.5°S、51°~52°W,39.9°~40.4°S、42.6°~43.1°W。利用6月份此3片连续区域SST与次年CPUE建立的三元线性模型,模型符合统计检验,偏差解释率为82.4%。在此基础上加入7月份PS影响因子建立3种方案下的误差反向传播(E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认为,包含了福克兰寒流与巴西暖流表温信息的方案3模型优于其他两种模型,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 补充量预报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1 位作者 方舟 刘必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5,共11页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间无差异。冬季产卵群TSL和MW的生长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耳石重量(SW)的生长存在群体和性别间差异,冬季产卵群雌、雄个体SW的生长分别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分别适合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表示。两个群体的TSL、MW、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而SW的绝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相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年龄段内冬季产卵群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基本上都大于秋季产卵群,雌性个体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要大于雄性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耳石微结构 耳石生长 生长率 西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1 位作者 刘必林 龚彩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91-98,共8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广泛分布在22o~54o 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及其大陆坡海域,其中35 o~52 o S海域的资源尤为丰富。它是鱿钓等的重要捕捞对象,最高年产量超过100万t,但产量年间波动非常大。掌握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广泛分布在22o~54o 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及其大陆坡海域,其中35 o~52 o S海域的资源尤为丰富。它是鱿钓等的重要捕捞对象,最高年产量超过100万t,但产量年间波动非常大。掌握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渔业生物学 西南大西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的阿根廷滑柔鱼CPUE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德伟 张龙 +1 位作者 王洋 朱文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1,共6页
根据2013年渔季在阿根廷外海公海海域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表温、水深和流速等环境数据,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夏秋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与时空因素、环境因子的... 根据2013年渔季在阿根廷外海公海海域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表温、水深和流速等环境数据,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夏秋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与时空因素、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GAM模型对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56.10%,其中作业日期、表温、水深和流速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准则,包含上述4个显著变量的广义可加模型为最佳模型,其pseduo系数PCf值为0.487,AIC值为660.68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各环境因子(海水表温、水深和流速)中,水深与研究区域CPUE的关系最为密切,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阿根廷外海公海)适宜水深为分别为100~120 m和250~500 m,适宜表温为8~14℃,最适表温为12~14℃。 G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PUE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作业日期>水深>表温>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西南大西洋 广义加性模型( GAM) 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时空变化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也是中国大陆鱿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资源的基础.本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也是中国大陆鱿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资源的基础.本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南大西洋39°~51°S、57°~67°W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及与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月间,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及作业次数在纬度方向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经度方向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增.不同年份间,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经度方向分布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1~5月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经度的变化与SS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渔场重心均随着SST的升高呈现向南和向西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渔场 海洋表层温度 西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标记的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2 位作者 许强华 方舟 陆化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2个分子标记对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 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2个分子标记对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1、0.535±0.066、0.002 24±0.001 59和1.243。基于Cytb基因序列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7、0.528±0.058、0.002 65±0.001 89和1.222。2个分子标记均揭示: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单倍型邻接树、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及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 st均表明,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不存在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此外,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也不显著,。可见,阿根廷滑柔鱼产卵群体间具有频繁的基因流。推测与该物种为大型洄游性种类,生命周期短,以及海洋环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产卵群体 遗传变异 COI基因 CY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耳石重量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1 位作者 李建华 陆化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7,共9页
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样本,提取574对耳石并进行称重,利用方差分析(ANOVA)法和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 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样本,提取574对耳石并进行称重,利用方差分析(ANOVA)法和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分别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和耳石外部形态对耳石重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NS群体不同性别耳石重量不存在差异(P>0.05),SPS群体耳石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BNS群体耳石重量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SPS群体雌性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雄性则无差异(P>0.05);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胴长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40~260 mm和220~240 mm分别为BN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220~240 mm和200~200 mm分别为SP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两个群体的耳石总长(TSL)、背侧区长(DLL)和侧区长(LDL)与耳石重量的相关性较大,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生长曲线,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耳石长度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耳石总长1 000μm左右是阿根廷滑柔鱼耳石总长所对应耳石重量的变化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耳石重量 性腺成熟度 胴长 耳石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西南大西洋拖网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岩 张秀梅 +1 位作者 周游 孙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7,共9页
根据2011年1月~4月双拖网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时采集的901尾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样本,对其渔获群体组成、摄食等级、胴长-体质量关系以及性腺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个体大小随采样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大趋势;小胴... 根据2011年1月~4月双拖网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时采集的901尾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样本,对其渔获群体组成、摄食等级、胴长-体质量关系以及性腺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个体大小随采样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大趋势;小胴长组阿根廷滑柔鱼的摄食能力较大胴长组弱,摄食等级的高低与其繁殖高峰期有关。阿根廷滑柔鱼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91.6 mm和182.6 mm,性腺成熟度为Ⅴ期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处于Ⅲ、Ⅳ期个体的平均胴长。综合分析推测,该研究采集的901尾样本为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和夏季产卵群体的混合样本,在拖网作业后期,渔场补充了部分大个体的夏季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拖网 西南大西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2个产卵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连为 陈新军 +1 位作者 许强华 傅建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并检验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7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1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43,各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90~0.9...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冬生群体与秋生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并检验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7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1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43,各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90~0.931)。3个群体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o=0.796~0.904)。两两群体间的Fst值以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08 3,P>0.05);阿根廷滑柔鱼冬生与秋生2个群体间及冬生群体在时间上的遗传差异不显著。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冬生群体2个群体聚在一起。阿根廷滑柔鱼为大型洄游性种类,不同产卵群体有可能在生殖洄游过程中发生混合并进行基因交流,从而表现出遗传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产卵群体 遗传变异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326-330,共5页
根据 2 0 0 1年 2~ 8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 ,结合表温资料 ,按经纬度 1°× 1°的格式进行分析 ,利用MarineExplorer4 .0软件作图。结果表明 ,产量主要集中在 6 0°W、4 5°S附近的公海渔场 ,2~ 3... 根据 2 0 0 1年 2~ 8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 ,结合表温资料 ,按经纬度 1°× 1°的格式进行分析 ,利用MarineExplorer4 .0软件作图。结果表明 ,产量主要集中在 6 0°W、4 5°S附近的公海渔场 ,2~ 3月为产量高峰期 ;4~ 5月产量开始下降 ;6~ 8月产量急速下降。在福克兰群岛海域平均日产量较高。作业渔场的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2~ 6月平均每月下降约 1.2℃。用K -S检验法对各表温值所累加的出现频度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表温与CPUE的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 产量 表层温度 平均日产量 K-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元素组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耳石微量元素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头足类群体划分、洄游史等领域的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 耳石微量元素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头足类群体划分、洄游史等领域的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按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生长阶段,分析了33枚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主要由56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铁Fe、镁Mg、钡Ba、硼B、镓Ga。方差分析表明(ANOVA),不同性别间Ca、Sr、Na、P、K、Fe、Mg、Ba、B、Ga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孵化群和秋季孵化群间耳石的Sr、Na、Mg、Ba和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P、K、Fe和Ga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耳石的核心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等不同部位间的Na、Ba和G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Sr、P、K、Fe、Mg和B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Sr和Mg含量及其分布特性最适合用于研究阿根廷滑柔鱼的群体划分、洄游史等渔业生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耳石 元素组成 西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洪亮 徐汉祥 +2 位作者 朱文斌 徐开达 林珊民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6期56-60,共5页
根据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与宁波远洋渔业公司共4艘调查船的调查资料,结合表温数据,对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的主汛期为3—5月,作业渔场主要在45°-47°S、... 根据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与宁波远洋渔业公司共4艘调查船的调查资料,结合表温数据,对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的主汛期为3—5月,作业渔场主要在45°-47°S、60°W以西、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线以东海域。作业渔场的产量分布与表温存在一定的关系,1-6月份的适宜表温为6.0~14.0℃,其月间变化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2000年、2003年相比,2008年的主要作业渔场明显偏南,这主要与其表温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公海 阿根廷 产量 表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BM模型的中国大陆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CPUE标准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曹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75-5384,共10页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既是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种类,也是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表示渔业资源状况及其丰度的常用指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和海洋卫星...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既是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种类,也是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表示渔业资源状况及其丰度的常用指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和海洋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基于贝叶斯的广义线性模型(GLBM),分未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和加入随机交互选项3种情况对中国大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的CPUE进行标准化。根据偏差信息准则(DIC)值最小来确定最佳贝叶斯模型。结果表明,包含纬度、海表温度、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月×纬度、月×经度及年×纬度变量且加入随机交互项的GLBM模型为最适。标准化后的CPUE较名义CPUE小,年间变化平缓。与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标准化的CPUE比较,GLBM模型更能反映其资源丰度的真实水平。研究认为,2001—2010年间经GLB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CPUE标准化 GLBM模型 西南大西洋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