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根藤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分析
1
作者 黄兹宝 陈咪咪 +3 位作者 张勇 张小坡 董琳 张彩云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为了寻找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中具有降糖活性的阿朴菲类生物碱,以无根藤为研究对象,通过酸溶碱沉法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获取总生物碱,并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再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 为了寻找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中具有降糖活性的阿朴菲类生物碱,以无根藤为研究对象,通过酸溶碱沉法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获取总生物碱,并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再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评价所得阿朴菲类生物碱对HL-7702细胞葡萄糖消耗活性。鉴定结果发现1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无根藤米丁(1)、无根藤米里丁(2)、小唐松草宁碱(3)、新木姜子素(4)、N-metilseconeolitsine(5)、N-methyl-2,3,6-trimethoxymorphin-andien-7-one(6)、10-O-甲基汝兰碱(7)、无根藤定碱(8)、norneolitsine(9)、O-甲基无根藤碱(10)、无根藤碱(11)、filiformine(12)、降南天竹碱(13),其中,化合物5和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葡萄糖消耗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11显著促进HL-7702细胞葡萄糖消耗,具有研究开发成降糖先导化合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根藤 阿朴菲类生物碱 提取分离 波谱解析 葡萄糖消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及3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毒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晏菲 马云淑 +2 位作者 汪波 陈成 王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1-995,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三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三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比较几种AP类生物碱的毒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分离和鉴定了3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AP型的荷包牡丹酮(Dicentrinone,Dico)和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Dic),以及原小檗碱(Protoberberine,PBB)型的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Tet)。其中Dico为首次从荷包地不容中分离出来,其LD_(50)=7.266 mg/kg,Dic的LD50=26.802 mg/kg,异可利定(Isocorydine,Isoc)的LD_(50)=32.16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地不容 阿朴菲类生物碱 荷包牡丹酮 荷包牡丹碱 异可利定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奇志 赵毅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6-324,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活性、离子通道作用活性、抗血清素活性、细胞毒性、抗氧化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神经系统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等十个方面,并对其构效关系... 综述了近年来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活性、离子通道作用活性、抗血清素活性、细胞毒性、抗氧化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神经系统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等十个方面,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朴菲类生物碱 生物活性 构效关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傅春燕 刘永辉 +2 位作者 周中流 尹文清 陈凯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对甘蔗凤梨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柑橘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g/L时,瓜馥木总生物碱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对甘蔗凤梨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柑橘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g/L时,瓜馥木总生物碱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它们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4535、1.3921、2.0200、1.9084、1.6413、2.7041g/L;从瓜馥木总生物碱分离得到的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对6种病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1,2-亚甲二氧基-N-甲氧酰基-阿朴菲生物碱对6种病菌的EC50分别为0.1539、0.2334、0.1367、0.1735、0.4012、0.316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馥木总生物碱 阿朴菲类生物碱 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抗黑色素瘤活性及其斑马鱼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万怡莉 仲辉 +1 位作者 陈莉 孙建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9-535,共7页
以A环1,2-亚甲二氧基为取代,合成了一系列在D环9,10,11位含不同取代基的共10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其结构均经ESI-MS、^(13)C NMR和^(1)H NMR确认。通过MTT实验探究此类化合物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潜在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构效关系... 以A环1,2-亚甲二氧基为取代,合成了一系列在D环9,10,11位含不同取代基的共10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其结构均经ESI-MS、^(13)C NMR和^(1)H NMR确认。通过MTT实验探究此类化合物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潜在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构效关系,同时采用斑马鱼体内急性毒性实验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可以显著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其中化合物Ⅳa的抗黑色素瘤活性最强且安全范围大,可作为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朴菲类生物碱 合成 黑色素瘤 安全性评价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