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新模式: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肖庆辉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致使阿拉善地块北部珠斯楞—杭乌拉带由泥盆纪相对稳定的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并形成一套前弧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晚石炭世乌力吉—宗乃山—沙拉扎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诺尔公—红古玉林带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由此构成阿拉善地块岩石圈部分垮塌,使中南部广泛区域沉降,形成一套后弧环境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岩石组合,并伴随同时期的辉长岩等基性岩体侵入;二叠纪造山带岩石圈完全垮塌,大规模软流圈上涌物质和热,使俯冲的洋壳物质、加厚下地壳混合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衍生新生物质等被加热熔融,形成高(超)钾岩浆储库。早二叠世,因侧向强迫重力翻转或受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触发,导致高(超)钾质岩浆沿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陆壳中的岩石圈不连续挤出,以气球膨胀式短时、快速侵位,形成以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为代表的二叠纪巨量花岗岩带,该时期也应该是阿拉善地块最重要的大规模成矿时期。阿拉善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至今在其南部依然保留着大于200 km厚的岩石圈。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汇聚,伴随古亚洲洋、祁连洋的形成、演化与消亡及与华北地块相互作用,使阿拉善地块被“破坏”;晚古生代时期伸展,伴随造山带岩石圈垮塌被“肢解”,总体上属于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范畴,显生宙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是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造山带岩石圈垮塌 构造演化新模式 阿拉善地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坳拉槽与前渊盆地及其演化 被引量:41
2
作者 孙国凡 刘景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1983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鄂尔多斯西缘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往往被认为具地槽、地台过渡带性质,并给以“鄂尔多斯西缘过渡带”、“鄂尔多斯台缘坳陷”等称谓。但是,南北方向的鄂尔多斯西缘过渡带与北西西方向的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几乎近直角相交,二者显得极不协调;并... 鄂尔多斯西缘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往往被认为具地槽、地台过渡带性质,并给以“鄂尔多斯西缘过渡带”、“鄂尔多斯台缘坳陷”等称谓。但是,南北方向的鄂尔多斯西缘过渡带与北西西方向的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几乎近直角相交,二者显得极不协调;并且这一南北方向的过渡带北段,被夹持于鄂尔多斯地台与阿拉善地块之间,因而仅用“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拉槽 造山期后 鄂尔多斯地台 阿拉善地块 北祁连 北秦岭 阿拉善块体 前渊盆地 加里东地槽 贺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浩特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学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27,共10页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一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构造模式 构造圈闭 构造特征 构造地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