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剖面阿山头组底部鼠齿类一新属(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茜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努和廷勃尔和剖面位于内蒙古二连市西南40 km的呼和勃尔和地区,依据沉积间断可以将50 m厚的地层分为脑木根组和阿山头组,地层时代从中古新世到中始新世。在阿山头组下部层位中发现大量的啮齿类化石,其中一类原始的鼠齿类在此被命名为一...
努和廷勃尔和剖面位于内蒙古二连市西南40 km的呼和勃尔和地区,依据沉积间断可以将50 m厚的地层分为脑木根组和阿山头组,地层时代从中古新世到中始新世。在阿山头组下部层位中发现大量的啮齿类化石,其中一类原始的鼠齿类在此被命名为一个新的属种:Erlianomys combinatusgen. et sp. nov. (综合二连鼠)。其主要牙齿特征为:齿冠低,主尖较为发育,连接各尖的脊简单、细弱。有P4, m1有前压痕也表明有一个小的p4或者dp4。M1和M2大小相当。臼齿前齿带(下前齿带)明显,与原尖(下原尖)之间没有连接或连接很弱。M1和M2原尖后臂、后脊和次尖前臂在中尖处相交。m1的下前尖很弱或缺失,下原尖与下后尖之间连接很弱,基本为孤立的两个尖;m2 -3下次小尖明显,下次脊短,有时直接与下次小尖相连;下外脊低矮、不发育。上、下臼齿都没有中脊或很弱。新属种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古近纪啮齿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Erlianomys与北美的Elymys和亚洲的Aksyiromys,Primisminthus,Allosminthus,Palasiomys都有很多相似的特征,预示着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在牙齿形态上,Erlianomys比中始新世的其他鼠齿类更为原始,可表明其产出层位即阿山头组下部的时代要早于中始新世,可能属于早始新世;其形态更接近亚洲的Aksyiromys,Primisminthus和Allosminthus,而与北美的Ely-mys相差较大。因此推测鼠齿类的共同祖先可能与Erlianomys更为相似,早始新世时在亚洲起源,向其他大陆的迁移扩散不会晚于早始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努和廷勃尔和
早始新世
阿山头组
鼠齿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二连盆地冠齿兽科(哺乳纲:全齿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毛方园
王元青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80,共23页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大小、上前臼齿前尖V形脊角度、原尖前后棱发育程度、上下臼齿脊形化程度和尖脊形状及位置等特征与E.mongoliensisOsborn,1924一致,应视为后者的次主观异名;M.xintaiensisChow&Qi,1982应归入Eudinoceras属,变更为E.xintaiensis;Metacoryphodon为无效命名,应予废除。厘定后的Eudinoceras属共含有6个有效种:E.zhichengensis Lei etal., 1987、E.youngiXu,1980、E.xintaiensis Chow&Qi,1982、E.mongoliensis Osborn,1924、E.crassum Tong&Tang,1977和E.sishuiensis Wang,1994。修订了Eudinoceras属和E.mongoliensis种的齿列特征。将二连盆地冠齿兽类化石的产出层位对应至该盆地重新厘定的地层框架中,E.mongoliensis集中在阿山头组,能确定的最早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底部的AS-1层,最晚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上部的AS-5层,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期,约为53~4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早始新世
阿山头组
伊尔丁曼哈
组
冠齿兽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记内蒙古新发现的始新世恐角目(哺乳动物纲)化石
被引量:
5
3
作者
白滨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61,共12页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始新世的Uintatherium sp.和Gobiatherium mirificum两件较破碎的下颌标本。Uintatherium sp.下颌粗壮,下颌突明显,下门齿双叶形,m3下后附尖很小且紧靠下三角座,下次小尖膨大,不与下跟座后脊分离...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始新世的Uintatherium sp.和Gobiatherium mirificum两件较破碎的下颌标本。Uintatherium sp.下颌粗壮,下颌突明显,下门齿双叶形,m3下后附尖很小且紧靠下三角座,下次小尖膨大,不与下跟座后脊分离,不具下次小尖脊和下内尖脊。新标本的产出层位在脑木根组的顶部,时代为早始新世早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Uin- tatherium的代表。Gobiatherium mirificum标本产自阿山头组底部,其下颌水平支长且浅,无下颌突,整个下颌显得纤细,m3下后附尖和下后尖距离较远,下后附尖有一脊延伸到下后脊。到目前为止,在内蒙古该种仅分布在阿山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始新世
脑木根
组
阿山头组
恐角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剖面阿山头组底部鼠齿类一新属(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茜
孟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部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32010,408020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
+1 种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编号:J0930007)
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资助
文摘
努和廷勃尔和剖面位于内蒙古二连市西南40 km的呼和勃尔和地区,依据沉积间断可以将50 m厚的地层分为脑木根组和阿山头组,地层时代从中古新世到中始新世。在阿山头组下部层位中发现大量的啮齿类化石,其中一类原始的鼠齿类在此被命名为一个新的属种:Erlianomys combinatusgen. et sp. nov. (综合二连鼠)。其主要牙齿特征为:齿冠低,主尖较为发育,连接各尖的脊简单、细弱。有P4, m1有前压痕也表明有一个小的p4或者dp4。M1和M2大小相当。臼齿前齿带(下前齿带)明显,与原尖(下原尖)之间没有连接或连接很弱。M1和M2原尖后臂、后脊和次尖前臂在中尖处相交。m1的下前尖很弱或缺失,下原尖与下后尖之间连接很弱,基本为孤立的两个尖;m2 -3下次小尖明显,下次脊短,有时直接与下次小尖相连;下外脊低矮、不发育。上、下臼齿都没有中脊或很弱。新属种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古近纪啮齿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Erlianomys与北美的Elymys和亚洲的Aksyiromys,Primisminthus,Allosminthus,Palasiomys都有很多相似的特征,预示着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在牙齿形态上,Erlianomys比中始新世的其他鼠齿类更为原始,可表明其产出层位即阿山头组下部的时代要早于中始新世,可能属于早始新世;其形态更接近亚洲的Aksyiromys,Primisminthus和Allosminthus,而与北美的Ely-mys相差较大。因此推测鼠齿类的共同祖先可能与Erlianomys更为相似,早始新世时在亚洲起源,向其他大陆的迁移扩散不会晚于早始新世晚期。
关键词
内蒙古努和廷勃尔和
早始新世
阿山头组
鼠齿类
Keywords
Nuhetingboerhe, Nei Mongol
Early Eocene
Arshanto Formation
myodont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二连盆地冠齿兽科(哺乳纲:全齿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毛方园
王元青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80,共2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EW-106)、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特别支持费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532010,40802009)
文摘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大小、上前臼齿前尖V形脊角度、原尖前后棱发育程度、上下臼齿脊形化程度和尖脊形状及位置等特征与E.mongoliensisOsborn,1924一致,应视为后者的次主观异名;M.xintaiensisChow&Qi,1982应归入Eudinoceras属,变更为E.xintaiensis;Metacoryphodon为无效命名,应予废除。厘定后的Eudinoceras属共含有6个有效种:E.zhichengensis Lei etal., 1987、E.youngiXu,1980、E.xintaiensis Chow&Qi,1982、E.mongoliensis Osborn,1924、E.crassum Tong&Tang,1977和E.sishuiensis Wang,1994。修订了Eudinoceras属和E.mongoliensis种的齿列特征。将二连盆地冠齿兽类化石的产出层位对应至该盆地重新厘定的地层框架中,E.mongoliensis集中在阿山头组,能确定的最早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底部的AS-1层,最晚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上部的AS-5层,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期,约为53~49Ma。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早始新世
阿山头组
伊尔丁曼哈
组
冠齿兽科
Keywords
Erlian Basin, Nei Mongol
Early Eocene
Arshanto Formation
Irdin Manha Formation
Coryphodontidae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记内蒙古新发现的始新世恐角目(哺乳动物纲)化石
被引量:
5
3
作者
白滨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61,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532010)
国家基础科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编号:J9930095)资助
文摘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始新世的Uintatherium sp.和Gobiatherium mirificum两件较破碎的下颌标本。Uintatherium sp.下颌粗壮,下颌突明显,下门齿双叶形,m3下后附尖很小且紧靠下三角座,下次小尖膨大,不与下跟座后脊分离,不具下次小尖脊和下内尖脊。新标本的产出层位在脑木根组的顶部,时代为早始新世早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Uin- tatherium的代表。Gobiatherium mirificum标本产自阿山头组底部,其下颌水平支长且浅,无下颌突,整个下颌显得纤细,m3下后附尖和下后尖距离较远,下后附尖有一脊延伸到下后脊。到目前为止,在内蒙古该种仅分布在阿山头组。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始新世
脑木根
组
阿山头组
恐角目
Keywords
Erlian Basin, Nei Mongol, Eocene, Nomogen Formation, Arshanto Formation, Dinocerata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剖面阿山头组底部鼠齿类一新属(英文)
李茜
孟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二连盆地冠齿兽科(哺乳纲:全齿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毛方园
王元青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记内蒙古新发现的始新世恐角目(哺乳动物纲)化石
白滨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