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双优先预测层次模型联合决策的阿尔茨海默症预测方法
1
作者 蒲秀娟 任青 +2 位作者 韩亮 谈云帆 刘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5,共10页
在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出现晚期症状之前,能够准确预测AD进展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提出一种使用双优先预测层次模型联合决策的AD预测方法,将AD、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正常(NC)3类别预测问题转化为两个层次的... 在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出现晚期症状之前,能够准确预测AD进展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提出一种使用双优先预测层次模型联合决策的AD预测方法,将AD、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正常(NC)3类别预测问题转化为两个层次的两类别预测问题。首先,从个体历史随访所获取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认知评分(CSs)两种模态的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统计特征,并使用累计加权嵌入式特征选择方法从MRI体积统计特征中选择出高重要性MRI体积统计特征;然后,构建NC优先预测层次模型和AD优先预测层次模型,利用提取得到的高重要性MRI体积统计特征和CSs统计特征,使用这两个层次模型的不同层次的预测结果进行联合决策,优先预测出样本中的NC个体和AD个体;最后确定MCI个体,实现AD/MCI/NC 3类别预测。在TADPOLE数据集上进行实验,AD预测方法的准确率为89.29%,F1分数的宏平均值为88.81%。实验结果表明,AD预测方法是有效的,且其性能优于传统的AD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预测 层次模型 磁共振成像 认知评分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杜仲“异病同治”骨质疏松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刘国良 赵晨琼 +5 位作者 蔡国梁 武俸羽 张颖 孙佳杰 刘侠 姚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59,共11页
探讨杜仲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靶点。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杜仲治疗AD及OP的潜在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 探讨杜仲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靶点。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杜仲治疗AD及OP的潜在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检测PPI网络中的核心模块和枢纽基因;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杜仲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进一步建立具有OP和AD两种表型的去卵巢模型(ovariectomy,OVX)动物模型,采用动物行为学、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法、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等技术验证杜仲对AD和OP的关键治疗作用。在数据库中共得到17个杜仲活性成分,得到异病同治靶点63个,涉及类固醇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雌激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通过PPI分析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1,ERα)、环氧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为杜仲活性成分的关键靶点,均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杜仲活性成分与ERα结合力良好;动物实验表明杜仲可以改善OVX模型小鼠出现的认知障碍、骨小梁结构破坏和骨代谢增加等AD和OP症状,杜仲还降低骨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减少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pERK1/2)表达量;给予ERα阻断剂后,杜仲的治疗作用被逆转。杜仲可能通过ERα受体调控MAPK/ERK通路发挥治疗OP及AD的关键作用机制,为杜仲治疗OP及AD“异病同治”提供实验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骨质疏松 阿尔茨海默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脑组织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赵永康 赵文星 +4 位作者 柴学军 任多多 朱晓岩 陈树林 赵善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3,共8页
【目的】研究杜仲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AD)小鼠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提取杜仲多糖。使用3月龄5×FAD小鼠作为AD模型小鼠,以3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野... 【目的】研究杜仲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AD)小鼠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提取杜仲多糖。使用3月龄5×FAD小鼠作为AD模型小鼠,以3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野生型小鼠。将小鼠分为野生型对照组、AD模型组和AD+杜仲多糖组,野生型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饲喂标准饲料,AD+杜仲多糖组小鼠饲喂添加0.25%(质量分数)杜仲多糖的标准饲料,小鼠饲喂至9月龄时终止。采集各组小鼠脑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炎症相关小胶质细胞进行分析,探究杜仲多糖对AD小鼠神经炎症相关胶质细胞的改善作用。【结果】杜仲多糖可极显著抑制AD模型小鼠大脑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改善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并可抑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逆转阿尔茨海默症小鼠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向促炎表型的异常转变。【结论】杜仲多糖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神经炎症相关胶质细胞的状态,具有开发为AD治疗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多糖 阿尔茨海默 神经炎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机制
4
作者 步润峰 张浩然 +4 位作者 龙思雨 季书妍 吕雪 杨占君 贾建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29-1239,1253,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肉苁蓉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肉苁蓉总苷低剂量(L-GCs)、中剂量(M-GCs)和高剂...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肉苁蓉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肉苁蓉总苷低剂量(L-GCs)、中剂量(M-GCs)和高剂量给药组(H-GCs),10只雄性同月龄抗老化SAMR1小鼠作为SAMR1对照组。GCs灌胃给药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空间记忆与探索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PI3K、Akt、P-Akt、Tau和P-Tau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肉苁蓉中筛选出8个有效成分,核心基因有Akt1、TNF、CASP3等;与肉苁蓉治疗AD相关的信号通路有PI3K-Akt、TNF和AGE-RAGE等;动物实验表明:与Model组相比,GCs组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和总路程显著下降(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中,GCs组的PI3K和P-Akt/Akt的表达有显著增高(P<0.05),而P-Tau/Tau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GC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及调节P-Tau蛋白表达以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阿尔茨海默 肉苁蓉 SAMP8小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交叉注意力的阿尔茨海默症辅助诊断研究
5
作者 李舟 刘永彬 +4 位作者 欧阳纯萍 张江涛 潘雪 江璐 钟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为了对阿尔茨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准确的辅助诊断,提出一种利用非对称交叉注意力机制进行多模态融合的阿尔茨海默症多分类诊断框架MAMDF,以便更好地揭示临床数据和医疗成像数据之间的关系。针对计算机辅助诊断工作中很少提及... 为了对阿尔茨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准确的辅助诊断,提出一种利用非对称交叉注意力机制进行多模态融合的阿尔茨海默症多分类诊断框架MAMDF,以便更好地揭示临床数据和医疗成像数据之间的关系。针对计算机辅助诊断工作中很少提及的两种轻度认知障碍亚型,结合频域转换器和Transformer,提出一种新颖的深度特征提取方法,用于处理特征融合。该方法能够捕获融合特征的内部联系,获取更丰富的多模态联合表示,从而使模型在两种轻度认知障碍亚型上的诊断表现更好。在ADNI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模型取得更高的准确率和F1值,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多模态数据融合,挖掘不同模态医疗数据间的深层特征关系,从而能更好地整合并分析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多模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深度学习 阿尔茨海默诊断 交叉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多模态卷积网络与跨模态特征集成的阿尔茨海默症分类
6
作者 朱厚元 郑乐乐 +5 位作者 商浩 臧雪峰 吴少琪 周广超 孙建德 乔建苹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921,共10页
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由于不同模态神经影像数据在成像原理和特征表达上存在固有异质性,模态间的信息融合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 Re... 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由于不同模态神经影像数据在成像原理和特征表达上存在固有异质性,模态间的信息融合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 ResNet架构的多模态融合网络(Multi-modal fusion network,MFN),用于AD的早期辅助诊断。该方法首先采用3D ResNet网络分别提取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图像的特征表示,然后设计了一种创新的跨模态特征集成模块(Cross-modal feature integration module,CFIM)。相较于多模态数据直接串联,导致维度增长无法自适应调整模态权重的问题,CFIM采用分阶段融合策略,包括全局信息融合模块、局部特征学习模块和关键因素模块。最后,融合后的多模态特征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决策。相比早期拼接的固定权重叠加和后期融合的浅层聚合,该策略能更精准地筛选出疾病诊断相关的特征。通过在阿尔茨海默症神经影像倡议(ADNI)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AD分类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显著优势,且消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各模块的有效性,为多模态神经影像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3D多模态融合网络 核磁共振图像 跨模态特征集成模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稳态在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与机制
7
作者 房国梁 王淑凡 杜晴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80,共10页
通过梳理钙稳态在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钙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β−(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异常和神经炎症... 通过梳理钙稳态在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钙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β−(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异常和神经炎症等多个方面。运动可调节机体钙稳态,具体表现为调节钙离子通道功能、促进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和再摄取以及提高线粒体钙摄取等。运动通过调节钙稳态减少Aβ沉积、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改善自噬异常以及抑制神经炎症等,进而改善AD。未来需进一步探究运动调节钙稳态的分子机制,确定不同类型运动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并研究运动与其他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稳态 运动 阿尔茨海默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动态集成的阿尔茨海默症辅助诊断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浩霖 潘丹 +2 位作者 曾安 杨宝瑶 Xiaowei Song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5,共7页
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分类模型大多没有针对输入样本制定特定的策略,导致容易忽略样本间的个性化差异信息的问题,提出个性化动态集成AD分类模型。该模型考虑到输入样本间脑区退化程度的差异性,利用注意力机制评估特定于输入样本的各脑... 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分类模型大多没有针对输入样本制定特定的策略,导致容易忽略样本间的个性化差异信息的问题,提出个性化动态集成AD分类模型。该模型考虑到输入样本间脑区退化程度的差异性,利用注意力机制评估特定于输入样本的各脑区退化程度,并根据脑区退化程度对脑区特征进行挑选和融合;同时通过重新设计损失函数,解决未被选中脑区无法获得优化梯度的问题,从而提高AD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AD vs.HC(正常组)、MCIc(会向AD转化的轻度认知障碍)vs.HC以及MCIc vs.MCInc(不会向AD转化的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分类准确率表现分别提升4%、11%以及8%。同时,模型定位到的退化脑区功能与AD临床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ad) 动态集成策略 集成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9
作者 张子冉 胡孜维 田会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0-1785,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中药干预AD有良好效果,但机制不明。最新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调控该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AD的机制,对其改善AD症状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中药干预AD有良好效果,但机制不明。最新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调控该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AD的机制,对其改善AD症状作用如维持能量代谢、调节突触可塑性、介导炎症反应等进行归纳,为临床及科研干预AD提供中医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星形胶质细胞 能量代谢 突触可塑性 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VAE-BERT模型的阿尔茨海默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旭初 蒲钰 张卫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1-2978,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失语症、语言流畅性降低等症状.目前已经有研究者使用发音特征,流畅性、停顿等副语言学特征,或者从转录的文本中提取特征检测阿尔茨海默症.但是,传统声学特征检...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失语症、语言流畅性降低等症状.目前已经有研究者使用发音特征,流畅性、停顿等副语言学特征,或者从转录的文本中提取特征检测阿尔茨海默症.但是,传统声学特征检测方法难以获取语义信息,而将语音转录成文本又费时费力,并且由于老年人口音、患病等影响,转录质量下降明显.本文使用离散变分自编码器(discret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dVAE)将语音转换为伪音素序列后,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对伪音素序列的连接关系进行建模,提出一种dVAE-BERT模型,从而提取音频在语言维度的表征.该模型在ADReSSo(Alzheimer’s Dementia Recognition through Spontaneous Speech only)数据集上,模型的准确率为70.42%,比基线系统提高5.63%,其与Wav2vec2.0、HuBERT(Hidden-unit BERT)模型融合后,准确率分别为76.06%、7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语音检测 dVAE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嗅觉神经信号识别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
11
作者 段言 王天星 +4 位作者 袁群琛 石颖倩 胡燕婕 庄柳静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0-1658,共9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嗅觉神经信号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针对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生理结构,设计开发了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将电极植入小鼠嗅觉系统,读取在体嗅觉神经信号。以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提取模型小鼠和...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嗅觉神经信号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针对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生理结构,设计开发了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将电极植入小鼠嗅觉系统,读取在体嗅觉神经信号。以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提取模型小鼠和对照小鼠的自发嗅觉神经活动,分析了神经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阿尔茨海默症小鼠嗅觉系统中存在异常的神经振荡。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嗅觉神经信号的阿尔茨海默症分类识别与筛查方法。对嗅觉神经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分类,其中ANN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89.98%。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方法为AD疾病的筛查与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阿尔茨海默诊断 嗅觉神经信号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饮子防治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任金凤 刘晓语 +5 位作者 游录妍 曲远均 陈丹 张浩 魏盛 耿希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9-2075,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特异性种类神经元丢失和进行性的病程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代表有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该类疾病由于症状棘手且病情不可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特异性种类神经元丢失和进行性的病程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代表有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该类疾病由于症状棘手且病情不可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严重困扰其正常生活。在治疗方面,目前临床尚无AD的特效疗法,而PD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在临床病证分型中,由肾虚髓减导致的过早衰老、神疲健忘、肢体震颤等被认为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机。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在古籍中被记载为是滋补肾阴、填补肾阳的良方,且临床数据表明该方对证干预肾精亏虚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线粒体自噬、逆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与神经保护等方面,且该方中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马钱苷、松果菊苷、五味子醇甲等。本文旨在对AD和PD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围绕近年地黄饮子治疗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地黄饮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为该复方后续深入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阿尔茨海默 帕金森病 肾精亏虚 药理机制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肖诚 王依文 周红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7-1027,共11页
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治疗,并具有潜在的减重作用,而目前也开始尝试应用于治疗高血压、非酒精性肝病、抑郁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症。尤其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方面,大量的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已经展现了... 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治疗,并具有潜在的减重作用,而目前也开始尝试应用于治疗高血压、非酒精性肝病、抑郁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症。尤其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方面,大量的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已经展现了GLP-1受体激动剂潜在的疗效,它有很大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谱的新秀。目前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机制的研究,主要基于深入剖析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机理,以及探索其与糖尿病的共病机制等方面展开。本文主要综述了GLP-1受体激动剂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目前在动物研究及临床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以期为后续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受体激动剂 阿尔茨海默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默症建模及预测研究
14
作者 许若垚 刘有军 张丽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3-633,共1页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研究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确诊常常为晚期。目前生物标志物Aβ和Tau蛋白聚集可能与大脑血流的改变和神经活动的异常有关,但其检测有创且辐射大。本研究旨在建立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研究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确诊常常为晚期。目前生物标志物Aβ和Tau蛋白聚集可能与大脑血流的改变和神经活动的异常有关,但其检测有创且辐射大。本研究旨在建立神经血管耦合的阿尔茨海默全脑尺度模型,寻找诊断疾病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16例健康人、12例轻度认知障碍、12例阿尔茨海默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多模态数据生成功能和结构连接矩阵,将每个大脑区域视为一个节点,以神经元集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平均场模型与血流动力学模型建立全脑尺度的神经血管耦合模型。结果 通过该模型,获取脑血流(CBF)和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一步计算神经血管耦合值:脑血流-低频振幅(CBF-ALFF)。同时获得循环连接强度w和有效外部输入I,并与Aβ、Tau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BF-ALFF与Aβ、Tau之间的相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越来越强,而w和I与二者都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全脑尺度神经血管耦合模型可无创快速地计算血流动力学指标,揭示神经血管耦合参数与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之间的潜在联系。该模型有望为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神经血管 阿尔兹海默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 血氧水平依赖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聚甘露糖醛酸的合成及抗阿尔茨海默症细胞氧化与凋亡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志杰 刘琼 +4 位作者 陈平 续旭 倪嘉缵 杨思林 宋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以聚甘露糖醛酸为原料,采用先磺化、再硒化的方法合成了硒化聚甘露糖醛酸,产率为54%,产物硒含量为437.25μg/g.在2.5μmol/L硒浓度下,硒化聚甘露糖醛酸促细胞生长能力达到最适范围,能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氢损伤,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症(AD... 以聚甘露糖醛酸为原料,采用先磺化、再硒化的方法合成了硒化聚甘露糖醛酸,产率为54%,产物硒含量为437.25μg/g.在2.5μmol/L硒浓度下,硒化聚甘露糖醛酸促细胞生长能力达到最适范围,能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氢损伤,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细胞N2a-APP695-sw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促进Bcl-2表达的同时抑制Bax的表达,从而具有抑制AD细胞凋亡的功能.硒化聚甘露糖醛酸也能抑制AD病理相关蛋白BACE1和APP的表达.结果表明,硒化聚甘露糖醛酸在抗AD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醛酸 硒化聚甘露糖醛酸 阿尔茨海默(ad) 活性氧自由基(ROS)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特征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昕 谢佳利 +3 位作者 侯永捷 陈泽涛 梁琼予 郭翠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典型的脑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如何早期诊断此类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脑电信号包含的功能信息,在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从AD的发病机理出...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典型的脑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如何早期诊断此类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脑电信号包含的功能信息,在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从AD的发病机理出发,总结AD的常规诊断方法,进一步阐述脑电特征分析方法,即脑电功率谱、脑诱发电位、脑电近似熵及脑电复杂度等在AD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 轻度认知障碍 脑电 功率谱 近似熵 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缓解阿尔茨海默症与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3
17
作者 余锋 徐波 +2 位作者 何标 张宪亮 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验的验证,运动可通过抑制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改善AD的表观遗传学病理,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再生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AD实验动物海马功能的恢复;运动还可抵御神经细胞线粒体和神经系统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衰老和AD的发病,缓解认知功能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 表观遗传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总黄酮对Aβ_(25-35)阿尔茨海默症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勾洵 黄思莹 +2 位作者 姚雪梅 赵溪岩 张尔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46-1850,1927,共6页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齿苋总黄酮(POTF)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阿兹海默症(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马齿苋总黄酮对AD的改善作用。60只小鼠随机分组,采用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构建AD小鼠模型,经马齿苋总黄酮灌胃治疗30 d后,...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齿苋总黄酮(POTF)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阿兹海默症(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马齿苋总黄酮对AD的改善作用。60只小鼠随机分组,采用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构建AD小鼠模型,经马齿苋总黄酮灌胃治疗30 d后,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OTF高剂量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ACh、Ach E和CRE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因此,马齿苋总黄酮(POTF)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组织胆碱能的代谢,增强CREB信号通路,改善Aβ25-35所致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总黄酮 阿尔茨海默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曦 江楠 +4 位作者 王美美 高道宽 方洁 邵德翠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n=8),AD模型组(n=10),AD+青蒿琥酯高剂量组(n=6)和AD+青蒿琥酯低剂量组(n=7),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n=8),AD模型组(n=10),AD+青蒿琥酯高剂量组(n=6)和AD+青蒿琥酯低剂量组(n=7),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制备AD模型大鼠,连续14 d腹腔注射青蒿琥酯(80mg/kg和20 mg/kg)。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ELISA检测脑内皮质组织IL-6、TNF-α的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GluR2、GluR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0. 05);与AD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有所缩短(P <0. 05),且空间探索实验中的原平台穿越次数增加(P <0. 05);而青蒿琥酯低剂量组的平台穿越次数较AD模型组增加(P <0. 05),但其逃避潜伏期与AD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ELISA检测结果显示,AD模型组大鼠的IL-6和TNF-α高于假手术组(P <0. 01),而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低于AD模型组(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模型组大鼠海马GluR2和GluR1的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 05),而高剂量青蒿琥酯组高于AD模型组(P <0. 05)。结论:青蒿琥酯对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缓解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数量减少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阿尔茨海默 学习与记忆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阿尔茨海默症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老年斑的形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房国梁 赵杰修 +3 位作者 张漓 李良 李鹏飞 李茜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7,74,共7页
目的:利用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GNE-317,探讨有氧运动是否通过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老年斑的形成,为阐明有氧运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利用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GNE-317,探讨有氧运动是否通过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老年斑的形成,为阐明有氧运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SE)、运动组(EX)、GNE-317处理安静组(SEG)和GNE-317处理运动组(EXG)。EX和EXG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训练,同时SEG和EXG组小鼠给予GNE-317处理8周。在第9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分离所有小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老年斑的数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PP、Aβ42及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周跑台训练后,EX组小鼠与SE组小鼠相比,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老年斑的数量显著下降,APP蛋白含量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而Aβ42及BACE1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并且Morris水迷宫实验其逃逸时间和逃逸距离均显著减少。但经GNE-317处理后,SEG组和EXG组小鼠分别与SE组和EX组小鼠相比,老年斑数量均显著上升,APP蛋白含量同样无显著改变,而Aβ42及BACE1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并且其逃逸时间和逃逸距离均显著增加。结论:有氧运动通过增强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了BACE1的含量,导致Aβ42蛋白含量降低,有效抑制老年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老年斑 PI3K/AKT信号通路 β淀粉样蛋白 GNE-317 阿尔茨海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