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P25激酶活性与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金金 盛迅伦 +3 位作者 任英华 容维宁 李慧平 刘雅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50,共5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与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相关,可能是引起RP光...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与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相关,可能是引起RP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探讨Cdk5/P25激酶活性在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PF级RCS变性大鼠及RCS—rdy‘正常对照大鼠各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亚分至出生后17、25、35d组,每亚组各6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直接处死后摘除眼球,并取视网膜组织,以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用光谱法测定两组不同Et龄大鼠视网膜组织吸光度(A。)峰值的变化,定量分析各组Cdk5/P25激酶的活性。结果P3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48、1.23±0.1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1.43±O.13和0.9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4.28,P〈0.05);P2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及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但在25日龄和35Et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为0.300~0.003、0.230+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40±0.004和0.07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81、77.51,P〈0.01);Cdk5蛋白在各Et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RCS—rdy’大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0.19、1.62,P〉0.05);17日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25日龄和35日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分别为0.0058±0.0005、0.0056±O.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038±O.0003和0.0032±0.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7、5.97,P〈0.01);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RCS—rdy’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3.17,P〈0.05)。结论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与P25蛋白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P25表达增加可能诱导Cdk5/P25激酶活性升高,并通过磷酸化其作用底物引起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RCS大鼠 视网膜神经细胞 凋亡 P35 P25 tau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中甲状腺素受体THRα1的表达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颉宾芳 孙雯雯 +2 位作者 刘卉 王佳冰 刘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0-53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脑组织中甲状腺素受体THRα1的表达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相关性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50 mg.(kg.d)-1,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脑组织中甲状腺素受体THRα1的表达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相关性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50 mg.(kg.d)-1,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周后观察动物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取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与正常大鼠脑组织中THRα1、CDK-5及p35 mRNA的差异性表达和pser404-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动物神情呆滞,反应迟钝,镜下见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紊乱,核浓染、固缩,神经元轴突染色较深呈拖尾状,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尤以海马区表现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皮层区THRα1、CDK-51和p35 mRNA表达量增加,分别为(1.20±0.30)、(4.71±0.54)、(2.1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区三者的表达量分别为(2.53±0.65)、(18.51±2.7)、(5.96±0.49),与对照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pser404-tau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大脑皮层及海马区脑组织中THRα1 mRNA的过表达及由此而加剧的神经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可能参与或促进了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受体α1 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类方对氧化应激PC12模型细胞CDK5及凋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芳 陈乃宏 +2 位作者 胡耀梅 胥咏薇 朱炎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58-1764,共7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类方对氧化应激模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以0.3 mmol·L^-1的H 2O 2与PC12细胞共同作用2 h,成功复制脑缺血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成正...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类方对氧化应激模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以0.3 mmol·L^-1的H 2O 2与PC12细胞共同作用2 h,成功复制脑缺血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胞外培养液中L-LDH的含量和胞内GSH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胞内CDK5、Tau、Bax、Bcl-2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3、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类方能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模型细胞培养液中L-LDH的含量,增加胞内GSH、降低胞内ROS、抑制模型细胞内CDK5和Tau蛋白的过表达,下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Bcl-2。结论补阳还五汤类方可能通过CDK5信号转导途径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类方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tau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