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荣鑫 黄丽 +4 位作者 曾悦阳 张淑慧 陈怡然 刘玉丽 马铁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每组8只。电针组予“百会”、“脾俞”和“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西药组予药物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含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海马区NF-κB p65、NLRP3及Caspase-1的蛋白和荧光双标共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5);细胞核形态改变,海马周围神经元出现坏死、空泡变性,染色质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大鼠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有缩短趋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少许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部分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视图感知CNN和Transformer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研究
2
作者 吴慧东 刘立程 潘丹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为解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结构性核磁共振影像(sMRI)病变细微复杂和空间异质性分布引起的病症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优势的混合架构,用于AD病症诊断。首先,设计了多视图特征编码器,通... 为解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结构性核磁共振影像(sMRI)病变细微复杂和空间异质性分布引起的病症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优势的混合架构,用于AD病症诊断。首先,设计了多视图特征编码器,通过构造融合混合注意力机制的视图局部特征提取器分支,从sMRI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向面方向提取潜在互补信息,并通过多视图信息交互学习策略增强病灶区域的语义表征。其次,设计了级联式多尺度融合子网络,逐层融合多尺度特征图以生成更丰富判别信息。最后,利用Transformer编码器建模了全脑sMRI的全局特征表示。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倡议(ADNI)数据集上的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AD分类和轻度认知障碍(MCI)转化预测任务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05%和81.59%,优于多种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结构性核磁共振成像 混合架构 多视图信息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肉苁蓉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赵杰 霍东升 +2 位作者 祝洪博 张士滨 贾建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6-1274,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和AD相关靶标,并对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对肉苁蓉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在网络药理学预测基础上,采用8月龄SAMP8系小鼠建立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ELISA、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A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肉苁蓉可能通过8种活性成分作用于74个AD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等活性成分与ESR1、BDNF、MAPK1、APP等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KEGG结果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通路、cAMP信号通路、AD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有效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ELISA、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显著提高cAMP通路cAMP、PKA、P-CREB蛋白表达水平,并促进下游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肉苁蓉可以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认知障碍,并且可能通过上调cAMP信号通路及下游BDNF蛋白靶点的表达,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cAMP信号通路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活性
4
作者 孙斌 蒋和雁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8-1350,共13页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都能有效抑制金属离子(Zn^(2+)、Cu^(2+))诱导的Aβ_(1~40)的聚集,降低Cu^(2+)-Aβ加合物催化产生ROS水平、提高Cu^(2+)-Aβ作用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有效抑制Zn^(2+)或Cu^(2+)诱导Aβ聚集而产生的神经细胞毒性并大幅提高细胞存活率。作为对比,我们也检测了相同条件下的氯碘羟喹(cliquinol,CQ)和没有葡萄糖修饰的同类双席夫碱的活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各方面活性均好于CQ;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自身毒性小、抗氧化和提高Aβ与金属离子共同处理的细胞的存活率方面均优于未葡萄糖官能化的同类双席夫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葡萄糖 阿尔茨海默病 双席夫碱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一体观探讨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敏燕 郑琴 +4 位作者 魏韶峰 刘豫 高钶涵 李佳巧 王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8,F0003,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D的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大,因此,探讨AD的发病机制及探求更为有效治疗方法意义十分重大。中医药具有多方位、多成分、多途径、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安全可靠、可通过多靶点实现协同作用等优势,成为解决AD的潜在关键途径。AD病位主要在脑,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的外在形体诸窍,四肢百骸,精神情志,都与五脏密切联系。作者根据现有研究探讨脑与五脏相关理论并总结中医药治疗AD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AD的古方新用、新药复方制剂开发和临床诊疗提供更翔实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五脏一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复元益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
6
作者 杜若飞 马慧芬 +3 位作者 王自闯 贾亚泉 张振强 宋军营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61-1671,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复元益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通过水迷宫评价携带5个转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小鼠(5×FAD)小鼠学习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病理,透射电镜观...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复元益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通过水迷宫评价携带5个转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小鼠(5×FAD)小鼠学习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病理,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LC-MS)表征复元益肾方化学成分,筛选其与AD共有靶点,构建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己糖激酶2(HK2)、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元益肾方组可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P<0.05),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和目标象限时间(P<0.01),明显下调海马区和皮质区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P<0.01),增加神经元数量,减少Aβ斑块沉积,改善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胞质形态。复元益肾方经LC-MS检测得到145种成分,与AD共有靶点320个;GO富集分析得到2 832条生物过程、152条细胞组分、293条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得到198条信号通路,涉及HIF-1α通路、P53通路、mTOR通路等。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复元益肾方组p-mTOR/mTOR、HIF-1α、HK2、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复元益肾方减少Aβ斑块沉积,改善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发挥治疗A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mTOR/mTOR、HIF-1α、HK2、P53等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复元益肾方 网络药理学 小胶质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抑癌基因5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己糖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7
作者 赵书洋 赵健和 +3 位作者 刘志红 吴君 刘艾林 方坚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6-1779,共14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分析名家医案中常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平台中治疗AD的名家医案,筛选治疗AD的核心中药;进一步建立疾病-核心中药-活性成分...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分析名家医案中常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平台中治疗AD的名家医案,筛选治疗AD的核心中药;进一步建立疾病-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有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共有靶点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评估潜在关键靶标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与稳定性。结果从建库起至的2023年10月所有名家医案进行数据挖掘。获得核心中药理气药有陈皮、枳实;补气药有人参、大枣、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进一步筛选得出核心中药包含活性成分778种,对应靶点377个,疾病靶点1986个;与AD靶点取交集后得到79个共有靶点,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包括TNF、AKT1、TP53、PPARG等7个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证实,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的靶点涉及138条通路,通过调控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血清素能突触、化学致癌物-活性氧等通路治疗AD。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AD的核心中药,从分子层面对其关键活性成分12-O-烟酸单烯酮、香豆亭治疗AD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揭示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名家医案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框架——基于2024年AAW诊断与分期修订标准
8
作者 《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框架》专家共识写作组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 +1 位作者 韩璎 罗骁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3-684,共12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pAD)作为AD病理连续谱的起始阶段,其早期识别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优化干预策略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关键意义。为制定中国临床实践的...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pAD)作为AD病理连续谱的起始阶段,其早期识别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优化干预策略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关键意义。为制定中国临床实践的pAD诊断与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依据2024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工作组(AAW)修订的诊断与分期标准,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构建pAD诊断与非药物干预框架,旨在指导临床、促进早期干预及推动研究发展。该框架明确pAD诊断标准,包括生物标志物的阳性判定,并细化pAD第1期(无症状)与第2期的风险分层、随访策略及管理建议。共识推荐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延缓病理进展并提升干预效果。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研究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工具,促进pAD早期诊断的精准性与干预的有效性,为AD的规范化诊治与综合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早期预防 专家共识 非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散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9
作者 张运辉 袁云川 +4 位作者 杨梦琳 伍大华 刘霞 杨昆 程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e group,HQS-L;1.2 g/kg)、黄芪散高剂量组(Huangqisan high dose group,HQS-H;4.8 g/kg)及阳性对照组(positive group,Pos),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造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JC-1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海马中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p62)、动力相关蛋白1(dyn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素1(mitofusion 1,Mfn1)、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on 1,Mfn2)、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subunit 2B,NR2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e protein95,PSD95)、突触素(synaptosin,SY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与Norm组比较,Mod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线粒体结构受损,自噬溶酶体形成,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p62、Drp1、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组比较,HQS-L组、HQS-H组和Pos组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主要表现为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过平台的次数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增多,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受损减轻,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自噬显著增多;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p62、Drp1、NLRP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黄芪散改善AD大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激活海马中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散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自噬 PTEN诱导激酶1/帕金蛋白信号通路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系统性探析五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10
作者 王丹丹 王业飞 韩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0,I0002,共4页
“浊生疾,清育康”,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是新时代创新且成熟的中医理论,已逐渐成为当代诸多临床医生的共识,是适应现代疾病谱系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的脑部疾病,其发病与血浊关系密切,浊则百病生,血浊神乱,与现代医... “浊生疾,清育康”,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是新时代创新且成熟的中医理论,已逐渐成为当代诸多临床医生的共识,是适应现代疾病谱系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的脑部疾病,其发病与血浊关系密切,浊则百病生,血浊神乱,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具有多靶点、多中心的治疗特点,文章旨在通过血浊-五脏-神的串联关系来打破阿尔茨海默病聚焦于脑、肾的固有观点,冲破思维茧房,系统探析五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 阿尔茨海默病 五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因果关联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迎迎 张俊瑶 +2 位作者 宋际伟 王声杰 姚俊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的方法探究空气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数据,采用两样本MR...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的方法探究空气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数据,采用两样本MR分析评估空气污染与AD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以空气污染指标包括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粗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10,PM_(2.5-10))、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10,PM_(10))、二氧化氮以及氮氧化物为暴露因素,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数据库中获得其汇总数据。PM_(2.5)的数据集包括暴露人群423796例,包含98518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关联分析;PM_(2.5-10)的数据集包括暴露人群423796例,包含9851867个SNPs的关联分析;PM_(10)的数据集包括暴露人群455314例,包含9851867个SNPs的关联分析;二氧化氮的数据集包括暴露人群456380例,包含9851867个SNPs的关联分析;氮氧化物的数据集包括暴露人群456380例,包含9851867个SNPs的关联分析。以AD为结局因素,从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基因组学项目(International Genomics of Alzheimer′s Project,IGAP)中获得AD的数据。AD的数据集包括患者25580例和对照人群48466例,包含7067513个SNPs的关联分析。以与AD显著相关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选择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和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4种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并通过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异质性检验(IVW法和MREgger回归)显示,空气污染指标与AD的SNP之间不存在异质性(均P>0.05)。基因多效性检验(MR-Egger回归)显示,未检测到多效性(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PM_(2.5)的研究结果稳定。IVW法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欧洲人群中PM_(2.5)(P<0.001)与AD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而PM_(2.5-10)(P=0.664)、PM_(10)(P=0.664)、二氧化氮(P=0.284)、氮氧化物(P=0.567)这4种因素与AD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PM_(2.5)暴露与A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PM_(2.5)的暴露会增加AD的发病风险,但尚未发现PM_(2.5-10)、PM_(10)、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暴露导致AD发病风险增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空气污染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突触可塑性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徐红彩 许玉珉 +4 位作者 刘诗雨 路芳梅 闫化雨 刘源 杨鑫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功能受损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参与AD发病的关键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突触可塑性受损是AD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也是AD认知障碍的主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功能受损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参与AD发病的关键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突触可塑性受损是AD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也是AD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获批上市的抗AD药物仅能缓解部分认知功能,尚不能有效延缓病程进展。研究表明,中医药可减轻突触超微结构损伤,调节突触传递效能障碍,调控信号因子与受体结合,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等,有效改善AD模型学习记忆障碍,但相关的系统综述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 针灸 神经递质 信号通路 突触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K-eIF2α-NF-κB信号通路研究苁蓉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曦 龙清华 +3 位作者 蔡元钦 王政喻 陈显兵 曾楚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基于PERK-eIF2α-NF-κB信号通路研究苁蓉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苁蓉散组(4.62、9.24、18.48 g·kg-1)和安理申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组予双... 目的基于PERK-eIF2α-NF-κB信号通路研究苁蓉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苁蓉散组(4.62、9.24、18.48 g·kg-1)和安理申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组予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灌胃结束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及尼氏小体变化;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内质网形态;酶免疫测定Aβ1-42及炎症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ERK、eIF2α、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苁蓉散能提高A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求生平台次数、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P<0.05或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苁蓉散各剂量组神经元细胞排列较整齐,胞核存在,尼氏小体较为丰富;免疫荧光表明,苁蓉散可降低AD大鼠脑内NF-κB入核表达(P<0.05或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苁蓉散各剂量组内质网形态整齐、未见明显扩张,结构正常;ELISA结果表明,苁蓉散可降低AD海马中的Aβ1-42,IL-1,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苁蓉散各剂量组p-PERK/PERK,p-eIF2α/eIF2α,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苁蓉散可通过抑制PERK-eIF2α-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缓解神经元细胞ERS状态下免疫炎症反应,以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苁蓉散 内质网应激 PERK-eIF2α-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AΒ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袁清秀 胡佳欣 +5 位作者 蔡行 贺瑶茜 付佑兴 刘嘉洋 成霞 林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经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光照疗法可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P<0.05),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每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周干预时长<2 h,光谱范围为近红外光的光照治疗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均P<0.05)。结论光照疗法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尤以较短时间近红外光的光照改善显著,但光照强度及频率仍有待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光照疗法 光照时长 光谱范围 认知评估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在阿尔茨海默病不平衡数据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慧 易付良 +7 位作者 陈杜荣 秦瑶 韩红娟 崔靖 白文琳 马艺菲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利用自适应合成抽样(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结合分类器构建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疾病进程进行分类预测。方法数据源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 目的利用自适应合成抽样(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结合分类器构建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疾病进程进行分类预测。方法数据源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经随机森林填补缺失值,弹性网络筛选特征子集后,利用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分别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四种模型:ADASYN-RF、ADASYN-SVM、加权随机森林(weighted random forest,WRF)、加权支持向量机(weight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WSVM),与RF、SVM比较分类性能。模型评价指标为宏观平均精确率(macro-average of precision,macro-P)、宏观平均召回率(macro-average of recall,macro-R)、宏观平均F1值(macro-average of F1-score,macro-F1)、准确率(accuracy,ACC)、Kappa值和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ADASYN-RF的分类性能最优(Kappa值为0.938,AUC为0.980),ADASYN-SVM次之。利用ADASYN-RF预测得到的重要分类特征分别为CDRSB、LDELTOTAL、MMSE,在临床上均可得到证实。结论ADASYN与类别逆比例加权法都能辅助提升分类器性能,但ADASYN算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不平衡 ADAsYN 加权法 阿尔茨海默病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16
作者 张子冉 胡孜维 田会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0-1785,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中药干预AD有良好效果,但机制不明。最新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调控该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AD的机制,对其改善AD症状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中药干预AD有良好效果,但机制不明。最新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调控该细胞角度探讨中药治疗AD的机制,对其改善AD症状作用如维持能量代谢、调节突触可塑性、介导炎症反应等进行归纳,为临床及科研干预AD提供中医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星形胶质细胞 能量代谢 突触可塑性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他汀类药物相关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不良事件的分析
17
作者 杨晓瑞 王江 +4 位作者 张玮 刘凡凡 马岩 徐寅鹏 张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的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他汀类药物所引起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期间接收到的他汀类药物...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的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他汀类药物所引起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期间接收到的他汀类药物所引起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和信息成分(IC)检测上述药物的高危信号。结果:本研究纳入阿托伐他汀相关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报告数分别为95和7例,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相关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分别37、18、2、1例。阿托伐他汀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风险相关,ROR(95%CI)为5.727(4.673~7.019),PRR为5.717,IC(IC_(025))为2.422(2.127);同时其与血管性痴呆风险相关,上述指标分别为4.516(2.139~9.533)、4.516、1.636(0.606)。瑞舒伐他汀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风险相关,上述指标分别为3.595(2.601~4.970)、3.592、1.742(1.274)。在阿托伐他汀可能引起的2种痴呆中,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更有可能发生,而在可能引起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2种药物中,阿托伐他汀的风险更高。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相关,瑞舒伐他汀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血管性痴呆 FAER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皮层环路及其偶联的视网膜血管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原(综述) 柏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皮层环路及其相关视网膜变化引发的视觉症状,因此近年来,视网膜血管网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该文将综述AD患者在视觉皮层环路、视网膜血管网络等方面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探讨神经环路与视觉障碍的关联,并介绍视网膜领域的新型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视觉皮层 视网膜血管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秀丽线虫为模型探究中药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裴雨晴 徐纯钰 +7 位作者 邵歆迪 朱煜洁 周思玥 郑执一 成飞 施萱 陈章悦(综述) 李华玲(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0-765,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发现AD与遗传、心脑血管、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但仍未有明确的结论说明其发病机制。本文就秀丽线虫模型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以及中药提取物对AD的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发现AD与遗传、心脑血管、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但仍未有明确的结论说明其发病机制。本文就秀丽线虫模型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以及中药提取物对AD的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中药提取物对AD的缓解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常用模型 秀丽线虫转基因株系 中药提取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药小红参醇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20
作者 于兴志 杨丽萍 +2 位作者 杨林 施云杰 段小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7-1966,共10页
目的研究彝药小红参醇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转基因秀丽隐杆线虫的AD模型,探讨小红参醇提物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毒性作用的药效和机制。秀丽... 目的研究彝药小红参醇提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转基因秀丽隐杆线虫的AD模型,探讨小红参醇提物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毒性作用的药效和机制。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后分为对照组、小红参醇提物低、高剂量组,研究小红参醇提物对线虫瘫痪、寿命、脂褐素水平、行为学、生长发育、热应激和氧化应激、ROS水平、Aβ聚集的影响,用GFP报告基因线虫实验和RNAi实验探究胰岛素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DAF-16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小红参醇提物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线虫瘫痪表型(P<0.001),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并降低线虫体内脂褐素水平(P<0.001),显著增强线虫抽咽和运动能力(P<0.001),并显著提高其抗氧化应激和热应激损伤能力(P<0.001),显著降低线虫体内ROS含量(P<0.001),显著减少线虫头部Aβ蛋白沉积(P<0.01),且对线虫生长发育没有影响(P>0.05),同时促进报告基因线虫TJ356中DAF-16的核易位,在RNAi致线虫DAF-16沉默表达后,小红参醇提物延缓线虫瘫痪水平作用丧失,而L4440空载体对照组中小红参醇提物给药可以显著降低线虫瘫痪水平(P<0.001)。结论小红参醇提物能够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线虫模型的瘫痪表型,具有一定抗氧化、抗衰老和抗Aβ蛋白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DAF-1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醇提物 阿尔茨海默病 秀丽隐杆线虫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保护 DAF-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