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剑 肖春蓉 詹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及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对照组60 例...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及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对照组60 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肠溶阿司匹林,且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峰 陈兵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309医院小西天门诊部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309医院小西天门诊部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促进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格雷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成 张钰琪 +3 位作者 唐迅 高培 魏晨璐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既往对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样本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 目的:既往对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样本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从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提取主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患者的首条入院记录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根据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随访患者用药后是否因为主要结局事件再次入院,主要结局事件包括:(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2)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3)心肌梗死;(4)消化道出血。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的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对,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从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27 695人,其中联合用药组4 047人,单独用药组23 648人。由于患者的基线特征不均衡可比,所以用倾向评分进行1∶1配比,配比后两组各有4 046人。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及伴随疾病情况和合并用药情况后,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组间的主要结局事件的HR值为0.91(0.82-1.01,P=0.0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协变量中性别HR=1.36(1.20-1.55,P〈0.05),伴随糖尿病HR=1.36(1.20-1.54,P〈0.05)、血脂异常HR=1.13(1.00-1.27,P=0.05)、心脏病HR=1.39(1.22-1.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HR=1.05(0.95-1.17,P〉0.05)不增加再入院风险。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效果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合并症的患者首次发病后在防治复发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阿司匹林 格雷 患者再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魏立业 张庆文 +2 位作者 冯倩 王新 尤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2-503,共2页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将97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将97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受试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加氯吡格雷75mg。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P<0.05);受试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药联用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格雷 阿司匹林 糖尿病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致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胃黏膜损伤和微血管变化的药理机制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剑刚 张蕾 +2 位作者 张庆翔 张大武 史大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2-1002,共1页
目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AMI后大鼠胃黏膜微血管的影响,探讨双联抗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腹腔麻醉(4%水合氯醛,9 m L·kg-1... 目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AMI后大鼠胃黏膜微血管的影响,探讨双联抗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腹腔麻醉(4%水合氯醛,9 m L·kg-1体质量)后常规处理,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造成大鼠实验性AMI模型,确定成活的大鼠随机分为(1)模型(AMI)对照组:灌胃蒸馏水2 mg·kg-1·d-1;(2)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9 mg·kg-1·d-1;(3)氯吡格雷组:灌胃氯吡格雷6.75 mg·kg-1·d-1;(4)双联抗组:灌胃阿司匹林9mg·kg-1·d-1和氯吡格雷6.75 mg·kg-1·d-1混悬液。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冠脉,其余处理方法与AMI模型组相同),每组12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28 d后,第29 d进行微血管形态的观察,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指标,大鼠胃黏膜分别按照Guth标准和Whittle方法评定损伤指数和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经Guth方法和Whittle标准的计分评定和假手术组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程度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后胃黏膜损伤程度加重,胃黏膜微血管扩张,血管壁变薄,毛细血管交叉数减少显著(P<0.05),大鼠血浆GAS水平显著降低(P<0.01),MTL水平显著升高(P<0.01)。阿司匹林组的GAS降低水平和MTL升高水平大于氯吡格雷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阿司匹林组可以显著降低TXB2水平。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加重AMI后大鼠胃黏膜的损伤,其机制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干扰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微血管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格雷 阿司匹林 胃黏膜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学忠 龚晓璇 +2 位作者 朱甜甜 李春坚 杨志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502,共8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力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n=30)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n...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力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n=30)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n=30),检测术前、服药后的第1—6、8、10天血小板聚集力的变化,比较两组阿司匹林抵抗(An)发生率,观察术后两组出血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单用阿司匹林组术后1例第2天并发肠梗阻,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术后出现1例输注血小板、1例粒细胞缺乏而退出试验。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阿司匹林组服药后AR发生率为62.1%,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为3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力在服药后第1、2天分别为(24.2±31.9)%和(49.6±32.6)%,(13.8±27.2)%和(37.6±3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两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服用氯吡格雷与AR独立相关,OR值为0.09(P=0.044)。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能减少OPCAB术后AR的发生率,OPCAB术后早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格雷 阿司匹林抵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严重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疗效 被引量:13
8
作者 曲辉 王拥军 郑华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9-470,共2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3例,在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并分别给予氯吡格雷...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3例,在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并分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全部患者继续氯吡格雷治疗到12个月,观察开始治疗3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3.1%、51.9%,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3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7.7%、29.6%,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没发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短时间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没有发现严重的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格雷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岩 曲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6-838,843,共4页
目的探讨发病24~72 h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2组于发病24~72 h给药,首日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 目的探讨发病24~72 h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度再发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2组于发病24~72 h给药,首日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治疗组首日加用氯吡格雷片负荷剂量(300 mg),次日给予维持剂量(75 mg)。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疗效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相比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24~72 h应用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度再发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相对安全,应严格掌握治疗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海真 吕和平 +1 位作者 潘乐门 虞冠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考察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在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来医院血管外科因患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目的:考察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在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来医院血管外科因患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接受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治疗,记录患者术后第1、3、6和12个月随访记录动脉再闭塞、再狭窄及不良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肢体缺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主干闭塞率、治疗长度及植入支架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6月和12月再闭塞率和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累计再狭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实验组在皮温、踝/肱指数、疼痛指数和溃疡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月,实验组在踝/肱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可有效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软坚饮 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 预防 阿司匹林 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初阳 黄耀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59-160,共2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89例首发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5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进行双盲对照治疗 1年,观察两组病人的...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89例首发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5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进行双盲对照治疗 1年,观察两组病人的脑梗死复发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3%: 8.60%),P<0.05。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11.46%:8.60%),P>0.05,但无严重出血事件。[结论]氯吡格雷联 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确切,但出血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格雷 对照组 治疗组 复发 联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治疗STEM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NT-proBNP、Lp(a)、β2M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静 周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依诺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zyme-MB,CKMB)、Lp(a)、β2M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随访6个月和1年,分别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3个月,患者NT-proBNP和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患者治疗3个月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周的水平(P<0.05)。治疗3个月,患者LVEF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均P<0.05),Lp(a)、β2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均P<0.05)。治疗6个月和1年,患者再梗死率分别为3.85%和6.92%,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62%和10.77%,心源性猝死率分别为0.77%和3.8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依诺肝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血清NT-proBNP、Lp(a)、β2M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阿司匹林 格雷 依诺肝素 脑钠肽 脂蛋白(a)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ST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UST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ST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UST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6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I)改善情况,CK-MB、c Tn I达峰时间及3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30天LVEF、CK-MB及c Tn I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小时CK-MB及c Tn I水平、治疗后30天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小时CK-MB及c Tn I水平升高更为缓慢,而治疗后30天LVEF增加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CK-MB、c Tn I达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STAMI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且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格雷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9
14
作者 徐大飞 李凯 陈海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82-1285,1288,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d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14d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30d时较对照组有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ADL评分有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30d时,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格雷 hs—CRP水平 NIHSS和ADL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2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培英 梁雪梅 田明秀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20:00口服氯吡格雷75 mg,连续用2周后停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7%,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较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更有效,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 阿司匹林 脑缺血 短暂性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对血清PPARγ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英海 解春丽 +2 位作者 张爱华 冷雪 田志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28-1529,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氯吡格...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仅63.75%,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PARγ值分别为(13.04±5.62)pg/ml、(18.72±6.31)pg/ml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显著疗效,并可降低血清PPAR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塞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小鼠脑缺血恢复期RAGE及sRAG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少红 刘向荣 +5 位作者 赵顺英 董雯 陈青芳 陈文涛 李子孝 王春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21-828,共8页
目的 探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及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 目的 探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及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sRAGE)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组(双抗组),每组20只。通过压迫大脑中动脉远端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再灌注即刻灌胃,溶剂组给予饮用水100μL,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剂量12 mg/kg,每只实际用量0.3 mg)与氯吡格雷(剂量12 mg/kg,每只实际用量0.3 mg)混悬液100μL,每日1次,连续21 d。缺血1、3、5、7、9、11、14、21 d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21 d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sRAGE表达水平;免疫印记检测脑组织RAGE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6、CD32、CD1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几丁质酶样蛋白(chitinase-like 3,Chil3/Ym1/2)等炎症因子及RAGE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标记RAGE、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观察RAGE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结果 双抗组小鼠3 d时胡须碰触评分和神经功能总分、9 d时神经功能总分优于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0.0140、0.0406)。缺血再灌注21 d时,双抗组小鼠血清sRAGE表达水平高于溶剂组(1.099±0.541 ng/mL vs.0.319±0.341 ng/mL,P=0.0120);脑组织iNOS(1.250±0.318vs.1.843±0.301,P=0.0164)及RAGE(2.105±0.300 vs.2.732±0.249,P=0.0071)的mRNA相对表达较溶剂组下降。在小鼠脑梗死周边区RAGE与神经元具有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无共定位;双抗组RAGE~+NeuN~+细胞数量少于溶剂组(328.798±35.183个/平方毫米vs.814.437±165.758个/平方毫米,P=0.0012)。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能通过下调RAGE、上调sRAGE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格雷 缺血再灌注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ISMA试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Bhatt DL Fox KA +1 位作者 Hacke W 王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2-102,共1页
CHARISMA(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Events)试验旨在比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疗效。有26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研究,共纳... CHARISMA(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Events)试验旨在比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疗效。有26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研究,共纳入15603例≥45岁受试者,均符合下列条件: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或具有明确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格雷 预防 试验 PREVENTION ASPIRIN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8
19
作者 杨剑文 杨期明 +2 位作者 徐玉艳 莫丹衡 谢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vs 48.6%,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危险因素 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平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63-565,574,共4页
目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治... 目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但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良好,二者联合可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 阿司匹林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