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抗血栓的新靶点P2Y_(12)受体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雷 吴建波 张怀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阿司匹林的应用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但其有限的抗血小板效果及近来发现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驱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亚基, 目前称为P2Y12 (过去称P2T, ... 阿司匹林的应用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但其有限的抗血小板效果及近来发现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驱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亚基, 目前称为P2Y12 (过去称P2T, P2TAC, P2YADP, 或P2Ycyc) 受体拮抗剂, 显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天然的P2Y12受体拮抗剂ATP有快速而直接的作用。AR-C69931MX, 就是类似ATP的一种拮抗剂,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分泌凝血活性物质有抑制作用。II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注射AR-C69931MX能获得快速稳定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半衰期仅几分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临床应用的局限性给这些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GPⅡb/Ⅲa拮抗剂 新靶点 抗血栓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药物 I期临床研究 血小板糖蛋白 抑制作用 血小板活化 ADP诱导 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 噻氯匹啶 受体亚基 代谢产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