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皇族“恩图”女祭司与阿卡德帝国的治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献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对相关文献的再整理,特别是在重新识读关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语境的重新判断表明:阿卡德时期的"恩图"女祭司虽然和更早的苏美尔"恩"祭司传统存在一定的关联,却仍然应该看作阿卡德帝国的创制。也就是说,阿卡德王权... 对相关文献的再整理,特别是在重新识读关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语境的重新判断表明:阿卡德时期的"恩图"女祭司虽然和更早的苏美尔"恩"祭司传统存在一定的关联,却仍然应该看作阿卡德帝国的创制。也就是说,阿卡德王权对早王朝时期的"恩"祭司传统进行了颇为激烈的改造,其彻底性要高于此前的估计。阿卡德年名中的记录体现出"恩图"女祭司职位具有的礼仪性,但目前其作为祭司的日常作为在记录中并没有足够的特征性体现。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相关文献尽可能的搜集和再研究表明:以图塔纳普苏姆为典型的阿卡德帝国时期的"恩图"女祭司,事实上是帝国中央权力系统中颇为活跃的成员,影响力所及,远远超出其担任祭司的神庙所在地,而其参与的事务也不局限于和祭祀相关的事务。公主身份的阿卡德"恩图"女祭司首先是作为公主参与帝国统治,其次才作为"恩图"祭司承担礼仪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流域 阿卡德帝国 帝国治理 “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作为地理概念的“苏美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献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8,共13页
一般认为古代巴比伦尼亚地区地分南北,即"苏美尔和阿卡德",二者大体以传统的巴比伦尼亚宗教中心尼普尔为界,以南为苏美尔故乡,以北为阿卡德腹地。但这样的区域划分不能直接应用于阿卡德王朝之前的两河流域。至少"苏美尔&... 一般认为古代巴比伦尼亚地区地分南北,即"苏美尔和阿卡德",二者大体以传统的巴比伦尼亚宗教中心尼普尔为界,以南为苏美尔故乡,以北为阿卡德腹地。但这样的区域划分不能直接应用于阿卡德王朝之前的两河流域。至少"苏美尔"作为地区概念,其本义及其在早王朝时期文献中的所指范围都不清楚。在此前对此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倾向于将"苏美尔"概念解释为"恩尼基地区",从而将后世的"苏美尔"和早王朝时期的传统联系起来。只是这样的看法会导致对早期苏美尔语资料和阿卡德语资料解读上的自相矛盾,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早期阿卡德语资料表明,阿卡德语中的"苏美尔"很可能是对苏美尔语"本土"一词的阿卡德语化和名词化。这是对"苏美尔"从作为"本土"的文化概念到有具体所指的地理概念更为合理的认识,并能够得到现存证据一致的支持。根据这样的理解,恩尼基的地名和"苏美尔"地区概念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关联,但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不直接,而且彼此渊源可能要上溯到史前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美尔 阿卡德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巴比伦尼亚 恩尼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天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克仁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4期43-44,共2页
巴比伦和亚述是两河流域的两个古老帝国。公元前30~前20世纪初,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南部。前2000年以前,阿摩列伊人入侵两河流域南部,在巴比伦一带定居。前19世纪,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前1595),它的第六代国王汉穆... 巴比伦和亚述是两河流域的两个古老帝国。公元前30~前20世纪初,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南部。前2000年以前,阿摩列伊人入侵两河流域南部,在巴比伦一带定居。前19世纪,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前1595),它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从此进入兴盛期。前1600年左右,古巴比伦被来自小亚细亚的喜特人所灭。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文化 巴比伦人 亚述帝国 划分方法 苏美尔人 阿卡德人 天文知识 天文学 小亚细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言洪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一位哲人这样说: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如黄河长江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地,经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 一位哲人这样说: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如黄河长江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地,经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流入波斯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两河冲积而成。 广义的美索不达米亚是指东起扎格罗斯山脉,西南至阿拉伯高原的边缘,东南自波斯湾,西北至托罗斯山之间的广袤地区,而狭义的美索不达米亚则是指北起巴格达,南到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在今伊拉克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尼亚 两河流域 阿卡德 巴格达 阿卡德人 人类文明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文字与世界文字的渊源关系
5
作者 一知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4期40-42,共3页
世界上最初的文字都是图画式的,即用象征符号来表示单个的词和概念。这种象征符号演变成拼音文字,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像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我国的甲骨文字以及中美的玛雅文字,是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的文字。
关键词 玛雅文 苏美尔人 斯奈德 阿卡德人 象征符号 勒铭 形文 喃字 书写方式 赫梯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卜拉
6
作者 周玉森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2年第4期75-75,共1页
埃卜拉虽然是一个在当今世界地图上难以找到的非常古老的地名,但了解她的却不乏其人。1814~1815年,拿破仑曾留居在此。埃卜拉,长期以来一直是考古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前3千纪,埃卜拉就享有盛名。她位于叙利亚北部,现名... 埃卜拉虽然是一个在当今世界地图上难以找到的非常古老的地名,但了解她的却不乏其人。1814~1815年,拿破仑曾留居在此。埃卜拉,长期以来一直是考古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前3千纪,埃卜拉就享有盛名。她位于叙利亚北部,现名泰勒马尔迪赫,距阿勒颇城仅53公里。从埃卜拉遗址中发现的许多东西,改变了我们对古老中东的一些传统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卜拉 世界地图 阿勒颇 泥板 阿卡德人 抄写员 商业中心 通用语言 红布 金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文件
7
作者 黄坤坊 《档案管理》 1992年第6期45-46,共2页
古代两河流域,是指古时候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所流经的地区,在今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从广义上说,也包括其周边的一些地区。从公元前约5000年到公元前600多年,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等统治这个地区、他们创造了... 古代两河流域,是指古时候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所流经的地区,在今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从广义上说,也包括其周边的一些地区。从公元前约5000年到公元前600多年,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等统治这个地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使两河流域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成为西方档案事业的发源地。苏美尔人在公元前约5000年从山地迁往两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他们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文字。起初,是象形文字,以后,由于使用泥板作为书写材料,必须对笔划裁弯取直,象形文字演变为楔形文字。这种演变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美尔人 泥板档案 阿卡德人 裁弯取直 底格里斯河 古代文明 档案事业 书写材料 河谷地带 亚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莱对现代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顺贤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1期28-30,共3页
雪莱是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中的巨擘,和拜伦、济慈一起,成为19世纪初英国诗坛繁荣时期的主要台柱.这三位诗人诞生于相近的年代(拜伦1788、济慈1795、雪莱1792),又在相近的几年中谢世(济慈1821、雪莱1822、拜伦1824).他们创作诗歌的... 雪莱是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中的巨擘,和拜伦、济慈一起,成为19世纪初英国诗坛繁荣时期的主要台柱.这三位诗人诞生于相近的年代(拜伦1788、济慈1795、雪莱1792),又在相近的几年中谢世(济慈1821、雪莱1822、拜伦1824).他们创作诗歌的高峰期不到15年,然而他们的诗却跨过国界,飞越海洋,其影响远及阿拉伯国家、远东、北美.许多国家的读者,正是通过这三位诗人了解到整个英国诗歌. 在阿拉伯国家,雪莱是人们熟悉的英国著名诗人之一.阿拉伯读者喜爱他的诗歌,推崇他的人品.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阿拉伯文,从数量上看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居第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莱 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诗歌 致云雀 阿拉伯世界 阿卡德 华兹华斯 英国文学史 基勒 不朽诗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曲家 王佑贵
9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949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郴州宜章泾口。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第四届主席(2015-2020),《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成了你》《我属于中国》的曲作者。七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五年摘取央视MT... 1949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郴州宜章泾口。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第四届主席(2015-2020),《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成了你》《我属于中国》的曲作者。七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五年摘取央视MTV大赛金奖。《闲》获美国阿卡德米亚音乐奖最佳意境奖,《清凉》获美国阿卡德米亚无伴奏合唱类最佳歌曲奖(两首作品均为女儿王斯卉演唱),《我们这一辈》获首届国际音乐电视唯一金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伴奏合唱 东方歌舞团 大众音乐 湖南郴州 特殊津贴 音乐电视 阿卡德 曲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兹·尤素福轶事
10
作者 时玉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1期26-26,共1页
《鲁兹·尤素福》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十分畅销的综合性周刊。“鲁兹·尤素福”原本是埃及戏剧舞台上一位名嗓一时的女演员的名字,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时常能扮演妙龄女郎。但在话剧《牺牲品》中,剧团者板瓦哈比没有让... 《鲁兹·尤素福》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十分畅销的综合性周刊。“鲁兹·尤素福”原本是埃及戏剧舞台上一位名嗓一时的女演员的名字,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时常能扮演妙龄女郎。但在话剧《牺牲品》中,剧团者板瓦哈比没有让她担任女主角——一位18岁的少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哈比 阿拉伯世界 妙龄女郎 阿拉伯作家 演出报酬 《茶花女》 创办人 阿卡德 化妆师 牺牲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现代诗歌
11
作者 周顺贤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2期74-78,共5页
30年代初,《复兴》与《曙光》两本杂志的问世,象征着苏丹文艺复兴的开端,一种思想与风格崭新的苏丹文学渐渐地成长起来.在此之前,苏丹诗歌一直墨守中世纪阿拉伯古典诗的陈规和传统,从内容到形式都无重大变化. 由埃及诗人马哈茂德·... 30年代初,《复兴》与《曙光》两本杂志的问世,象征着苏丹文艺复兴的开端,一种思想与风格崭新的苏丹文学渐渐地成长起来.在此之前,苏丹诗歌一直墨守中世纪阿拉伯古典诗的陈规和传统,从内容到形式都无重大变化. 由埃及诗人马哈茂德·萨米·巴鲁迪开创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在哈菲兹、邵基·穆巴拉克、阿卡德、塔哈·侯赛因、阿波罗诗社等诗人、文学家和文学组织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苏丹与埃及有着密切联系,苏丹青年文学家向往埃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巴鲁迪 阿卡德 穆巴拉克 苏丹人 我的祖国 青年文学家 埃及人 塔哈 侯赛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