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15000年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兴有
骆君
+1 位作者
买买提.依明
刘嘉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3,共5页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当时湖面较低,盆地边缘冰水平原区出现地面切割。大约在11 000...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当时湖面较低,盆地边缘冰水平原区出现地面切割。大约在11 000 aB.P.前后,气候转暖,冰川大量消融,湖面上升,沉积速度加快,进入全新世。8 000 aB.P.前后的中全新世,曾出现高潮面期,但高温期却出现在后,故盆地内高潮面期与高温期并不同步。全新世后期,气候进一步转向干暖,蒸发增加,湖面逐渐缩小,生态环境日趋向荒漠草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库勒盆地
古环境
地层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近断层破坏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军
宋和平
+1 位作者
陈建波
吴国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3,共9页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主要显示正断层滑动性质,其总体走向近南北,但局部追索北北西和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发育,走向变化很大。受地形及滑塌作用影响,断裂陡坎高度最大可达20m,垂直位移为2m左右,最大水平拉张量也接近1.8m,此外局部还存在近1m的左旋位移。沿断裂发育一个近10hm2的滑坡体,以及大量中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多为冰碛物、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等松散堆积。虽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也未见大规模基岩崩塌、滑坡。通过平地上巨石的翻滚推测,断层附近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可达1 g。同时根据不同坡度的边坡崩塌和滚石发育程度估算出距离断层不同距离地区的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裂缝分布范围较宽,距断层1km的地区仍可见到长度超过100m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是地震震动、谷地边坡变形及旁支断层地震触发滑动的综合产物。极震区最大烈度估计可达Ⅹ度,综合各方面资料文章提供了该次地震Ⅸ度、Ⅷ度、和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呈NNE-SSW向,与余震方向大致一致。近断层破坏作用包括强地面运动、断层破裂带、地裂缝、滑坡、崩塌、滚石等。它们受到震级、断裂活动性质及场地条件等多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地震断层
近断层破坏作用
阿什库勒盆地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15000年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兴有
骆君
买买提.依明
刘嘉麒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当时湖面较低,盆地边缘冰水平原区出现地面切割。大约在11 000 aB.P.前后,气候转暖,冰川大量消融,湖面上升,沉积速度加快,进入全新世。8 000 aB.P.前后的中全新世,曾出现高潮面期,但高温期却出现在后,故盆地内高潮面期与高温期并不同步。全新世后期,气候进一步转向干暖,蒸发增加,湖面逐渐缩小,生态环境日趋向荒漠草原发展。
关键词
阿什库勒盆地
古环境
地层
古气候
Keywords
Ashikule Basin, paleoenvironment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近断层破坏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军
宋和平
陈建波
吴国栋
机构
防灾科技学院
新疆地震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3,共9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基金项目(201008004)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2DFR20440K02)
文摘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汇的地区。文中介绍了此次地震的近断层破坏作用。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端近南北向谷地海拔4 900~5 600m东坡形成了近31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主要显示正断层滑动性质,其总体走向近南北,但局部追索北北西和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发育,走向变化很大。受地形及滑塌作用影响,断裂陡坎高度最大可达20m,垂直位移为2m左右,最大水平拉张量也接近1.8m,此外局部还存在近1m的左旋位移。沿断裂发育一个近10hm2的滑坡体,以及大量中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多为冰碛物、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等松散堆积。虽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也未见大规模基岩崩塌、滑坡。通过平地上巨石的翻滚推测,断层附近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可达1 g。同时根据不同坡度的边坡崩塌和滚石发育程度估算出距离断层不同距离地区的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裂缝分布范围较宽,距断层1km的地区仍可见到长度超过100m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可能是地震震动、谷地边坡变形及旁支断层地震触发滑动的综合产物。极震区最大烈度估计可达Ⅹ度,综合各方面资料文章提供了该次地震Ⅸ度、Ⅷ度、和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呈NNE-SSW向,与余震方向大致一致。近断层破坏作用包括强地面运动、断层破裂带、地裂缝、滑坡、崩塌、滚石等。它们受到震级、断裂活动性质及场地条件等多因素控制。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地震断层
近断层破坏作用
阿什库勒盆地
阿尔金断裂
Keywords
Yutian earthquake
seismic fault
near fault damaging effects
Ashikule Basin
Altun Tagh fault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15000年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赵兴有
骆君
买买提.依明
刘嘉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1级地震近断层破坏作用
沈军
宋和平
陈建波
吴国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