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C-Omega数据库语言的阻抗不匹配研究
- 1
-
-
作者
肖满生
刘有势
阳娣兰
-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
出处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3,共2页
-
文摘
分析C-Omega语言和查询语言的集成过程,指出集成中使用查询运算符的优点,提出C-Omega语言和查询语言在操纵数据集时阻抗不匹配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解决了查询语言和宿主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编程风范不同且数据类型相异的问题,并能及时发现数据库中的错误。
-
关键词
阻抗不匹配
查询语言
C-Omega语言
数据集
-
Keywords
impedance mismatch
query language
C-Omega language
data set
-
分类号
TP3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孤岛微电网自适应虚拟阻抗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叶佳卓
杨力
伍诗雨
周朝霞
陈希华
-
机构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电力局
-
出处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7073)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SK2182)
-
文摘
受到馈线阻抗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孤岛微电网在传统的下垂控制下难以按照下垂系数合理分配负载无功功率。为了提高孤岛微电网无功功率分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虚拟阻抗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由通信获取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自适应调整虚拟阻抗的大小,以补偿馈线间电压降的不匹配,从而实现精确的无功功率均分。该策略不需要测量馈线阻抗参数且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不高。当自适应虚拟阻抗在当前负载条件下已经调节完成时,即使通信中断也能实现精确的无功功率均分。若通信中断时负载发生变化,无功分配精度会降低,但仍优于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20 kV·A微电网模型,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关键词
自适应虚拟阻抗
孤岛微电网
下垂控制
阻抗参数
负载条件
电压降
微电网模型
阻抗不匹配
-
Keywords
microgrid
droop control
reactive power sharing
adaptive virtual impedance
-
分类号
TM464
[电气工程—电器]
-
-
题名基于同步压缩变换的电缆缺陷定位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彭向阳
操雅婷
余欣
唐志荣
于是乎
周凯
-
机构
广东省电力装备可靠性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04-3012,共9页
-
基金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036100KK52200052(GDKJXM2020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7156)所支持。
-
文摘
由于采集信号为入射波与多反射波的叠加,且多分量信号之间存在耦合不服从线性叠加原理,导致以采用魏格纳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为核函数的传统时频域反射法(time-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TFDR)存在严重的交叉项干扰,影响对缺陷的定位和判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压缩变换的电缆缺陷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同步压缩变换(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SST)替代WVD以消除交叉项干扰,并以高分辨率定位电缆缺陷。同时分析参考信号相关参数,针对不同长度电缆测试,提出参考信号设计原则。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通过采用TFDR法获取时域定位信号;然后采用SST求取压缩和重排后的时频谱图,以获取更精确的时频表达并消除交叉项干扰。最后,搭建了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并选取了长度为500 m含中间接头的XLPE电力电缆和某地约32km海底电缆对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SST算法对信号进行重排后能有效消交叉相的干扰,提高了时频域反射法定位精度。
-
关键词
电缆缺陷定位
同步压缩变换
时频域反射法
阻抗不匹配
时频分析
-
Keywords
cable defect localization
synchronous compression transformation
time-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 method
impedance mismatch
time-frequency analysis
-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能源互联网中自能源的孤岛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孙秋野
王睿
马大中
刘振伟
-
机构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87-3098,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4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3094)
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N140402001)~~
-
文摘
在多自能源(we-energy,WE)并联运行的能源互联网中,传统的下垂控制因受线路阻抗的影响,难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以及系统的输出电压和频率的合理限定,为此提出了基于指数的改进型下垂控制。通过讨论功率与电压、频率的关系,分析得到自能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实现按比例分配的前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指数的下垂控制对自能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和电压、有功功率和频率进行控制。运用小信号分析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并对该策略分别在线路阻抗不平衡、自能源容量不同和采用传统下垂控制与指数下垂控制的混合系统中进行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自能源
阻抗不匹配
指数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
-
Keywords
energy of the internet
we-energy (WE)
impedance mismatch
index droop control
power allocation
-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基于散射参数法的EMI滤波器电磁噪声抑制效果预测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王世山
龚敏
宋峥
-
机构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6-7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7071)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DREK2013004)
+2 种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kfjj2014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文摘
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噪声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高性能的EMI滤波器的应用,对电力电子设备的干扰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基于传输线理论得到并联传输线的共模及差模参数,通过推导和测试得到噪声源阻抗、负载阻抗及其等效结构,求解得到基于阻抗法的插入损耗(IL)。但是,在高频条件下,EMI滤波器及传输线不仅存在自寄生参数,还存在互寄生参数,这些互寄生参数很难通过阻抗法来等效。本文在传输线等效共模与差模参数频率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传输线理论得到噪声源阻抗及负载阻抗;以共模滤波器为例,基于阻抗法预测滤波器对噪声的衰减能力,并与实际测试值进行比较。然而,由于阻抗法不能很好地预测高频条件下的噪声衰减,本文以波的"入射与反射"为核心,进一步提出一种利用S参数来预测阻抗不匹配条件下噪声衰减的方法,研究表明,散射参数法由于考虑了元件间的互寄生参数,具有更好的高频性能。
-
关键词
EMI
滤波器
差模噪声
共模噪声
阻抗不匹配
S参数
-
Keywords
EMI filter
differential noise
common noise
impedance mismatching
S-parameters
-
分类号
TM93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矿井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孙继平
朱建铭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
出处
《工矿自动化》
1990年第3期8-13,共6页
-
文摘
矿井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直接影响着系统的传输性能、造价和维护工作量,是影响系统性能/价格比的主要因素之一。矿井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同一般的数字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相比。
-
关键词
矿井监控系统
传输性能
计算机通信网络
系统性能
信号传送
井下分站
煤矿井
阻抗不匹配
故障点
发送功率
-
分类号
TP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题名基于NHibernate的数据持久化方案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赵广利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出处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3-55,共3页
-
文摘
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对象关系映射(ORM)组件——NHibernate,针对NHibernate的不足提出改进的ORM模型,根据该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NET平台的轻量级ORM组件——MYPL,利用该组件无须编写任何映射文件即可实现对象关系映射等数据持久化操作,并能降低业务层和数据层之间的耦合,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
-
关键词
持久化
对象关系映射
阻抗不匹配
-
Keywords
persistence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ORM)
impedance mismatch
-
分类号
TP3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明綫載波回路的交叉設計(一)
- 8
-
-
作者
叶載霞
白其章
-
机构
邮电部設計院
-
出处
《电信科学》
1958年第11期20-24,共5页
-
文摘
1.载波回路交叉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载波回路交叉设计的目的主要为: a)使同桿各回路间在它们的共同传输频率内具有足够的串音防御度。 b)使各个回路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具有均匀的工作衰减特性。
-
关键词
近端串音
工作频带
传输频率
交叉设计
衰减特性
交叉指数
不均匀性
雨格
阻抗不匹配
交叉区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