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非线性方程的自动调节阻尼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海萍 黄太平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解非线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是将其线性化,形成各种形式的迭代程序进行数值近似计算·对于复杂强非线性问题,在迭代过程中往往不易收敛,甚至数值失稳而发散·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常规的牛顿法及改进的牛顿法均未彻底解决这... 解非线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是将其线性化,形成各种形式的迭代程序进行数值近似计算·对于复杂强非线性问题,在迭代过程中往往不易收敛,甚至数值失稳而发散·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常规的牛顿法及改进的牛顿法均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因而使得复杂强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模拟计算受到了限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自动调节阻尼法,是对带阻尼因子的牛顿法的进一步改进·引进阻尼因子向量,在迭代过程中,通过判断与调整,不断地自动调节阻尼因子向量,引用有效收敛系数与加速系数,改善对赋初值的要求,加速求解的迭代过程,保证了复杂强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稳定性·采用这一新的方法,已成功地数值模拟了飞机中的一些复杂的传热问题,可进一步推广用于非线性流动、传热、结构动力响应等各种复杂强非线性的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 自动调节阻尼法 非线性代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试验法向临界阻尼比对岩石宏观参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董海峰 邬昊辰 孙淼军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研究法向临界阻尼比对岩石的宏观参数的影响,基于单轴压缩试验,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前期标定,完成试样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改变法向临界阻尼比,研究其对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试样能量损耗的影响,同时观察试样破坏形... 为研究法向临界阻尼比对岩石的宏观参数的影响,基于单轴压缩试验,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前期标定,完成试样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改变法向临界阻尼比,研究其对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试样能量损耗的影响,同时观察试样破坏形态的改变。结果表明,法向临界阻尼比对峰值强度、泊松比影响较大,对弹性模量影响较小,随着法向临界阻尼比的增大,试样的能量损耗和破坏形态都有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宏观参数 能量场 单轴压缩试验 向临界阻尼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非均匀无限地基相互作用力的有限元时域阻尼抽取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波 陈健云 林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由于无限地基的动力效应较难确定,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局限于频域分析,从而限制了非线性分析应用。阻尼抽取法(DSEM)通过在有限域内施以附加人工阻尼再移频抽取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模拟非均匀无限粘弹性介质的动力特性,在结构-无... 由于无限地基的动力效应较难确定,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局限于频域分析,从而限制了非线性分析应用。阻尼抽取法(DSEM)通过在有限域内施以附加人工阻尼再移频抽取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模拟非均匀无限粘弹性介质的动力特性,在结构-无限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DSEM进行结构-地基交界面相互作用力-位移时域分析的有限元逐步积分形式算法,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公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工程有限元计算及与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程序结合的需要。最后,以实例形式论述了该方法良好的精度及实现中各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溶剂抽取 时域数值算 弹性介质 地震响应 有限元 地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齿面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奇 李浩 +2 位作者 尹延国 陈远龙 吴焱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3-1360,1426,1427,共10页
为了建立更为准确的微观尺度下齿面法向阻尼分形模型,以M-B模型为基础,利用存在摩擦时的弹塑性变形临界接触面积计算理论,并结合前期获得的两圆柱体接触面积分布公式,推导了考虑摩擦因素的齿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通过MATLAB仿真,获... 为了建立更为准确的微观尺度下齿面法向阻尼分形模型,以M-B模型为基础,利用存在摩擦时的弹塑性变形临界接触面积计算理论,并结合前期获得的两圆柱体接触面积分布公式,推导了考虑摩擦因素的齿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通过MATLAB仿真,获得了模型中主要参数对分形接触模型影响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齿面法向接触阻尼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呈周期性变化,且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而上升;摩擦系数与法向接触阻尼成正比关系;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法向接触阻尼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材料特性参数的变大而减小,随着粗糙度幅值参数的增加而下降;齿轮从初始啮合到结束啮合的过程中,法向接触阻尼由大变小;内接触的法向接触阻尼大于外接触。该模型的研究为后续进行齿轮动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面接触 向接触阻尼 计算模型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损耗因子与法向阻尼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红亮 郑金华 +3 位作者 赵春华 赵新泽 方子帆 朱大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基于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与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进行分析,在改进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界面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方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 基于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与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进行分析,在改进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界面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方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的变化规律.减小分形粗糙度和增大法向接触荷载均会使得法向接触刚度增大,而且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法向接触刚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增大分形粗糙度和降低法向接触荷载都会使得损耗因子升高,且损耗因子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分形维数趋近于2时,损耗因子收敛于某一定值;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其变化过程出现了2个拐点.当分形维数低于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分形维数超过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耗因子 向接触阻尼 微凸峰 弹性面积 平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红亮 赵美云 +4 位作者 郑金华 赵春华 赵新泽 方子帆 朱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 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拟表明:峰元承担的法向弹性载荷与其顶端的变形量之间符合非线性幂函数凹弧关系;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法向接触载荷都将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大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变小;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与法向接触载荷皆将增加法向接触刚度;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临界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超过转折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法向接触载荷增大时,法向接触阻尼略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结合部 向接触刚度 向接触阻尼 分形几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阻尼振动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玲 李文博 +2 位作者 汤浩 包龙生 冯乃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 研究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料初凝前后及灌浆口各类灌浆缺陷的检测能力。方法 设计并制作两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套筒节点模型,并在套筒中设置了不同种类的缺陷,根据阻尼振动衰减原理对灌浆饱满度进行判断。结果 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时,仪... 目的 研究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料初凝前后及灌浆口各类灌浆缺陷的检测能力。方法 设计并制作两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套筒节点模型,并在套筒中设置了不同种类的缺陷,根据阻尼振动衰减原理对灌浆饱满度进行判断。结果 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时,仪器检测到的振动幅值为255,当灌浆料饱满时,仪器检测到的振动幅值普遍低于100,大概保持在20~60;随着灌浆料的固化,振动幅值继续变小,大概保持在10~40。因此可知,当传感器被灌浆料包裹时,振动能量值小于100便可判定该套筒灌浆饱满。结论 通过对比传感器振幅能量值与预设的灌浆情况,证实了阻尼振动法的可行性,对于脱空类型的缺陷有着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振动 灌浆缺陷 阻尼振动 灌浆饱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与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庆朋 张力 +1 位作者 唐志刚 罗求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为了能够预测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和阻尼的变化规律,在Hertz和Abbott-Firestone经典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载-卸载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首先,研究单个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和塑性接触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混合弹塑性状... 为了能够预测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和阻尼的变化规律,在Hertz和Abbott-Firestone经典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载-卸载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首先,研究单个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和塑性接触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混合弹塑性状态下接触面积和力的数学表达式,进而研究能量变化规律和接触阻尼特性。然后,通过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并且和完全弹性、塑性状态下的接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能量耗散和法向接触阻尼与法向变形量、硬度以及硬度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合面能量耗散随着法向变形量的增加而变大,而法向接触阻尼随之减小;在法向变形量一定时,接触阻尼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加而变大,而硬度指数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结合面 混合弹塑性 能量耗散 向接触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域扩展因子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建模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永会 张学良 +1 位作者 温淑花 兰国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135,共10页
为了准确计入微凸体接触面积分布对结合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分布域扩展因子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以分形理论为基础,采用Majumda-Bhushan修正模型,引入微接触大小分布域扩展因子,分析了结合面法向总载荷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为了准确计入微凸体接触面积分布对结合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分布域扩展因子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分形模型。以分形理论为基础,采用Majumda-Bhushan修正模型,引入微接触大小分布域扩展因子,分析了结合面法向总载荷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利用阻尼耗能机理,提出了将结合面法向接触特性等效为弹簧和黏性阻尼器的动力学系统,推导出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进而建立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归一化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应变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归一化法向接触载荷和归一化分形粗糙度参数对结合面归一化法向接触阻尼的影响趋势均与分形维数所处范围有关。线轨滑台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试验模态参数与理论模态分析结果一致,所提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结合面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向接触阻尼 损耗因子 分布域扩展因子 线轨滑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干摩擦结合部法向接触阻尼方程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红亮 严峥嵘 +1 位作者 郑金华 张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依照矫正分形几何学理论与Hertz法向接触力学方程,建立新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阻尼方程.考虑变化凸起顶端曲率半径与连续载荷,推出一种求导函数但非偏导函数获取办法,构建2个凸起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法向接触阻... 依照矫正分形几何学理论与Hertz法向接触力学方程,建立新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阻尼方程.考虑变化凸起顶端曲率半径与连续载荷,推出一种求导函数但非偏导函数获取办法,构建2个凸起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先下降后增加;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大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仿真曲线图中的2个拐点和1个极小值点为干摩擦结合部接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结合部 向接触阻尼 分形几何学理论 向接触载荷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弱非比例阻尼系统实模态解的阻尼矩阵摄动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君求 彭跃社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弱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实模态解的摄动方法和将非比拟阻尼矩阵分解为比例阻尼矩阵和余项阻尼矩阵的方法.对于弱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通过同时对阻尼矩阵和响应矢量进行小参数摄动,将原非比例阻尼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比例阻... 提出了一种求解弱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实模态解的摄动方法和将非比拟阻尼矩阵分解为比例阻尼矩阵和余项阻尼矩阵的方法.对于弱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通过同时对阻尼矩阵和响应矢量进行小参数摄动,将原非比例阻尼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比例阻尼振动系统,在此基础上用正则模态变换将各阶比例阻尼的摄动方程解耦,从而求得原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的近似解析解.计算实例表明,此方法的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阻尼 阻尼矩阵摄动 实模态理论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Newton法的点估计
12
作者 王树忠 鲍曼 张静捷 《继续教育研究》 1996年第4期29-31,共3页
一、前言 设X,Y是Banach空间,F:X→Y是一非线性算子,为了求解方程 f(x)=0 (1)常常使用Newton迭代法 xn+1=xn-f(x)-1f(xn) n∈N9 (2) 尽管Newton迭代法是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并且收敛速度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往往需要... 一、前言 设X,Y是Banach空间,F:X→Y是一非线性算子,为了求解方程 f(x)=0 (1)常常使用Newton迭代法 xn+1=xn-f(x)-1f(xn) n∈N9 (2) 尽管Newton迭代法是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并且收敛速度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往往需要对Newton迭代法进行修正。 我们知道Newton迭代法对初值xo的选取是比较苛刻的,而阻尼Newton法对初值xo的选取却放得很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Newton 点估计 迭代 非线性算子 迭代格式 收敛速度 BANACH空间 单调增加 实际应用 阻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阻尼振动法测定空气的粘滞系数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国恩 程振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9-102,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空气粘滞系数的方法—阻尼振动法,并讨论了系统误差的产生与消除以及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关键词 阻尼振动 空气 粘滞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减速器阻尼降噪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汉川 《石油矿场机械》 1993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对抽油机减速器噪声产生原因的分析,介绍了一种降低其噪声的阻尼降噪法。阐述了该法附加减噪阻尼环的减噪原理、使用方法及其有关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抽油机 齿轮减速器 阻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阻尼结构阻尼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段绍伟 向湘林 沈蒲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复杂结构动力分析过程中,阻尼比的计算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复杂结构的阻尼模型具有特殊性,对如何确定阻尼比等参数,至今没有较好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由多种不同阻尼特性材料建造的复杂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换算模态阻尼比的阻尼模型。通过... 复杂结构动力分析过程中,阻尼比的计算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复杂结构的阻尼模型具有特殊性,对如何确定阻尼比等参数,至今没有较好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由多种不同阻尼特性材料建造的复杂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换算模态阻尼比的阻尼模型。通过复阻尼理论和模态应变能法,推导了换算模态阻尼比,并得到了换算模态阻尼比与各种材料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工程结构,该方法计算的动力响应与子结构瑞雷阻尼法相比,其精度更高,接近于单元阻尼比法的结果。由于其方法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在复杂结构动力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理论 模态应变能:换算模态阻尼 子结构瑞雷阻尼法 单元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文锋 李建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阻尼比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阻尼是时变参数,消能减震结构是非经典阻尼结构。采用复模态设计方法、强解耦振型分解法、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三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的... 阻尼比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阻尼是时变参数,消能减震结构是非经典阻尼结构。采用复模态设计方法、强解耦振型分解法、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三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的消能减震结构阻尼比进行研究,得到选择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和不同方法计算精度的规律,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消能减震设计 减震结构 振型分解 结构阻尼 时变参数 阻尼结构 设计方 参考价值 决定性 非经典 复模态 阻尼法 变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电力系统故障仿真中数值振荡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毅 刘百芬 +1 位作者 章华 刘振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28-130,共3页
在电力系统故障数字仿真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非状态变量的突变,进而有可能造成非原型的数值振荡.基于数值振荡是电力系统数字仿真领域中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本文运用实例,深入研究分析了数值振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抑制数值... 在电力系统故障数字仿真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非状态变量的突变,进而有可能造成非原型的数值振荡.基于数值振荡是电力系统数字仿真领域中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本文运用实例,深入研究分析了数值振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抑制数值振荡问题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电路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理论推导和实际算例都表明,阻尼法计算精度高、消除数值振荡的优点突出,计算量也不大,在实际数字仿真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数字仿真 数值振荡 阻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NSL0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亮 刘海鹏 王蒙 《电子技术应用》 2021年第5期77-81,共5页
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一种全新的信号获取方式;对信号进行稀疏变换,利用少量的观测值,通过重构算法实现信号的高精度重构。其中,信号重构是压缩感知的核心,而在信号重构的各类算法中,最直接、有效的信号重构的方法是在L0范数下求解。为了解... 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一种全新的信号获取方式;对信号进行稀疏变换,利用少量的观测值,通过重构算法实现信号的高精度重构。其中,信号重构是压缩感知的核心,而在信号重构的各类算法中,最直接、有效的信号重构的方法是在L0范数下求解。为了解决NSL0(Newton Smooth L0 Norm)算法重构质量较差的问题,在NSL0算法基础上,采用“陡峭性”更大的反余弦函数,结合修正牛顿法和牛顿阻尼法,提出一种更快速、精度更高的信号重建算法,命名为ACNSL0(Arc Cosin Newton Smooth L0 Norm)。通过一维信号、二维图像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同条件下与同类算法相比,在精确重构率和峰值信噪比上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重构算 反余弦函数 修正牛顿 牛顿阻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灌浆密实度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卓琳 徐耀东 +2 位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许清风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14,共5页
采用预埋传感器阻尼振动法对钢筋浆锚搭接灌浆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冲击回波法和X射线法分别对波纹管约束和螺旋箍筋约束的钢筋浆锚搭接试件的灌浆密实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预埋传感器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施工过程的灌浆密... 采用预埋传感器阻尼振动法对钢筋浆锚搭接灌浆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冲击回波法和X射线法分别对波纹管约束和螺旋箍筋约束的钢筋浆锚搭接试件的灌浆密实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预埋传感器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施工过程的灌浆密实度的判断较为可靠;冲击回波法可以定性地发现灌浆不密实的情况,但对灌浆段和非灌浆段的界面判断不够准确;X射线法可以较清楚地判定单排孔道内部灌浆段和非灌浆段的界面,并建议了适当的检测参数,但其有效检测时的试件厚度有明显限制。现场检测时,可以综合应用预埋传感器阻尼振动法和X射线法,分别进行灌浆密实度的过程控制和事后检验,以有效提升灌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钢筋浆锚搭接 密实度 X射线 阻尼振动 冲击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时域算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红 林皋 李建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4,共7页
对于大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构-无限地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的数值实现,往往由于有限元网格过多,以及地基无限域时域计算模型中存在的复杂卷积运算,严重限制了求解规模.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阻尼溶剂抽取法的三维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 对于大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构-无限地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的数值实现,往往由于有限元网格过多,以及地基无限域时域计算模型中存在的复杂卷积运算,严重限制了求解规模.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阻尼溶剂抽取法的三维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分区时域逐步求解模型.并针对三维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求解,在积分算法及矩阵存储格式等方面,结合阻尼溶剂抽取法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推进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分析的实用化.以三维全空间球形空腔动力变形及大岗山拱坝的地震响应分析为例,针对上述数值实现算法进行了具体验证,并就不同的地基弹模及地震波输入方式对坝体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地基辐射阻尼以及河谷散射效应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很大影响,而该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无限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阻尼溶剂抽取 时域 三维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