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柔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能构件阻力特性对液压立柱抗冲击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卓 万传旭 +3 位作者 肖永惠 陈策 王涛 郭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8,共12页
巷道冲击地压是一种高应力煤岩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灾害,支护装备往往受到过载冲击而失效致灾。为提高巷道液压支架的吸能抗冲能力,构建顶板来压作用下立柱-吸能构件耦合冲击模型,揭示吸能构件与立柱耦合作用下吸能构件最优阻力模式,以... 巷道冲击地压是一种高应力煤岩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灾害,支护装备往往受到过载冲击而失效致灾。为提高巷道液压支架的吸能抗冲能力,构建顶板来压作用下立柱-吸能构件耦合冲击模型,揭示吸能构件与立柱耦合作用下吸能构件最优阻力模式,以液压立柱乳化液压力最大波动幅值、立柱缸筒应力峰值、吸能量为评价指标,分析单吸能构件、组合吸能构件阻力特性对立柱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阻模式是巷道液压支架吸能构件的最优阻力模式:在立柱底端安装增阻吸能构件,其吸能量相比安装恒阻吸能构件增加9.29%,且不增大缸筒应力峰值,同时,可以降低大能量冲击过程中硬撞击产生的冲击力;立柱上、下两端安装增阻吸能构件,相比上、下两端安装恒阻吸能构件,乳化液压力最大波动幅值降低9.79%,缸筒内壁应力峰值降低了13.83 MPa,吸能量增加5.65%。研究成果为巷道防冲液压支架吸能构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防冲立柱 吸能构件 阻力特性 耦合冲击 组合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车作业下道床横向阻力在线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俊 江浩 林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稳定车是一种大型轨道交通运维装备,通过稳定作业来提高有砟轨道的道床横向阻力,但是无法在线检测作业下的道床横向阻力。为探究稳定车作业下道床横向阻力的在线检测方法,在有砟轨道线路上开展现场试验,获取稳定作业参数及稳定装置横向... 稳定车是一种大型轨道交通运维装备,通过稳定作业来提高有砟轨道的道床横向阻力,但是无法在线检测作业下的道床横向阻力。为探究稳定车作业下道床横向阻力的在线检测方法,在有砟轨道线路上开展现场试验,获取稳定作业参数及稳定装置横向加速度的在线信号,作业前后离线检测道床横向阻力。采用与轨枕纵向间距等长度的空间窗截取在线信号,使得在线测试结果与作业后道床横向阻力离线测试结果相匹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估稳定作业试验数据与作业后道床横向阻力的相关性,提取出稳定车作业下道床横向阻力的特征参数。根据试验数据集,确定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并采用PSO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进而对比PSO-RBF模型和RBF模型对于道床横向阻力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稳定车作业时,激振频率、走行速度、左下压力、右下压力、稳定装置横向加速度与作业后道床横向阻力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8、0.64、0.70、0.70和0.71,在线特征参数可以反映出离线的道床横向阻力特性。在测试集验证中,相较于RBF模型,PSO-RBF模型的最大绝对误差降低54.12%,平均绝对误差降低47.30%,均方根误差降低44.21%,拟合优度由0.90提高到0.97,PSO算法的引入提高了道床横向阻力模型的计算精度。研究成果可为稳定车作业下道床横向阻力的在线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轨道交通运维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车 道床横向阻力 RBF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位覆岩结构力学解析的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方法
4
作者 郭军 王子 +9 位作者 冯国瑞 段宏飞 白锦文 李丽绒 文晓泽 皇文博 张洁 杨龙龙 刘全 张家豪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111,共14页
为探究特厚煤层对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压架机理和工作阻力计算方法,以大同矿区塔山井田为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建立了上覆岩层“组合简支梁”和“砌体... 为探究特厚煤层对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压架机理和工作阻力计算方法,以大同矿区塔山井田为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建立了上覆岩层“组合简支梁”和“砌体梁”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力学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空间大,覆岩受影响范围广,上覆岩层存在多层厚硬岩层时,在高位易形成砌体梁结构,低位岩层形成“组合悬臂梁”结构,随着工作面推进,该结构先后经历了“回转—分离—反向回转—滑落”的运动过程。组合悬臂梁发生破断后向采空区一侧发生回转并对液压支架产生变形压力,随后“组合悬臂梁”结构发生滑动分离,形成“组合简支梁”结构,并将上覆岩层的荷载通过顶煤传递至工作面液压支架,当荷载大于支架工作阻力时易引发压架事故。通过力学分析,获得了“组合简支梁”结构任意层位岩层煤壁侧支撑力的表达式,并依次迭代获得该结构作用于支架上方顶煤处的压力,提出了低位“组合简支梁”结构作用下的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其中“组合简支梁”结构作用于液压支架上的荷载由结构中各岩梁的厚度、长度、破断角和回转角决定。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这一矿压控制的核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特厚煤层智能化超大采高开采设备的选型和自动控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超大采高 覆岩结构 相似模拟 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封装的船舶阻力性能虚拟试验流程研发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朱锋 李胜忠 +2 位作者 鲍家乐 梁川 赵峰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依托“属性细分,知识封装”的原则,开展基于RANS方程的船舶阻力性能虚拟试验应用流程研究,通过封装虚拟试验专家知识,建立船舶阻力性能虚拟试验应用流程。该流程对标物理水池模型试验流程,用户仅需输入试验对象几何曲面以及主尺度参... 本文依托“属性细分,知识封装”的原则,开展基于RANS方程的船舶阻力性能虚拟试验应用流程研究,通过封装虚拟试验专家知识,建立船舶阻力性能虚拟试验应用流程。该流程对标物理水池模型试验流程,用户仅需输入试验对象几何曲面以及主尺度参数,即可开展阻力性能精细预报工作。经大子样验证,该流程预报精度高、效果好,与传统CFD阻力数值计算相比,可大幅提高船舶阻力性能的评估效率,缩短船舶性能研发周期,大幅降低应用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性能 专家知识 应用流程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下垫板窜出对扣件纵向阻力的影响研究——以WJ-8型小阻力扣件为例
6
作者 曾志平 刘卓 +4 位作者 李沛成 王卫东 张志鹏 黄志斌 段廷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4-2125,共12页
大跨长联桥上无缝线路由于受温度力、制动力等附加力影响,梁轨之间频繁产生相对伸缩位移,导致梁端位置扣件轨下垫板窜出。为了研究轨下垫板窜出对小阻力扣件纵向阻力的影响,以WJ-8型小阻力扣件为例,分析轨下垫板窜出时的状态,将影响因... 大跨长联桥上无缝线路由于受温度力、制动力等附加力影响,梁轨之间频繁产生相对伸缩位移,导致梁端位置扣件轨下垫板窜出。为了研究轨下垫板窜出对小阻力扣件纵向阻力的影响,以WJ-8型小阻力扣件为例,分析轨下垫板窜出时的状态,将影响因素总结为垫板受力面积减小和垫板挡肩受钢轨与铁垫板挤压2个方面。据此,分别开展无挡肩垫板扣件和有挡肩垫板扣件在不同扭矩及垫板窜出量下的纵向阻力室内试验,通过将垫板挡肩去除,研究垫板受力面积减小对扣件纵向阻力的影响,并与正常垫板扣件试验进行对比,研究挡肩受挤压对扣件纵向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无挡肩垫板扣件试验结果表明,垫板受力面积减小会使扣件滑移阻力减少2.7%~5.6%,对扣件纵向滑移曲线的影响较小;2)垫板挡肩受挤压程度增大会显著改变扣件纵向滑移特征曲线及滑移点,挡肩受挤压稳定后会使扣件滑移阻力增大约24.9%~40.3%;3)不同垫板窜出量下,有挡肩垫板扣件纵向阻力明显大于无挡肩垫板扣件纵向阻力;在垫板挡肩挤压稳定后,前者纵向阻力值为后者的1.29~1.36倍;4)扣件滑移阻力-位移曲线与扣件安装扭矩正相关,拟合了有挡肩垫板扣件不同扭矩及垫板窜出量下纵向阻力-位移曲线的幂指数函数,为使小阻力扣件滑移阻力满足(4±1) kN的使用要求,现场发现扣件垫板窜出超过15 mm应及时复原或更换部件。研究成果可为无缝线路状态的预测计算及现场维护检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系统 纵向阻力 垫板窜出 WJ-8型小阻力扣件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顶管穿越深大断层破碎带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钟祖良 杜传烨 +1 位作者 刘新荣 李超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3-954,共12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南山地大城市为实现备用水库-供水组团和供水组团间互联互通时需建设大量的输水隧洞。由于顶管法具有优越的技术和环保优势,在输水隧洞建设时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岩石顶管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南山地大城市为实现备用水库-供水组团和供水组团间互联互通时需建设大量的输水隧洞。由于顶管法具有优越的技术和环保优势,在输水隧洞建设时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岩石顶管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摩阻力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依托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穿越深大断层破碎带段现场顶力监测与管节周边沉渣调查,揭示了断层破碎带加固前后管节间隙中沉渣填充范围,提出了2种管节-围岩接触力学模型,并基于筒仓理论、围岩弹塑性理论以及多层圆筒模型,推导了2种力学模型对应的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通过现场摩阻力监测与理论计算值对比,验证了岩石顶管穿越断层破碎带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断层破碎带 筒仓理论 阻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医院建设阻力及实现路径探析
8
作者 孙咸江 韩景超 +1 位作者 刘吉明 杜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96,共3页
我国公立医院已基本建立起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框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孤岛”、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各系统之间难以协同等阻力与障碍。智慧医院建设需要从制度、资源... 我国公立医院已基本建立起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框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孤岛”、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各系统之间难以协同等阻力与障碍。智慧医院建设需要从制度、资源、技术3个维度构建破解方案,推动提高医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院 建设阻力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的负摩阻力基桩承载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波 余建飞 +1 位作者 刘军 周密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0,共5页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在桩身布设钢筋应力计实时监测轴力演变,分别模拟桩顶无荷载(工况Ⅰ)及施加工作荷载(工况Ⅱ)两种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工况Ⅰ下,中性点轴力表征桩身最大下拉荷载,其值随桩周土沉降发展呈递增趋势,且中性点深度由初始30.00 m(摩擦桩)下移至44.66 m(端承桩),对应下拉荷载分别达2160 kN与3640 kN(桩土相对位移87 mm);工况Ⅱ持续加载55 d后,桩顶荷载增量传递至中性点的比例显著衰减,上部桩-土界面因桩体下沉转为正摩阻力区。研究表明,在地基处理稳定后期进行桩基施工可有效降低下拉荷载(降幅达40%以上),而现行规范基于中性点静态假设的承载力预测值偏于保守。研究成果为优化深厚软土区桩基设计提供了定量化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负摩阻力 深厚软土地基 中性点迁移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力链屈服的垮落体中顶进阻力分析
10
作者 肖福坤 谢锴 +3 位作者 劳志伟 单磊 刘刚 郝传波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6,共16页
为安全高效的通过顶管法在垮落体中构建应急救援通道,探明顶进阻力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顶管过程中顶进阻力和垮落体颗粒宏观位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力链识别方法结合颗粒... 为安全高效的通过顶管法在垮落体中构建应急救援通道,探明顶进阻力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顶管过程中顶进阻力和垮落体颗粒宏观位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力链识别方法结合颗粒材料的力链屈服行为对顶进阻力的跌落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确定顶进阻力跌落特征的内在力学机理,选取颗粒堆积厚度、顶管半径、粒径及有效模量为正交因素,开展了针对顶管不同部位的顶管数值模拟试验。并在考虑力链屈服行为的基础上,结合顶进阻力跌落、接触失效、配位数突降、颗粒弹性势能释放和力链长度变化等顶进阻力及颗粒宏细观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管过程中颗粒的宏观位移主要集中在顶管切口斜上方,且颗粒内存在较明显、连续的剪切滑移带,顶管阻力的跌落现象与局部范围内的颗粒失稳滑移和力链屈服行为相关联;顶进阻力跌落频率与管径和有效模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颗粒厚度和粒径呈负相关关系,顶管切口试验的跌落频率明显大于顶管外壁试验,且顶进阻力的循环上升-跌落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力链长度及力链有效长度随着上覆颗粒厚度及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扩大了力链影响范围,并进一步导致屈服接触分布范围、配位数变化幅度、力链压曲变形程度及弹性势能增加幅度的增加;垮落体在顶推作用下的力链屈服和解卡滑移,是颗粒内弹性势能释放、长力链分解的主要原因;顶管上方沿剪切面错动的颗粒在重力引导下的迅速失稳、跌落和堆积,是导致该部分颗粒弹性势能释放对顶管阻力整体影响较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顶进阻力 力链屈服 救援通道 垮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模阻力试验不确定度分析与实践
11
作者 宋磊 冯大奎 +1 位作者 刘曾 杨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共7页
该文以某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阻力试验过程中的误差源,结合二因次换算公式推导不确定度传递方程;按照线型加工缩比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段开展重复试验,将测试结果换算至名义温度(15℃)状态下的总阻力系数和姿态数据;按照不确定度传递原... 该文以某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阻力试验过程中的误差源,结合二因次换算公式推导不确定度传递方程;按照线型加工缩比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段开展重复试验,将测试结果换算至名义温度(15℃)状态下的总阻力系数和姿态数据;按照不确定度传递原则分别分析模型精度、水物理特性、传感器精度和重复试验的不确定度,并完成合成不确定度计算。分析不确定度结果可得,为了试验测试精度,应在硬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较小的缩尺比,针对较大模型和较大航速状态开展试验,同时对非排水型船,即使在阻力试验中也应保证重量分布与实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试验 不确定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
12
作者 张平 赵喆 +1 位作者 同志学 黄泽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09,共5页
面对挖掘机斗杆疲劳寿命评估需获取精确铰点力的问题,将挖掘阻力作为更贴近实际的空间多维力,结合虚位移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推导建立了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的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利用ADAMS和EDEM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针... 面对挖掘机斗杆疲劳寿命评估需获取精确铰点力的问题,将挖掘阻力作为更贴近实际的空间多维力,结合虚位移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推导建立了多维挖掘阻力作用下的斗杆铰点力计算模型。利用ADAMS和EDEM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针对单侧承载的沟端挖掘工况,得到了铲斗的多维挖掘阻力,并以此为输入分别获得了斗杆铰点力的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铲斗单侧承载的沟端挖掘工况下,铲斗所受的侧向挖掘阻力及扭矩负载不能忽略;斗杆铰点力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的平均百分比相对误差为5.19%,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多维挖掘阻力 斗杆铰点力 微分运动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桩群桩边载负摩阻力与隔离桩效用试验研究
13
作者 黄挺 姜羿宏 +3 位作者 戴国亮 周泽庭 邬一鹏 刘超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阻力特性和边载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结果表明,相较单直桩,单斜桩最大弯矩和平均负摩阻力分别增大6.7%和8.2%;布置隔离桩后,单桩平均负摩阻力减小接近5%,直桩群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减小10.4%~23.5%;与直桩群桩相比,斜直群桩的前排角桩、边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增大6.98%和9.59%,后排基桩承载差异相对较小;叉桩、半叉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为0.98~1.12和0.94~1.08.边载作用下叉桩结构顶部沉降小、负摩阻力作用明显,建议采用必要的消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群桩效应系数 模型试验 群桩 斜桩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辊间距与环境温度对输送带压陷滚动阻力的影响
14
作者 赵晓霞 田鹏飞 +1 位作者 阴璇 孟文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11598-11606,共9页
当前,关于带式输送机承载段支撑托辊间距对压陷滚动阻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该方面的深入探究可为带式输送机节能降耗提供关键的理论依据,为研究托辊间距与环境温度对带式输送机压陷滚动阻力的影响规律,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有限元建... 当前,关于带式输送机承载段支撑托辊间距对压陷滚动阻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该方面的深入探究可为带式输送机节能降耗提供关键的理论依据,为研究托辊间距与环境温度对带式输送机压陷滚动阻力的影响规律,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的方法,以织物芯输送带为研究对象,在Abaqus软件中构建输送带和托辊模型,模拟托辊间距在800~1200 mm、环境温度介于-10~30℃多种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仿真结果。最后为验证环境温度对压陷滚动阻力影响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分析,获得如下主要结论:在环境温度为-10~30℃工况下,托辊间距从800 mm递增至1200 mm时,压陷滚动阻力值增幅均超过1.3%,在20℃工况下增幅超过5%,且应力值与阻力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托辊间距工况下,温度上升时二者下降趋势保持一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载荷下,压陷滚动阻力随温度增高呈下降趋势,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发现曲线趋势基本相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压陷滚动阻力 托辊间距 环境温度 仿真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受力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小奇 李越 +3 位作者 赵艺林 祝俊华 王宁 罗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旧桩情况下,套管壁侧摩阻力的增长速率会逐渐减缓,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全套管全回转钻机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更弱,约为开口桩模型的82%。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增长速率会先增大再减小,在套管底部1/10套管长度范围内,挤土效应达到最大。对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偏心切削旧桩理论模型中的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该系数取0.31时套管壁侧摩阻力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 非对称摩阻力 数值模拟 挤土效应 切削旧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镇压部件作业阻力测试系统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张秀丽 宋强龙 +3 位作者 裴宜坤 周培林 汤胜美 马少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1,共7页
针对目前农业机械镇压部件(如镇压辊、镇压板等)作业时阻力采集困难和相关阻力测试装置结构复杂、普适性不强等问题,设计一套镇压部件作业阻力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台架、电机驱动系统、阻力测控系统和铰接结构等组成。对测力系统进... 针对目前农业机械镇压部件(如镇压辊、镇压板等)作业时阻力采集困难和相关阻力测试装置结构复杂、普适性不强等问题,设计一套镇压部件作业阻力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台架、电机驱动系统、阻力测控系统和铰接结构等组成。对测力系统进行选型,并对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对整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对传感器测定数值和实际作业阻力进行标定,得到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以自制镇压部件为例,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nhnken试验,以镇压部件的作业阻力为试验指标,分析前进速度、镇压辊类型以及压缩量对作业阻力的影响,得到影响作业阻力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前进速度、压缩量、镇压辊类型。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得到镇压部件作业时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前进速度为0.6 m/s,仿生凸包型镇压辊的压缩量为10 mm,此时理论作业阻力为343.3 N。最佳参数组合的验证试验得出:镇压部件作业阻力为357.3 N,与理论阻力值相对误差为4.1%,为镇压部件的优化设计和作业阻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测试系统 镇压 作业阻力 正交试验 农业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船舶冰区航行阻力性能研究
17
作者 闫宏生 王雨晗 陈梓昊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6,共11页
本文针对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航行的阻力性能关键问题,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模拟浮冰区的数值冰水池和浮冰的离散元模型。通过模型对船舶在浮冰区的航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航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船-冰作用模式,同时也兼顾... 本文针对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航行的阻力性能关键问题,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模拟浮冰区的数值冰水池和浮冰的离散元模型。通过模型对船舶在浮冰区的航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航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船-冰作用模式,同时也兼顾航速、浮冰分布密集度和浮冰平均直径3个因素,深入分析了船舶在不同工况下航行的阻力特性与姿态。结果表明,船舶在浮冰区航行时,冰阻力随航速和浮冰分布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浮冰平均直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时船-水-冰相互耦合作用也会导致阻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船舶 冰区航行 离散元方法 阻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有砟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研究
18
作者 陈春俊 林梦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0,共7页
传统的有砟道床横向阻力离线检测方法费时耗力且对轨道具有一定破坏性,研究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方法对提高铁路运维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体动力学机理与机器学习建模的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方法。该方法精确表征... 传统的有砟道床横向阻力离线检测方法费时耗力且对轨道具有一定破坏性,研究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方法对提高铁路运维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体动力学机理与机器学习建模的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方法。该方法精确表征动力稳定车-稳定装置-有砟轨道十一自由度横向耦合作用,采用基于RBF代理模型优化的参数辨识理论,结合现场试验数据,构建动力学参数与道床横向阻力端到端的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DNN)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实现横向阻力实时感知。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道床横向阻力智能感知方法具有较好精度,感知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绝对值为2.13%~1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稳定车 道床横向阻力 动力学模型 参数辨识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阻力:世界银行的识别与应对
19
作者 闫温乐 沈秋雨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参与者阻力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变革的关键瓶颈。本研究基于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157份实践报告,系统剖析教师、学校、家长与政府四类主体的阻力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教师群体存在培训体系滞后加剧“感知有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参与者阻力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变革的关键瓶颈。本研究基于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157份实践报告,系统剖析教师、学校、家长与政府四类主体的阻力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教师群体存在培训体系滞后加剧“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双重困境;学校管理层受管理能力不足与成本认知偏差影响,因运维成本顾虑而抵制技术合作;家长群体受社会文化规范与资源约束,贫困地区“数字移民”家长抵触尤为显著;政府政策存在认知阶段盲从与决策阶段功利性,导致教育科技产品与本土需求脱节。世界银行通过教师分层能力建设、学校制度激励重构、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及政府创新扩散优化,形成“技术适配-能力建设-制度激励”的应对框架,为发展中国家破解教育数字化“人因”阻力提供理论验证与实践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参与者阻力 世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层减阻技术对超大型油船阻力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伟民 苏玉民 +2 位作者 赵大刚 高适 钟祥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2-1089,共8页
为探究多排气孔的气层减阻技术对空气层特性及减阻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某超大型油船的缩尺模型进行气层减阻挖孔处理,基于RANS方法,采用SST k-ω模型、VOF模型对该模型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气速率... 为探究多排气孔的气层减阻技术对空气层特性及减阻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某超大型油船的缩尺模型进行气层减阻挖孔处理,基于RANS方法,采用SST k-ω模型、VOF模型对该模型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气速率、航速和吃水对该模型的静水阻力、气层厚度、气层形态的影响规律,得出减阻率与气层覆盖面积和吃水深度有直接关系的结论;模型在设计吃水和结构吃水获得了35%~50%的减阻率,压载航行获得了11%~32%的减阻率。数值结果表明:该气层减阻模型在设计吃水时低速航行应选择低速喷气,中高速航行应选择高速喷气;结构吃水时应保持低速喷气;压载吃水时低速航行可不喷气,中高速航行应低速喷气,即可达到较佳的减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减阻 超大型油船 静水阻力 减阻率 气层厚度 气层覆盖面积 协同喷气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