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的确定与探讨
1
作者 郝惠莉 张镇玺 +4 位作者 袁瀛 苗斌侠 李怀霄 陈晓荣 王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率变化情况,结合各年度水利年鉴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地理空间数据,研判现状条件下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形势,确定陕西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及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提出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的实现途径。[结果]①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量不断降低,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2686.00 km^(2)降低至2022年的62637.02 km^(2);②至2050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削减水土流失面积21607.05 km^(2),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79.02%;③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分别为71.42%,73.97%和75.62%。[结论]科学合理地确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可以满足陕西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目标值 阶段目标值 陕西省 水土流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与阶段目标值确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靳峰 马涛 +3 位作者 秦伟 胡彦婷 牟极 戈文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为落实水利部工作部署、确定未来30 a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目标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布局和提质增效提供宏观依据,在全面分析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现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以2020年为基... 为落实水利部工作部署、确定未来30 a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目标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布局和提质增效提供宏观依据,在全面分析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现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以2020年为基准,通过空间分析和综合研判,复核确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和分阶段目标值。研究表明:1999—2020年,甘肃省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各行业协同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26.14万km^(2)减少到18.39万km^(2),年均减幅为0.37万km^(2),其中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面积年均减幅分别为0.11万、0.26万km^(2),中度及以上高强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变,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双下降,反映出水力侵蚀防治成效显著、风力侵蚀因受多因素影响而防治难度较大。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现状(2020年)值为59.83%,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自然规律与经济社会需求,经对不需治理、不可完全治理、可以完全治理的水土流失进行时空综合研判,确定的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阈值为66.38%;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因地制宜、自然修复、速率可行、进程合理、减量降级、提质增效的原则,确定的2025年、2030年、2035年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分别为61.34%、64.14%和6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阈值 阶段目标值 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测算与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敬东 王文轩 钟莉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结果表明:北京市不适宜人工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为高坡度不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区域,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是人为扰动区,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包括耕地、园地、部分林草地和部分建设用地等;至2025年末,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4.93万hm 2,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为90.30%。提出从坚持政策制度引领、探索治理新方法、强化监督管理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确保如期实现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阶段目标值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率:概念内涵、阈值确定及实践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文洪 宁堆虎 秦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9-416,共8页
[目的]确定全国及不同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适宜目标,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应用水土保持率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为促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水利部首次提出的“水土保持率”指标及其专项研究成果,阐述了... [目的]确定全国及不同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适宜目标,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应用水土保持率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为促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水利部首次提出的“水土保持率”指标及其专项研究成果,阐述了水土保持率概念的内涵及其阈值确定方法。以30 m分辨率网格为空间单元,基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计算了全国及各省份水土保持率阈值,并解读了水土保持率系列目标在中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和落实中的应用。[结果]水土保持率概念的核心是表征符合自然规律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土流失防治适宜程度,远期应当包含减量、降级、增效等多维度的阈值体系,可综合评估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及其所能达到的适宜程度。目前的水土保持率指标主要反映水土流失面积的减量适宜目标,已被用于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并被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的核心指标。[结论]建议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范式,在全面考虑自然与社会领域综合因素影响,本地和溢出维度不同效应协同,生态和经济层面多重目标权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消长变化阈值及评估方法等问题。同时,围绕流域系统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关注梯田、林草、淤地坝、坡耕地侵蚀沟等主要治理措施或重点治理对象的适宜规模与合理布局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水土流失防治 适宜目标 阈值确定 阶段目标值 目标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