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脑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奕罕 朱宁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77-2082,共6页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能增加病死率。目前关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呼吸...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能增加病死率。目前关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TIMT)联合CPAP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睡眠状况、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脑卒中伴OSAHS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行CPAP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TIMT,疗程6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状况、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结果 干预6周后,2组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SpO_(2))、深睡眠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6周后SpO_(2)、深睡眠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LSaO_(2)、FEV_(1)、FVC、FEV_(1)/FVC、MEP、MIP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6周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觉醒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试验组干预6周后ODI、觉醒指数、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MT联合CPAP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睡眠紊乱状况,提高动脉氧分压、呼吸肌肌力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脑卒中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训练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患者脑卒中后疲劳程度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孙瑞 李洁 +2 位作者 周芳 梁玉 马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对患者卒中后疲劳程度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胸式呼吸训... 目的观察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对患者卒中后疲劳程度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胸式呼吸训练组、腹式呼吸训练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胸式呼吸训练组3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胸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组35例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辅以腹式呼吸训练,以康复训练3个月为观察节点,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对患者在康复前后的卒中后疲劳程度进行评价,测定康复前后的膈肌肌电、肺功能、氧利用率、呼吸力学数据。结果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胸式呼吸训练组、腹式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卒中后疲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膈肌肌电、肺功能、氧利用率、呼吸力学数据好于对照组,均P<0.05;腹式呼吸训练组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胸式呼吸训练组更好(P<0.05)。结论呼吸训练有利于缓解患者脑卒中后疲劳程度,对膈肌功能有较好的锻炼作用,其中腹式呼吸训练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方式 卒中后疲劳 功能 功能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4
3
作者 苏国栋 刘惠林 +2 位作者 黄梦洁 樊祥德 樊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4年,80例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呼吸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4年,80例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呼吸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938, P〈0.001)。结论早期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呼吸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鄢茵 邵秀芹 +1 位作者 冯珍 杨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4-1096,共3页
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频发,使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脊髓损伤节段越高、损伤程度越重,病死率也越高。颈段脊髓损伤是运动、感觉、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生理性中断的灾难性事件,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段脊髓损伤患者... 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运动损伤频发,使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脊髓损伤节段越高、损伤程度越重,病死率也越高。颈段脊髓损伤是运动、感觉、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生理性中断的灾难性事件,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段脊髓损伤患者首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颈段脊髓损伤 呼吸训练 体外膈起搏器 呼吸系统并发症 功能 运动损伤 灾难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强化训练对呼吸肌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纪树国 高和 +1 位作者 王岳松 曹传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呼吸肌强化训练对呼吸肌功能的作用100036北京空军总医院纪树国,高和,王岳松,曹传平呼吸肌功能与体力强度、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一般体育项目不能达到提高呼吸肌功能目的。为探索恰当的呼吸肌训练方法,对航校学员的健康... 呼吸肌强化训练对呼吸肌功能的作用100036北京空军总医院纪树国,高和,王岳松,曹传平呼吸肌功能与体力强度、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一般体育项目不能达到提高呼吸肌功能目的。为探索恰当的呼吸肌训练方法,对航校学员的健康男性青年除进行一般常规体育训练科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强化训练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
6
作者 刘苏 积腾飞 +4 位作者 刘丹 张娟丽 文红 李丽 秦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11-2017,共7页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者52例(双联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IMT治疗的患者57例(三联治疗组),探讨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静息心率、静息血压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双联治疗组MIP、6MWD高于常规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三联治疗组MIP、MEP、握力、6MWD高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收缩压低于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IMT联合EDP可显著提升CHF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上肢肌力,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并降低静息心率及血压,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 吸气训练 体外膈起搏 吸气无力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及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53
7
作者 贾慧敏 葛宣宣 赵庆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核心肌群及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予常规吞咽康复、电刺激及传统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给... 目的探讨早期核心肌群及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予常规吞咽康复、电刺激及传统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给予核心肌群和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长呼气时间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早期采用核心肌群及徒手呼吸功能训练能更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核心训练 徒手呼吸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呼吸肌功能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琪 钦光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由于其患病率、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缓解期 功能训练 PULMONARY DISEASES 呼吸 社会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朱永刚 朱秀华 +1 位作者 王银龙 周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呼吸训练组(n=30)和联合训练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常...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呼吸训练组(n=30)和联合训练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专门呼吸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呼吸训练和EDP治疗。呼吸训练和EDP的治疗量都是3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pred、RV/TLC)、膈肌移动度和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训练组和呼吸训练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膈肌移动度明显提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呼吸训练组相比,联合训练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及膈肌移动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呼吸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且比常规康复训练和呼吸训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功能 移动度 炎症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肺纤维化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天舒 杨娇 +2 位作者 王卫亮 唐启群 王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3,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每天上午进行30 min的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下午进行30次的抗阻呼吸训练。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吸气肌力(MIP)、呼气肌力(MEP)水平、呼吸困难评分及医院焦虑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延缓其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呼吸神经肉电刺激 抗阻呼吸训练 功能 呼吸 呼吸困难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悬吊技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腹部肌肉张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辛蔚 赵绿玉 +4 位作者 喻勇 沈鲁希 宋梅思 窦祖林 姜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23,共8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悬吊技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腹部肌肉张力和平衡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呼吸肌训练组、悬吊技术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呼吸肌训练组...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悬吊技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腹部肌肉张力和平衡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呼吸肌训练组、悬吊技术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呼吸肌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肌抗阻训练,悬吊技术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悬吊技术,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肌训练和悬吊技术。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呼气压(MEP)、腹直肌张力和腹外斜肌张力、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的MIP、MEP、腹直肌张力和腹外斜肌张力、BBS评分、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01);组间比较,联合训练组的MIP和MEP、腹直肌张力、PASS评分、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呼吸肌训练组和悬吊技术组(P<0.05)。腹外斜肌张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悬吊技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和呼气肌肌力、腹直肌张力、腹外斜肌张力、平衡功能、姿势控制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并且较单独使用呼吸肌训练或悬吊技术更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和呼气肌肌力、腹直肌张力、平衡功能、姿势控制功能的恢复。临床中推荐对有平衡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联合悬吊技术的呼吸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悬吊技术 老年 脑卒中 平衡功能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朱秀华 朱永刚 +2 位作者 王银龙 周婷 陈志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76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76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和EDP治疗。呼吸训练和EDP的治疗量都是3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8周。在8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拔管时间和拔管率。结果: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改善,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厚度增加,拔管时间缩短,拔管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功能,同时缩短拔管时间、提高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呼吸训练 功能 移动度 气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和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黎声芳 刘红芳 +1 位作者 黄世敏 龙彩雪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分析抗阻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和膈肌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021年在海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80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 目的:分析抗阻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和膈肌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021年在海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80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阻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膈肌移动度、Borg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干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膈肌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Borg评分及呼吸困难、疾病影响、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阻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膈肌移动度,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呼吸训练 颈段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 移动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呼吸训练结合发音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和杰 石明芳 +2 位作者 刘光华 刘圆圆 刘邦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呼吸训练与发音视觉反馈训练相结合对改善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3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 目的探讨常规呼吸训练与发音视觉反馈训练相结合对改善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3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结合发音视觉反馈的综合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治疗每周5次、为期4周。结果两组的最大吸气压、吸气峰值流量、最长声时、最大数数能力、呼气峰值流量评估在训练后各自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训练后最大吸气压[(46.04±13.58)cmH2O vs.(63.46±16.96)cmH2O;P=0.004;95%CI:-28.91,-5.93;效应值大小(effect size,ES)=1.13]、吸气峰值流量[(144.00±43.81)L/min vs.(190.20±75.01)L/min;P=0.049;95%CI:-1.54,0;ES=0.75]、最大数数能力[(7.06±3.25)s vs.(10.30±4.89)s;P=0.041;95%CI:-6.34,-0.13;ES=0.77]、用力肺活量[(1.74±0.76)L vs.(2.26±0.57)L;P=0.04;95%CI:-1.03,-0.03;ES=0.7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10±0.40)L vs.(1.60±0.50)L;P=0.004;95%CI:-0.85,-0.18;ES=1.1]、呼气峰值流量[83.40(55.80)L/min vs.171.12(94.80)L/min;P=0.01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最长声时、肺活量、最大通气量,以及健侧和偏瘫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进行常规呼吸训练相比,发音视觉反馈训练与常规呼吸训练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卒中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脑卒中康复 发音视觉反馈 功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韩亮 李惠琳 +2 位作者 欧贻斌 陈晶晶 陈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38-542,共5页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呼吸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呼吸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评估吸气肌肌力,最大呼气压(MEP)评估呼气肌肌力,躯干损伤量表(TIS)评估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IP、MEP、TIS、BBS和M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MIP、MEP、TIS、BBS和MBI功能均改善,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躯干控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呼吸训练 躯干控制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模式下的呼吸训练前后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与肺功能及呼吸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戈武杨 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7,共4页
脑卒中仍是目前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1]),卒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2])。约有50%以上的患者在卒中后感到疲劳^([3]),可能系由皮质兴奋性降低、疼痛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引起的,使呼吸及... 脑卒中仍是目前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1]),卒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2])。约有50%以上的患者在卒中后感到疲劳^([3]),可能系由皮质兴奋性降低、疼痛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引起的,使呼吸及运动功能进一步受损^([4-5])。脑卒中患者中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达51.7%,表现为呼气困难,呼气肌肉功能降低等^([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呼吸训练 功能 呼吸力学指标 疲劳程度 患者生活质量 卒中后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秋菊 李瑞春 +3 位作者 王冰 李岩 刘振元 张文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 目的:探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和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病人平衡能力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肌力恢复优良率(60.0%)高于对照组(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渐进式核心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平衡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老年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晶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IMST)对老年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尘肺病人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IMST)对老年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尘肺病人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与IMST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功能、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运动耐力、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能力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测试距离长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八段锦联合IMST应用于老年尘肺病人,可促进病人肺功能恢复,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升病人运动耐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尘肺 八段锦 吸气力量训练 功能 运动耐力 呼吸困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强化锻炼对呼吸肌功能的作用
19
作者 纪树国 高和 +1 位作者 王跃松 曹传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1-71,共1页
选用健康男性飞行学员24名,随机分为呼吸肌强化锻炼组与非锻炼对照组。两组间年龄、身高和体重无统计学差异。常规科目训练与饮食质量相同。呼吸肌强化锻炼采用北京工学院设计的16-XLQ综合训练器。锻炼动作包括颈前、后、侧伸,直立耸肩... 选用健康男性飞行学员24名,随机分为呼吸肌强化锻炼组与非锻炼对照组。两组间年龄、身高和体重无统计学差异。常规科目训练与饮食质量相同。呼吸肌强化锻炼采用北京工学院设计的16-XLQ综合训练器。锻炼动作包括颈前、后、侧伸,直立耸肩,坐姿平拉、下拉,仰卧推举,宽握引体向上,斜板仰卧起坐和卷身起,悬垂卷腿及俯卧挺身起;意在发展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锻炼 呼吸功能 飞行学员 饮食质量 强化 健康男性 训练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呼吸训练器对下颈段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肖爱伟 于桂泳 +2 位作者 任虹 张倩倩 刘珊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深度呼吸训练器(Power-Breathe)增强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改善肺功能,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下颈段颈髓损伤患者整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下颈段颈髓损伤四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深度呼吸训练器(Power-Breathe)增强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改善肺功能,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下颈段颈髓损伤患者整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下颈段颈髓损伤四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常规肺康复训练,包括:训练前护理和传统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肢体康复及肺功能康复治疗的同时,加用深度呼吸训练器训练肺功能。患者均经过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周期,对患者肺功能、疲劳程度、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VC、MVV、MMEF、PEF)、Borg评分、FSAS评分、SCI-FRS评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及疲劳程度、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改善程度大致相同。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及Borg评分、FSAS评分、SCI-FRS评分、运动评分、BI评分均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深度呼吸训练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肌的肌力、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整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深度呼吸训练 功能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